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脂烛(脂燭)
古人用麻蕡灌以油脂,燃之照明,是为脂烛。 汉 王充 论衡·幸偶:“俱之火也,或烁脂烛,或燔枯草。”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爰及栋宇器械,樵苏脂烛,莫非种殖之物也。” 唐 谷神子 《博异志补编·杨真伯》:“ 弘农 杨真伯 ,幼有文,性耽翫书史,以至忘寝食,父母不能禁止。时或夺其脂烛,匿其诗书。”
分類:油脂照明
《漢語大詞典》:灯炬(燈炬)
灯烛等照明物。亦比喻给人指明前途的人。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拘尸那揭罗国:“生死大海,谁作舟檝?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漢語大詞典》:糠灯(糠燈)
一种照明用具。以苏子油渣杂粟糠抟在蓬梗上点燃。旧时 吉林 民间多用之。 金 周昂 《边俗》诗:“木杵舂晨急,糠灯照夜多。”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霞綳。蓬梗为榦,摶穀糠为膏,摶之以代烛,燃之青光荧荧,烟结如云,俗呼曰糠灯。” 清 昭梿 啸亭杂录·盛京先朝旧物:“ 盛京 清寧宫 贮 文皇帝 时糠灯,屡见 纯皇帝 之诗。”
《漢語大詞典》:松明火
松枝条点燃的照明火。 宋 苏轼 《夜烧松明火》诗:“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鸞。” 宋 陆游 《道室杂题》诗之三:“勘书窗下松明火,采药溪头槲叶衣。”参见“ 松明 ”。
《國語辭典》:松明  拼音:sōng míng
松枝含脂,可燃烧用以代替烛火,称为「松明」。宋。苏轼夜烧松明火〉诗:「夜烧松明火,照室红龙鸾。」
《國語辭典》:行灯(行燈)  拼音:xíng dēng
一种手提的灯笼。《水浒传》第一○三回:「王庆在黑地里观看,却是日逐透递消息的那个小厮,提个行灯,后面张世开摆将出来。」《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方欲出门,只见门外又有一夥人,提著行灯进来。」
分類:夜行照明
《漢語大詞典》:燃糠
烧糠代烛以照明。用以指勤苦用功。典出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欢 ﹞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清 赵翼 《借月和尚以其名乞诗戏赠》诗:“燃糠勤何用,囊萤功久谢。”
《國語辭典》:车灯(車燈)  拼音:chē dēng
1.装配在车上的灯。有照明、示警等功能。
2.一种流行于西南各省的民间曲艺。由二至五人演出,边歌边舞,旁边有帮腔助唱,唱词以七字句为主,用锣、鼓、二胡、四胡等伴奏。多在节庆、庙会时演出。
《漢語大詞典》:蕡烛(蕡燭)
古时束麻蘸油制成的火炬。用来照明。周礼·秋官·司烜氏“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 汉 郑玄 注:“故书‘坟’为‘蕡’。 郑司农 云:‘蕡烛,麻烛也。’ 玄 谓‘坟’,大也。树於门外曰大烛,於门内曰庭燎,皆所以照众明也。”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是夜,卤簿仪仗军兵于御路两傍分列,间以籸盆蕡烛,自太庙直至郊坛 泰禋门 ,辉映如昼。”
分類:火炬照明
《漢語大詞典》:朝烛(朝燭)
早朝时照明之烛。 唐 杜甫 《骊山》诗:“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朝烛,当音‘朝覲’之‘朝’。凡朝在早,则秉烛而受朝,今地下幽閟,无朝见之烛也。”
《國語辭典》:点照(點照)  拼音:diǎn zhào
诵经斋醮做功德。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不想有施主家请我做斋,待不去呵,恐怕误了道粮,……我往施主家点照去也。」
《漢語大詞典》:薪燎
(1).烹饪和照明。礼记·月令:“﹝季冬之月﹞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郑玄 注:“薪施炊爨,柴以给燎。” 孙希旦 集解:“愚谓薪以给烹餁,燎以助明,若庭燎及田烛之类是也。薪燎所共非一,独曰‘郊庙及百祀’,举其重者言之尔。”
(2).柴木。文子·上德:“譬若积薪燎,后者处上。” 晋 干宝 《晋纪总论》:“如火斯畜,而离其薪燎也。”
《国语辞典》:亮子  拼音:liàng zi
古时称照明用的器具为「亮子」。如蜡烛、火把、灯笼等。《三侠五义》第七六回:「带领众光棍,各持兵刃,打著亮子,跟随姚成往后面而来。」
《漢語大詞典》:游烛(遊燭)
指夜游用以照明的火炬或蜡烛。 宋 范成大 《馆娃宫赋》:“载夕阳以俱还,秉游烛於夜长。”
《漢語大詞典》:纸烛(紙燭)
(1).蘸油的纸捻。点燃起来可以照明,故称。 明 李贽 《赞刘谐》:“怪得 羲皇 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
(2).泛称香烛纸钱之类的迷信用品。《水浒传》第四六回:“ 杨雄 约了 石秀 ,买了纸烛,归来吃了早饭。”
《國語辭典》:聚光  拼音:jù guāng
能产生强烈明暗对比的灯光,通常用作摄影照明的主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