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苌照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全后汉文·卷六十六
照,陈留高阳人。
魏照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童子时求事郭泰,供给洒扫。泰问:“当精义讲书,何来相近?”照以“经师易获,人师难遭”对。于是泰名大显。士争归之。
司马照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简介
司马照(?-?),西晋宗室,司马昭曾孙,齐王司马攸之孙,东莱王司马蕤之子。

人物简介

比丘尼传·卷第二
普照。本姓董。名悲。勃海安陵人也。少秉节概。十七出家。住南皮张国寺。后从师游学广陵建熙精舍。率心奉法阖众嘉之。及师慧孜亡。杜于庆吊而苦行绝伦。宋元嘉十八年十二月。因感劳疾虽剧。而笃情深信初自不改。专意祈诚不舍日夜。不能下地。枕上叩头忏悔时息如常。诵法华经一日三卷。到十九年二月中忽然而绝。两食顷苏云。向西行中道有一塔。塔中有一僧。闭眼思惟惊问何来。答以其事。即问僧曰。此处去某甲寺几里。答曰。五千万里。路上有草及行人。皆无所识。时风云高靡区墟严净。西面尤明。意欲前进。僧乃不许。因尔回还豁然醒悟。后七日而卒。时年二十五也。

人物简介

高僧传·卷第十三 唱导
释道照。姓曲。平西人。少善尺牍兼博经史。十八出家。止京师祇洹寺。披览群典以宣唱为业。音吐寥亮洗悟尘心。指事适时言不孤发。独步于宋代之初。宋武帝尝于内殿斋。照初夜略叙。百年迅速迁灭俄顷苦乐参差必由因召。如来慈应六道。陛下抚矜一切。帝言善。久之斋竟。别䞋三万。临川王道规从受五戒。奉为门师。宋元嘉三十年卒。年六十六。照弟子慧明。姓焦。魏郡人。神情俊迈祖习师风。亦有名当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414—466 【介绍】: 名或作昭。南朝宋东海人,字明远。少有才情,文辞赡逸。献诗临川王刘义庆,义庆奇之,擢为国侍郎,迁秣陵令。宋孝武帝时为中书舍人。帝好为文章,自谓人莫及。照悟其旨,为文故多鄙言累句。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明帝泰始二年,子顼起兵应晋安王刘子勋反,兵败,照为乱兵所杀。长于乐府,尤善七言歌行,诗风俊逸遒丽。有《鲍参军集》。
黄鹤楼志·人物篇
鲍照(约414—466)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一带,江苏涟水县北)人。历官太学博士、秣陵令、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鲍照为前军参军,故称鲍参军,有《鲍参军集》。孝武帝大明六年(462)七月,随刘子项赴任荆州途经黄鹄山下,作五言古《登黄鹄矶》,既感旅途之遥,又怀伤别之情,这是迄今所见的最早咏黄鹄矶的诗。
全宋文·卷四十六
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居东海,元嘉中,临川王义庆以为国侍郎,又为始兴王浚侍郎。孝武即位,除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除临海王子顼前军参军。泰始二年,子顼败,为乱兵所杀,有集十卷。
明惠照 朝代: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慧昭、慧照。南朝齐平原鬲人。明僧胤子。宋世,为萧道成平南主簿,从拒桂阳王,累迁骠骑中兵参军。齐高帝建元初,为巴州刺史,绥怀蛮蜑。帝许为益州刺史。未迁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7—494 【介绍】: 南朝齐南兰陵人,字宣照,小字三昧。高帝子。封武陵王。初除冠军将军。高帝建元中为会稽太守。武帝立,入为中书令。数以言忤旨,累不得志。历仕太常卿、卫将军。郁林王立,甚见凭赖。刚颖晔出,好文章,能诗,工篆书,善弈棋,射为当时独绝。卒谥昭。
