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辞典》:灵魂人物(灵魂人物) 拼音:líng hún rén wù
重要的、主要的人。如:「他是这个社团的灵魂人物,社里的活动多是他一手企划的。」
《漢語大詞典》:神理
(1).犹神道。谓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注:“《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李善 注:“神理,犹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读〈甘露遗事〉》诗:“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怜鼠辈倖元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吾术岂可用来伤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说新语·言语》“ 晋武帝 每餉 山涛 ” 刘孝标 注引《谢车骑家传》:“ 玄 ( 谢玄 )字 幼度 ,镇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红楼梦》第八四回:“以后作文,总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动笔。”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於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3).灵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緜緜,不与气运俱尽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呜呼,尔魂在几,尔骨在棺,吾亲奠酹於尔牀前,苟神理之有知,岂不闻吾此言。”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说新语·言语》“ 晋武帝 每餉 山涛 ” 刘孝标 注引《谢车骑家传》:“ 玄 ( 谢玄 )字 幼度 ,镇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红楼梦》第八四回:“以后作文,总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动笔。”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於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3).灵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緜緜,不与气运俱尽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呜呼,尔魂在几,尔骨在棺,吾亲奠酹於尔牀前,苟神理之有知,岂不闻吾此言。”
《漢語大詞典》:灵魄(靈魄)
灵魂。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销神躬于壤末,散灵魄於天潯。” 宋 苏舜钦 《歙州黟县令朱君墓志铭》:“濯濯灵魄,安此万年。” 清 孙枝蔚 《昨有》诗:“龙髯虽寂寞,灵魄自翱翔。” 李大钊 《厌世心与自觉心》:“以诡幻之笔,写死之趣,颇足摄人灵魄。”
分類:灵魂
《漢語大詞典》:灵识(靈識)
(1).谓灵魂有知。 宋 陈亮 《祭丘宗卿母硕人臧氏文》:“仰惟灵识,俯鉴精诚。”
(2).灵魂。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王登庸前身》:“﹝ 刘氏 女﹞采桑堕树下,伤重,气未絶,而灵识已託生 王 家。”
(3).犹智慧。
(2).灵魂。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王登庸前身》:“﹝ 刘氏 女﹞采桑堕树下,伤重,气未絶,而灵识已託生 王 家。”
(3).犹智慧。
《漢語大詞典》:勾取
(1).征取;征调。 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一折:“老夫 王翛然 ,奉圣人之命,着往 河南路 勾还义细军,本合着有司家勾取,恐怕有司家扰民,老夫亲自勾军,来到此 开封府 西军庄 。”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国事五·靖难功》:“ 浙 东 袁珙 ,天下相法第一,乞假以其名隶尺籍,勾取到 燕 ,使相之。”
(2).谓传讯、提审犯人。《明律·刑律·断狱》:“停囚待对者,虽职分不相统摄,皆听直行勾取。”《红楼梦》第四回:“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
(3).借指鬼卒勾摄人的灵魂。 清 采衡子 《虫鸣漫录》卷一:“渠言鬼卒不能入人家,止待於十字路口,必取生魂入病者家勾取。”
(2).谓传讯、提审犯人。《明律·刑律·断狱》:“停囚待对者,虽职分不相统摄,皆听直行勾取。”《红楼梦》第四回:“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
(3).借指鬼卒勾摄人的灵魂。 清 采衡子 《虫鸣漫录》卷一:“渠言鬼卒不能入人家,止待於十字路口,必取生魂入病者家勾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