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切如来眼色如明照三摩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佛眼三摩地也。大日如来住于此三摩地而说摄一切大阿阇梨位真言。见瑜祇经大阇梨经品。
三照
【佛学大辞典】
(譬喻)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于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三、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三者,配之于方等般若之三时,使与涅槃经所说五味之喻无异。但彼五时相生之次第明了,而五时教一体之义未为显然,故以此日光之喻,阐明如来教法同一味之义。然观本经之文。譬有四照。合法有五。六十华严经三十五宝王如来性起品曰:「譬如日出先照一切诸大山王,次照一切大山,次照金刚宝山,然后普照一切大地。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诸大山王,次第乃至普照大地。但彼山地有高下,故照有先后。如来如是,成就无量无边法界智慧,日轮常放无量无边智慧光明,先照普贤菩萨等诸大山王,次照缘觉,次照声闻,次照决定善根众生,随应受化,然后悉照一切众生乃至邪定,为作未来饶益因缘。如来智慧日光不作是念:我当先照菩萨乃至邪定,但放大智光普照一切,佛子譬如日月出现世间,乃至深山幽谷无不普照,如来智慧日月亦复如是。」然而以台家解此文,法华之信解品有密遣二人,为声闻缘觉之二人,视二乘为同一之机。然则此经文亦分缘觉与声闻为二照,而其意为同一照之分际。因之定为三照,依后结文立三照之名。盖深山幽谷,无不普照,即高山幽谷平地之三照也。此文观八十华严经所谓「大山幽谷普照无私。」其意益明。止观一曰:「华严曰: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平地不定也,幽谷渐也,高山顿也。」释签一曰:「别行义疏记云:彼经豫叙一代始终,故立譬云:犹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今家以义开平地为三,对于涅槃五味。」说详四教仪集注上,同半字谈一。

【佛学常见辞汇】
(喻)佛法好像日光,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再照平地。高山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的菩萨;幽谷喻佛在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平地喻佛最后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的根机。
大光普照
【佛学大辞典】
(杂语)法华经序品曰:「眉间白毫大光普照。」
大光普照观音
【佛学大辞典】
(菩萨)七佛八菩萨所说神咒经所说六观音之一。天台以之为修罗道之能化。道邃六字经验记,配之于十一面观音。(参见:六观音)
元照
【佛学大辞典】
(人名)杭州灵芝寺元照,字湛然,初依东藏慧鉴律师专学毗尼。后从神悟禅师讲天台之教观。复从广慈之才法佛受菩萨戒,博究南山之律宗。而意笃净业。每曰生弘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唯二法门而已。住灵芝三十年,宋徽宗政和六年九月一日寂。寿六十九。谥大智。唐太宗贞观中,终南山。澄照大律师道宣作戒疏羯磨疏事钞,弘四分律。流通逾四百载,释义近六十家。中大寺之昭庆律师允堪,作会正记,独为尽理。最后灵芝元照以法华开显圆意,作资持记,与会正记殊途,四分一宗由是分为两派。见往生传,佛祖统纪二十九,稽古略四。
反照
【佛学大辞典】
(譬喻)日悬西山,反照东方,谓之反照。以譬鉴往古之事,又穷明自心之本源。仁王经菩萨教化品曰:「圆照三世恒劫事反照。」止观二曰:「以无住著智反照观察也。」临济录曰:「你祇有一个父母,更求何物?你自反照看。」
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大力明王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赵宋法护译。此明王能出生一切如来法眼遍照法界之大力,故名。明王者,陀罗尼之德名也。经中说陀罗尼及坛法。
百光遍照王
【佛学大辞典】
(佛名)大日如来也。大疏四曰:「首中置百光遍照王而以无垢眼观之,以此自加持故即成毗卢遮那身也。」
【佛学常见辞汇】
大日如来。
百光王遍照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南摩三曼多勃驮喃。
回光返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禅录之语。顾自己之本分也。又通用于净土门还相回向之义。传灯录三十,石头草庵歌曰:「回光返照便归来,廓达灵根非向背。」临济录曰:「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宗镜录二十三曰:「若舍己徇尘,是名违背。能回光返照,随顺真如,境智冥合,是真供养。」此回光返照之语,取鲁阳之故事。淮南子览冥训曰:「鲁阳与汉构战,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返照三舍。」
【佛学常见辞汇】
1。反省的意思。2。指病人垂死突然稍微好转的现象。
【俗语佛源】
从字面的本来意义看,指太阳刚落到水平线下时,由于光线反射作用,天空中又短时发亮的自然现象。禅宗语录中多见此语,如《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唐代临济义玄禅师谥慧照):「你言下便自回光返照,更不别求,知身心与祖佛不别,当下无事,方名得法……据我见处,实无许多般道理,要用便用,不用便休。」《宗镜录》卷二三:「若舍已徇尘,是名违背。能回光返照,随顺真知,境智冥合,是真供养。」「光」指智光或心光,「返照」即契如理之心,后多用「回光返照」比喻人临死前神志忽然清醒或兴奋,也用以比喻旧事物灭亡前表面上短暂的兴旺。如《红楼梦》第九十八回:「黛玉白日已经昏晕过去,却心头口中一丝微气不断……此时李纨见黛玉略缓,明知是回光返照的光景。」又郭沫若《十批判书·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判》:「他形成了那样一个短时期的中央集权的奴隶社会,由奴隶制而言,可以比为回光返照。」(禹振声)
先照高山
【佛学大辞典】
(譬喻)佛出世先说华严经,蒙大乘之机,譬如日出先照高山也。止观一曰:「华严曰:譬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次照平地。平地不定也,幽谷渐也,高山顿也。」(是以天台宗之意略抄经意之文也)。
好照
【佛学大辞典】
(物名)明镜也。坐禅时之道具。行事钞钵器篇曰:「大论供给坐禅法、禅杖、禅鞠、禅镇、骨人、禅经、好佛、好照、衣服等。」资持记下二之三曰:「好照,有说座禅处,多悬明镜,以助心行。或取明莹现像,或取光影交射。」
法照
【佛学大辞典】
(人名)莲社七祖之第四祖,唐大历二年止于衡州之灵峰寺,慈忍戒定,当时之宗师也。尝于僧堂之食钵中现一寺题曰大圣竹林寺。四年,于郡之湖东寺开五会念佛(五百为一会),因制五会法事赞,以定其法式。后诣五台山建竹林寺,代宗时以为国师。大历七年寂。见佛祖统纪二十六。
寂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理之体云寂,真智之用云照。楞严经六曰:「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正陈论曰:「真如照而常寂为法性,寂而常照是法身,义虽有二名,寂照亦非二。」
寂照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六慧之一。
【三藏法数】
谓别教妙觉果佛之道智慧,能于中道之理,即寂而照,即照而寂,寂照不二,定慧平等,故名寂照慧。(妙觉者,谓佛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不可思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