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谋曲突
 
移突
 
报赏焦头
 
焦烂客
 
烂额收功
 
曲突不见宾
  
曲突烂鹅
 
相关人物
徐福(西汉)


《淮南子》卷十六〈说山训〉~528~
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夫至巧不用剑,善闭者不用关楗。淳于髡之告失火者,此其类。汉·高诱注:「淳于髡齐人也,告其邻,突将失火,使曲突徙薪,邻人不从。后竟失火,言者不为功,救火者焦头烂额为上客。」
《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列传·霍光〉~2958~
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燋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疋,后以为郎。

简释

徙薪:喻深谋远虑。唐李商隐《失题》:“拯溺休规步,防虞要徙薪。”


例句

曲突徙薪人不会,海边今作钓鱼翁。 杜牧 李给事中敏二首

《漢語大詞典》:焦烂(焦爛)
(1).烧焦而糜烂。法苑珠林卷三四:“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於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公 ﹞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2).形容残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从此中原竟焦烂,坐见荆棘埋铜驼。”
(3).崩溃灭亡。南史·陈伯之传:“北虏僭号中原,多歷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一本作“燋烂。”
(4).犹言焦头烂额。喻处境窘迫、狼狈。法苑珠林卷九十:“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焦烂而不疲。”
《漢語大詞典》:焦毁
(1).焦苦哀毁。后汉书·济北惠王寿传:“父没哀慟,焦毁过礼。”
(2).焦烂。后汉书·独行传·戴就:“每上彭考,因止饭食不肯下,肉焦毁墯地者,掇而食之。”参见“ 焦烂 ”。
分類:焦烂哀毁
《漢語大詞典》:焦烂(焦爛)
(1).烧焦而糜烂。法苑珠林卷三四:“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於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公 ﹞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2).形容残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从此中原竟焦烂,坐见荆棘埋铜驼。”
(3).崩溃灭亡。南史·陈伯之传:“北虏僭号中原,多歷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一本作“燋烂。”
(4).犹言焦头烂额。喻处境窘迫、狼狈。法苑珠林卷九十:“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焦烂而不疲。”
《漢語大詞典》:焦腐
焦烂。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火化成佛》:“﹝木工 韩 姓﹞端坐火中,传呼成佛……皮肉亦不焦腐。”
分類:焦烂
《漢語大詞典》:敝舌
舌头焦烂。引申为费尽口舌。 明 王民 《虎丘守岁杂意》诗:“敝舌谁能视,残棋不用完。” 明 高攀龙 《罢商税揭》:“ 神祖 朝群臣,敝舌虎颖,请罢税而不可得。”
《漢語大詞典》:焦糜
焦烂,糜烂。 晋 潘岳 《西征赋》:“激义诚而引决,赴丹爓以明节,投宫火而焦糜,从灰熛而俱灭。”
分類:焦烂糜烂
《国语辞典》:皮焦肉烂(皮焦肉烂)  拼音:pí jiāo ròu làn
形容皮肉焦烂。《西游记》第四一回:「红孩仰面笑道:『那猴子想是火中不曾烧了他,故此又来。这一来切莫饶他,断然烧个皮焦肉烂才罢!』」
分类:皮肉焦烂
《国语辞典》:焦沙烂石(焦沙烂石)  拼音:jiāo shā làn shí
将沙石烧得焦烂。形容天气非常炎热。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
《漢語大詞典》:徙薪
见“ 徙薪曲突 ”。
《漢語大詞典》:徙薪曲突
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本谓预防火灾。后亦比喻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汉书·霍光传:“人为 徐生 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於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於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今 茂陵 徐福 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絶之。乡使 福 説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 福 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髮灼烂之右。’”事又见《淮南子·说山训》 高诱 注,谓乃 淳于髠 事。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徙薪曲突於方炽之火,纚舟弭檝於衝风之前。” 清 林则徐 《和嶰翁祀灶原韵》:“徙薪曲突付一叹,踞觚听者休相瞋。” 柳亚子 《怀人三截》诗:“徙薪曲突终何济?烂额焦头已上卿。”亦省作“ 徙薪 ”。 晋 葛洪 抱朴子·君道:“勿惮徙薪之烦,以省焦烂之费。” 唐 权德舆 《读〈穀梁传〉》:“吾嘉徙薪智,祸乱何由生。”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大家协力图保守,他年方是早徙薪。”
《漢語大詞典》:曲突
(1).指烟囱。 晋 张协 《杂诗》之十:“里无曲突烟,路无行轮声。”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圜堵常闭,曲突无烟。” 清 蒋廷锡 《六荒诗·柴荒》:“八口望曲突,嗷嗷叹枵腹。”
(2).见“ 曲突徙薪 ”。
分類:烟囱
《國語辭典》:曲突徙薪  拼音:qū tú xǐ xīn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患未然。参见「枉突徙薪」条。《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夫救焚者,销之于曲突徙薪之时者易为力。」明。屠隆《䌽毫记》第九出:「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國語辭典》:曲突徙薪  拼音:qū tú xǐ xīn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患未然。参见「枉突徙薪」条。《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上》:「夫救焚者,销之于曲突徙薪之时者易为力。」明。屠隆《䌽毫记》第九出:「念隐忧漆室效葵倾,鉴先几曲突徙薪情。」
《國語辭典》:焦头烂额(焦頭爛額)  拼音:jiāo tóu làn é
比喻做事困苦疲劳的样子。参见「燋头烂额」条。《大宋宣和遗事。贞集》:「迨其势焰薰灼,则焦头烂额而不可救矣。」《三国演义》第四○回:「到四更时分,人困马乏,军士大半焦头烂额。」
《國語辭典》:烂额焦头(爛額焦頭)  拼音:làn é jiāo tóu
十分窘迫难堪或困苦疲劳。见「燋头烂额」条。如:「同学们为了准备期末考试,忙得烂额焦头。」唐。卢肇 海潮赋后序:「而又烂额焦头,方思马褐,捉襟见肘,久困牛衣。」《东周列国志》第三六回:「官人遇火者,烂额焦头,逢兵者,伤肢损体,哀哭之声,耳不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