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繁炽(繁熾)
繁盛。 三国 魏 嵇康 《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故六经纷错,百家繁炽,开荣利之途,故奔騖而不觉。”周书·异域传上·稽胡:“居山谷间,种落繁炽。”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六:“京师妖妄繁炽,遂有席帽精事,閭里惊扰,严刑禁之,乃止。”
分類:繁盛
《漢語大詞典》:炽焰(熾焰)
(1).烈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室罗伐悉底国:“炽焰飈发,焚轻舟,坠王身,入 无间狱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炽焰中忽生两树, 无忧王 因懺悔,号灰菩提树。”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水火称毒》:“懦弱之人,不堪炙炽者,令捧未开花,散之向炽焰,虚则花发,实则花焦。”
(2).亦作“ 炽炎 ”。火势猛烈。《水浒传》第一○八回:“那贼将见 乔道清 迎上来,再把剑望南砍去,那火比前番更是炽焰。” 梁启超 《呵旁观者文》:“如见火之起,不务扑灭,而太息火势之炽炎。”
(3).比喻权势和气焰很盛。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方祸之剡,权璫炽焰,人宜无敢近者。”
《漢語大詞典》:猖炽(猖熾)
谓气焰嚣张。 唐 杜牧 《罪言》:“国家 天寳 末……未尝五年间不战,生人日顿委,四夷日猖炽,天子因之幸 陕 、幸 汉中 ,焦焦然七十餘年矣。”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臣方经制补葺以救边防之闕,而西贼猖炽,枝叶愈大。”明史·戴德孺传:“ 宸濠 变初起,势焰猖炽,人心疑惧退阻。”
分類:气焰嚣张
《骈字类编》:增炽(增炽)
柳宗元解祟赋膏摇唇而增炽兮燄掉舌而弥葩 林滋阳冰赋炎晶铄野以增炽皓色澄空而引耀
《國語辭典》:炽烈(熾烈)  拼音:chì liè
1.火势旺盛的样子。如:「火焰炽烈」。
2.比喻情势炽热激烈。如:「竞争炽烈」。
《骈字类编》:炭炽(炭炽)
白居易 睡后茶兴诗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
《韵府拾遗 寘韵》:不炽(不炽)
抱朴子火则不钻不生不扇不炽
《漢語大詞典》:蕃炽(蕃熾)
茂盛;兴旺。 汉 焦赣 《易林·遯之涣》:“ 云梦 苑囿,万物蕃炽。” 宋 苏轼 《私试策问》之一:“﹝ 汉 朝﹞方 韩 、 彭 、 吕氏 之祸,惟恐同姓之不蕃炽昌大也,至其为变,则又过於异姓远矣。” 明 李东阳 《送荆庭春之云南按察副使序》:“就一事言之,则其日累月积,起於微尠而极於蕃炽。”
分類:茂盛兴旺
《骈字类编》:宜炽(宜炽)
抱朴子水性纯冷而有温谷之汤泉火体宜炽而有萧丘之寒□
《漢語大詞典》:炽张(熾張)
(1).猛烈;强烈。 宋 苏舜钦 《符瑞》:“及夫政化荡隳,虐戕下民,刑罚炽张,颂声寥寂。” 蔡元培 《在信教自由会之演说》:“生存竞争,物欲炽张之结果,乃几几乎今日尽世界而为之战。”
(2).猖獗鸱张。 宋 叶适 《故知广州敷文阁待制薛公墓志铭》:“而 虔 、 南雄 、 南安 三州, 楚 、 百粤 首尾地,尚凭负巢窟,炽张如故。”
《骈字类编》:电炽(电炽)
江淹为萧骠骑解严输黄钺表臣某言逆沴电炽凶妖雾舒志大禋天情已类社故乃驰羽江郊骛燧山甸虽藏智审其黥戮涵识判其奔沮然兵扈难轻义险宜备故膺宠无辞奉钺不让
《漢語大詞典》:隆炽(隆熾)
酷热。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二:“我来冰未泮,时暑忽隆炽。”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炎光兮隆炽,对阴兮霜雪。” 清 唐孙华 《酷暑次日忽大风雨》诗:“昨日炎威正隆炽, 烛龙 衔日升 扶桑 。”
分類:酷热
《漢語大詞典》:炽暑(熾暑)
盛暑,炎夏。 明 宋濂 《刘兵部诗集序》:“虽沍寒之折胶,炽暑之流金, 刘君 拥鼻鼓膝,时作呜呜声,不成章不止也。”
分類:炎夏六月
《漢語大詞典》:凶炽(凶熾)
犹凶焰。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推 刘守光 为尚书令、尚父, 守光 由是凶炽日甚,遂邀六镇奉册。”
分類:凶焰
《漢語大詞典》:赩炽(赩熾)
形容光采赤红如火。文选·左思〈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蜜房郁毓被其阜。” 李周翰 注:“赩炽,赤光,丹砂色也。” 唐 陶拱 《五色比象赋》:“青为山兮嶤嶷而争峻,赤为火兮赩炽而含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