元暹 朝代:东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9 【介绍】: 东魏宗室,鲜卑族,字叔照。元仲景弟。孝庄帝初除南兖州刺史,猛暴多所杀害。元颢入洛,据州不降。孝庄帝还宫,封汝阳王。历秦、凉二州刺史,所在皆贪暴无极。东魏孝静帝时位至侍中、录尚书事。
僧照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住泰山丹岭寺。普泰间。偶至荣山。见飞流之下。有穴可入。因入穴中。可行五六里。即出穴。循鸟道东北行数里。得石渠阔二三步。水西流。清彻药草被地。渠北瓦舍三间。庭中堆拥稻穗。鸟雀浅啄。东舍格上有黄帙数卷。中置铁臼两具。若釜器等。尘𡏖所蒙。都无炊爨之迹。西舍有沙门。端坐其内。青苔四壁。外则茂林。悬涧绝蹊径。顷之一僧年六十许。眉长丈馀。盘挂耳上。相见欣然。问照所从来。劳慰良久。且自云。我同学三人。避世居此。一人出游未反。一人死已久。似入灭定。令在西舍。亦曾见未。又问世主何姓何国号耶。答曰。国号魏。曰然则非姓曹氏者。曰姓元氏。非曹氏也。既取林中叶下所藏梨枣啖之。晚遂捣稻穗为作鬻。时嘱其饱食曰。无以我不食见疑也。问习何经。答曰。法华经。颔首曰大好。因言东舍格上经我尽能诵之。汝欲闻否。照合掌曰。愿闻之。遽诵彻夜旦。照辄昏睡。曰但睡。我固常业尔。明日复具食。照谢曰。幸得奉谒。请暂违。当寻后约也。其僧了无留意。惟言我出游。同学行当归。汝俟以一见。大有开悟。兹既必欲辞好去。照还后益结友寻路将往。终迷所向乃已。
续高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上
释僧照。未详氏族。住泰山丹岭寺。性虚放喜追奇。每闻灵迹谲诡。无不登践。承瀑布之下多诸洞穴仙圣攸止。以魏普泰年行至荣山。见飞流下有穴。因穴随入。行可五六里。便出穴外。逐微径东北上数里。得石渠阔两三步。水西流清而且彻。带渠药草延蔓委地。渠北有瓦舍三口。形甚古陋。庭前谷穗纵横。鸟雀残食。东头屋里有数架黄帙。中间有铁臼两具。亦有釜器。并附游尘。都无炊爨之迹。西头屋内有一沙门。端坐俨然飞尘没膝。四望惟见茂林悬涧。非复人居。须臾逢一神僧。年可六十。眉长丈馀槃挂耳上。相见欣然如旧。问所从来。自云。我同学三人来此避世。一人外行未返。一人死来极久。似入灭定。今在西屋内汝见之未。今日何姓为主。答是魏家。僧云。魏家享国已久不姓曹耶。照云姓元。僧曰。我不知。遂取谷穗捣之作粥。又往林中叶下取梨枣与之令啖。僧云。汝但食。我不啖此。又问诵何经。照云。诵法华。神僧颔头曰。大好精进业。今东屋格上如许经。并自诵之。欲得闻不。照合掌曰。惟敢闻命。彼遂部别诵之。声气朗彻。乃至通夜。照苦睡。僧曰。但睡。我自恒业耳。达日不眠。更为造食。照谢曰。幸得奉谒。今且暂归寻来接事。僧亦不留。但言。我同学行去。汝若值者大有开悟。恨不见之。既言须归好去。照寻路得还。结侣重往。瀑布与穴莫测其处。今终南诸山亦有斯事。既多馀涉。不无其理云。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51 【介绍】: 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明周。萧纪子。梁武帝中大同初,为益州东斋郎,宋宁、宁兴二郡太守。帝死,父纪自立于蜀,并以圆照为皇太子。纪之构衅,多出其谋。为萧绎(元帝)所败,被执,绝食死。
全梁文·卷二十二
圆照字明周,武帝第八子武陵王纪之长子。中大同初,为益州东斋郎、宋宁、永兴二郡太守。纪建号,立为皇太子。
