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6,分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分类词汇(续上)
劳劳攘攘
焦噪
惊躁
迷留没乱
迷迷糊糊
闷躁
《漢語大詞典》:劳劳攘攘(勞勞攘攘)
亦作“ 劳劳嚷嚷 ”。亦作“ 劳劳穰穰 ”。
(1).纷扰;劳碌。朱子语类卷二四:“更不有许多劳劳攘攘,如议亲、议贤,议能、议功之类。” 元 宫天挺 《七里滩》第一折:“则咱这醉眼覷日月,不来来往往;则咱这醉眼覷富贵,不劳劳穰穰。” 明 冯惟敏 《耍孩儿·十自由》套曲:“耳啊,不平言懒待听,耳不听心不忧,劳劳攘攘龙蛇鬭。”
(2).烦躁不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七:“鬢云乱,慵整琼釵,劳劳攘攘,身心一片没处安排。”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好着我慌慌乱乱,劳劳嚷嚷,怨怨哀哀。”
《漢語大詞典》:焦噪
焦躁,焦急而烦躁。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再四问他,不应。 宇文綬 焦噪。”
《漢語大詞典》:惊躁(驚躁)
惊怵烦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太阴所至为稸满,少阳所至为惊躁。”
分類:烦躁
《國語辭典》:迷留没乱(迷留沒亂)  拼音:mí liú mò luàn
心情烦乱、没头绪。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空教我乞留乞良,迷留没乱,放声啼哭。」也作「迷留摸乱」。
《國語辭典》:迷迷糊糊  拼音:mí mí hú hú
不仔细、不清楚。如:「他上课常迷迷糊糊走错教室。」
《漢語大詞典》:闷躁(悶躁)
气闷烦躁。《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俊臣 对 王氏 道:‘我们船中闷躁得不耐烦,如此最好。’” 阿英 《敌后日记摘抄·七月二日》:“蚊扰之剧,为过去所无,只得仍移至院中露宿,依旧不得安也,遂在闷躁中度过全宵。”
分類:气闷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