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灯 → 镫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金烬(金燼)
指灯烛的灰烬。 唐 徐坚 《孤烛叹》:“玉盘红泪滴,金烬彩光圆。” 前蜀 韦庄 《谒金门》词:“春漏促,金烬暗挑残烛。” 宋 苏轼 《次韵答刘景文左藏》:“夜烛催诗金烬落,秋芳压帽露华滋。”
分類:灯烛灰烬
《漢語大詞典》:然脂
泛指点燃火炬、灯烛之属。三国志·魏志·刘馥传:“ 孙权 率十万众攻围 合肥 ……夜然脂照城外,视贼所作而为备。”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於是然脂暝写,弄笔晨书,选録艷歌,凡为十卷。” 清 纳兰性德 《凤皇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信》词:“荔粉初装,桃符欲换,怀人拟赋然脂。”
《漢語大詞典》:销膏(銷膏)
指灯烛燃烧时耗费油膏。汉书·董仲舒传:“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金 元好问 《万化如大路》诗:“断金几何人,年运剧销膏。”
《漢語大詞典》:灯炬(燈炬)
灯烛等照明物。亦比喻给人指明前途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生死大海,谁作舟檝?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漢語大詞典》:灰灺
灯烛或炉火的残灰。 唐 韩愈 轩辕 弥明 《石鼎联句》:“何当出灰灺,无计离缾罌。”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器用》:“防罏热灼席,则为槃荐水以渐其趾,且以承灰灺之坠。”
《漢語大詞典》:熏膏
点燃灯烛。谓夜以继日。 清 姚鼐 《闻河决张瑞书以陕汝道督工殁焉怆悼作诗》:“袞罢愧乏当时用,焉敢熏膏议 楚龚 。”
《漢語大詞典》:烛燎(燭燎)
燃炬照耀。吕氏春秋·精谕:“今 管子 乃以容貌音声,夫人乃以行步气志, 桓公 虽不言,若暗夜而烛燎也。”
指火炬,或指灯烛与火炬。宋史·礼志二六:“昨朝拜 安陵 、 永昌陵 ,有司止设酒、脯、香,以未明行事,不设烛燎。” 宋 程俱 《元夕写怀》诗:“何人劝之照,烛燎皆争明。”
《漢語大詞典》:法烛(法燭)
汉 代 刘安 始制的灯烛。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布帛杂事·法烛:“ 汉 淮南王 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方毕方,法烛是其一也,餘非民所急,故不行於世。然则法烛之起,自 刘安 始也。”
分類:刘安灯烛
《國語辭典》:烛影摇红(燭影搖紅)  拼音:zhú yǐng yáo hóng
1.烛光明亮晃动的样子。宋。王诜〈忆故人。烛影摇红向夜阑〉词:「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明。贾仲名《金安寿》第一折:「花遮翠拥,香霭飘霞,烛影摇红,月梁云栋,上金钩十二帘栊。」
2.词牌名。属双调。本名忆故人,乃王诜因忆故人所作。周邦彦增益其词,以首句「烛影摇红」为名。也称为「归去曲」。
3.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调引。管色配小工调或尺字调。
《国语辞典》:楚庄绝缨(楚庄绝缨)  拼音:chǔ zhuāng jué yīng
春秋时楚庄王赐群臣喝酒,灯烛熄灭时有人拉扯楚王爱妾的衣服,爱妾拉断其人帽带,欲使楚庄王找出此人。楚庄王为了不因他人酒醉失礼而辱其节,遂使左右臣子百馀人都一起扯断帽带。后来此臣于沙场上效死以报。见汉。刘向《说苑。卷六。复恩》。
《國語辭典》:焚膏继晷(焚膏繼晷)  拼音:fén gāo jì guǐ
膏,油脂,指灯烛。晷,日影、日光。焚膏继晷指燃烧灯烛一直到白天日光出现。语本唐。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形容夜以继日地勤读不怠。元。吴莱〈陈彦理昨以汉石经见遗今承寄诗索石鼓文答以此作〉诗:「先生博学抱圣经,焚膏继晷目耽玩。」也作「继晷焚膏」、「燃膏继晷」。
《漢語大詞典》:淬儿(焠兒)
古时一种引火物,并可代灯烛之用。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发烛:“ 杭 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鎔硫黄,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国语辞典》:穿壁引光  拼音:chuān bì yǐn guāng
汉代匡衡家贫而好学,无力购买灯烛,于是凿穿墙壁,藉由邻家烛光以照读的故事。见《西京杂记》卷二。后比喻刻苦勤学。也作「凿壁偷光」、「凿壁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