到镜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彭城武原人,字圆照。到溉子。位安西湘东王萧绎(元帝)法曹行参军,太子舍人。作《七悟》,文甚美。早卒。
乙弗朗 朝代:北魏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末上乐人,字通照。其先本东部少数族,后迁代,家上乐。少善骑射。孝庄帝末北边扰乱,乃避于井肆间,尔朱荣见而重之,以功封莲勺子。从尔朱天光西讨,任左厢都督。孝武帝攻击高欢,任朗为阁内大都督。孝武帝西走,诏朗为军司,先驱靖路。至长安,封长安县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09—554 【介绍】: 南朝梁广陵临泽人,字弘照。善骑射。初事新州刺史卢安兴父子,为新州助防。侯景之乱,随陈霸先入援建邺,斩兰裕,败蔡路养,擒李迁仕,并有功,除新州刺史。景平,授南兖州刺史,封临江县侯,领晋陵太守。梁元帝承圣三年,西魏破江陵,元帝被杀,陈霸先命僧明随侯瑱西援,于江州病卒。
僧照 朝代:南北朝末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29—611 【介绍】: 隋僧。京兆人。幼为僧,师于静霭。北周灭佛时,独居秦岭修习。隋初,出鄠县神田寺,养徒授业,名振渭川。文帝末,栖隐岐山。文帝欲召见,遣杨素谒之,以老疾辞。又欲重饰寺塔,亦拒之。凡为僧六十余载,三衣不改,以戒行为世所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三 弘法科(三)
京兆人。未详氏族。幼师静蔼出家。所至感化。屡获祥徵。第恐眩众。辄隐閟不敢泄。周氏废教。乃复独处秦岭。禅燕自娱。每顾影笑曰。世宁有乐过于此者乎。彼朝市间。俛仰尘俗。一何鄙陋哉。逮隋室隆兴。佛运益启。遂筑神田寺于鄠县南山之田谷。聚徒综业。名振渭川。方文皇在御。诏仆射杨素。入山宣旨邀之。不奉诏。上愈益敬慕。仍遣素致香币。而申之以诏曰。禅师德居物议。道映邃初。穷处岩阿。养素崇业。朕甚嘉焉。今送供奉。用展翘敬。素亦有所施予。且请受归戒。皆不许。大业七年。终于所居寺。
续高僧传·卷第十八 习禅三
释僧照。京兆人。不详氏族。幼年入道。师于静蔼。游履盛化。每居幽隐频感徵异。乃高恒度恐致惊俗。故罕闻之。俗遭周灭法。不偶尘嚣。独处秦岭高步松苑。顾影与心相娱自得。乃曰。吾今居此安泰。宁有乐过斯者乎。彼城邑遗僧波波顺俗。用斯优给一何倾附。及隋初弘教。遂于鄠县南山田谷。立神田寺。养徒纵业。名振渭川。道俗崇仰立信弥积。逮文帝末纪。栖隐岐山。以照道德远闻。意延相见。令左仆射杨素就宣敕旨。躬迎谒见。照预知之。告侍人曰。当有贵客来至。可办诸食。明日果达山寺。素威英自若勇悍无前。及到照之住篱。不觉惬然丧胆。下乘将进欲步不前。乃通信达照。照端拱如初。命素前进。而通身沐汗。情智失守。才得传诏。馀无厝言。久时少解。乃以情告照曰。山林幽静。计无非异。檀越善意相寻。理无虚结。食讫辞退。照曰。蒙天子优及远延仁寿。但道在幽通未假面奉。又以老疾相继。接对莫因。素具事闻。述其情惧。帝曰。戒神之威也。以卿雄武故致斯惮耳。乃重敕素赍香油。再申景仰下诏曰。禅师德居物议。道映遂初。躬处岩阿养素崇业。朕甚嘉焉。今送供奉用展翘敬。素以前虚仰景行重谒山门。卑处身心方陈对晤。为说正教深副本怀。乃欲舍其金帛开广寺塔。照曰。岩泉林野即可励心。塔寺禅坊庄严城邑。凡所送者一不受之。又请受戒法。照以戒行轻毁沈浑难清。乃为说慈悲仁育。陈理喻遣。竟不授戒。斯亦体达机候之明匠矣。以大业七年终于山寺。春秋八十有三。初照一受具后。仪奉宪章。六十馀夏三衣不改。虽重补缉而受持无离。惟自将奉而侍者莫沾。或有接持举者。而重若太山。初无离席。及照之捧接。轻若鸿毛。因事以详。斯亦大德之清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