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气(邊氣)
(1).边地的烟雾。 唐 骆宾王 《边庭落日》诗:“野昏边气合,熢迥戍烟通。”
(2).指萧索的气氛。 唐 丁仙芝 《剡溪馆闻笛》诗:“草木生边气,城池泛夕凉。” 唐 唐彦谦 《毘陵道中》诗:“禾麻地废生边气,草木春寒起战声。”
《漢語大詞典》:烟峰(煙峰)
亦作“ 烟峯 ”。亦作“烟峰”。 烟雾迷漫的山峰。 唐太宗 《春日登陕州城楼》诗:“烟峰高下翠,日浪浅深明。” 元 揭傒斯 《山水卷》诗:“稍稍云木动,靄靄烟峯乱。”
《漢語大詞典》:烟雪(煙雪)
亦作“烟雪”。 烟雾般的飞雪。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其餘七匹亦殊絶,迥若寒空动烟雪。” 唐 刘长卿 《寄许尊师》诗:“独上云梯入翠微,濛濛烟雪映巖扉。” 清 屈大均 《紫萸香慢·送雁》词:“正有无边烟雪,与鲜飈千里,送度 长城 。”
分類:烟雾飞雪
《漢語大詞典》:硝烟
爆炸物爆炸后形成的烟雾。 杨朔 《征尘》:“尘头回旋着,滚转着,十步以外便是模糊一片了。我疑心这是战场,弥漫着枪炮的硝烟。” 陆俊超 《惊涛骇浪万里行》:“炮火的硝烟弥漫着大海,空气中布满了火药味,隆隆的炮声更激烈了。” 李大我 《同心结》:“洞外硝烟未散,刚刚种好的一片地,现在变得坑坑洼洼,种子也翻出地面:阿妈尼几天的劳动白费了!”
《漢語大詞典》:烟皋(煙臯)
亦作“ 烟皋 ”。 烟雾迷蒙的水边高地。 明 汤显祖 《题李伯东观察玉岭咏竹诗后》诗:“轻綃点染后,烟皋坐如林。” 明 何景明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之七:“丛薄被烟皋,径路紆且微。” 明 何景明 《画菊歌》:“深红穠紫杂烟皋,想见五色临挥毫。”
《漢語大詞典》:烟野(煙野)
亦作“烟野”。 烟雾迷蒙的郊野。 唐 钱起 《江行无题》诗之五四:“叶舟维 夏口 ,烟野独行时。” 唐 温庭筠 《早春浐水送友人》诗:“ 青门 烟野外,渡 滻 送行人。”
《漢語大詞典》:青雾(青霧)
雾气,烟雾。雾色如紫,故称。
分類:雾气烟雾
《漢語大詞典》:石烟(石煙)
(1).山石间的烟雾。 唐 鲍溶 《巫山怀古》诗:“十二峯峦鬭翠微,石烟花雾犯容辉。”
(2).石油燃烧时发出的烟。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杂志一:“﹝石油﹞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漢語大詞典》:歊云(歊雲)
水气蒸腾而成的云。有时指烟雾。 唐 王晙 《祭汾阴乐章·太和》:“寳鼎呈符,歊云孕祥。” 唐 陈子昂 《唐故朝议大夫梓州长史杨府君碑》:“巖巖大岳,浼浼长河,歊云滃雾,含灵佇和。”
《國語辭典》:烟幕(煙幕)  拼音:yān mù
1.形容烟雾非常浓厚。如:「你看那边烟幕瀰漫,可能发生火灾了!」
2.比喻隐藏真相的言语或行为。如:「这话可信吗?我看八成是他伪装放出的烟幕吧!」
《國語辭典》:烟苗(煙苗)  拼音:yān miáo
罂粟的幼株。
《漢語大詞典》:烟谷(煙谷)
烟雾弥漫的山谷。 唐 韦应物 《再游西山》诗:“测测石泉冷,曖曖烟谷虚。” 宋 朱熹 《将游云谷约同行者》诗:“疏泉下石濞,种树满烟谷。”
《漢語大詞典》:烟蒲(煙蒲)
(1).烟雾笼罩的蒲草。 唐 温庭筠 《元处士池上》诗:“蓼穗茭丛思蟪蛄,水萤江鸟满烟蒲。”
(2).即石菖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真珠、烟蒲、石竹。”
《漢語大詞典》:晕黄(暈黄)
在烟雾或尘土中泛现的黄色。晕,谓色彩四周模糊。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烟柳春梢蘸晕黄,井阑风绰小桃香,觉时帘幙又斜阳。” 阿英 《夜》:“在十字路交叉的所在,路灯疲乏的晕黄的临照着大道。”
《漢語大詞典》:烟幌(煙幌)
薄如烟雾的帘幕。 唐 李商隐 《汴上送李郢之苏州》诗:“烟幌自应怜《白紵》,月楼谁伴咏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