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燃犀  拼音:rán xī
烛照明察。参见「燬犀」条。宋。辛弃疾 水龙吟。举头西北浮云词:「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國語辭典》:燃藜  拼音:rán lí
旧传用藜为燃料,本鯦明朗,可传火彻夜。后用以燃藜比喻勤学、夜读。「燃」文献异文作「然」。宋。刘克庄 灯夕诗:「蓬窗亦有精勤士,何必然藜向石渠?」
分類:夜读勤学
《漢語大詞典》:燃火
(1).燃烧着的火。 汉 王充 论衡·论死:“能使灭灰更为燃火,吾乃颇疑死人能復为形。”
(2).点火。东观汉记·梁鸿传:“ 鸿 曰:‘童子 鸿 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孙子·火攻“烟火必素具” 宋 张预 注:“贮火之器,燃火之物,常须预备,伺便而发。”
《國語辭典》:燃眉  拼音:rán méi
比喻情况危急。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三折:「国势燃眉,反噬脐难救。」
《國語辭典》:燃眉之急  拼音:rán méi zhī jí
像火烧眉毛般紧迫。形容事态严重,情况危急。《英烈传》第五三回:「此时正是燃眉之急,岂不用他?」《彭公案》第一三九回:「就是师父知道,我是为燃眉之急,他二老也难怪我。」也作「烧眉之急」。
分類:紧迫异常
《漢語大詞典》:燃灰
死灰复燃。比喻失势或失位者重新得势、得官。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黑头爰立纪略:“又一疏力救 郭巩 ,或有嘉其义侠者,然其意实欲藉此为燃灰计耳。”明史·李应昇传:“滥开边俸,捷径燃灰,则吏治日坏。”参见“ 死灰復然 ”。
《國語辭典》:死灰复然(死灰復然)  拼音:sǐ huī fù rán
西汉时韩安国犯罪入狱,受到狱卒百般凌辱。安国气愤的说:「已冷的灰烬难道不能重新再燃烧吗?」不久,韩安国被释放,而且又受到朝廷的重用。见《史记。卷一○八。韩长儒传》。后比喻失去权势者再度掌握大权,或受管制停休的事物再度兴盛起来。如:「因为警方取缔而静止的六合彩赌博,近日又死灰复然的在各地风行起来。」也作「死灰复燎」、「死灰复燃」、「馀烬复然」。
《分类字锦》:燃薪
庾肩吾 天衣初拂石,豆火欲燃薪。
分类:
《國語辭典》:燃脐(燃臍)  拼音:rán qí
东汉董卓残暴专横而身体肥胖,士卒、百姓在他被杀后,为了泄恨,在他肚脐点上火,像点灯一样。见《后汉书。卷七二。董卓传》。后世遂用以表示诛杀恶贼,大快人心。「燃」文献异文作「然」。唐。沈佺期〈赦到不得归题江上石〉诗:「五方思寄刃,万姓喜然脐。」也作「燃腹」。
分類:元凶伏法
《韵府拾遗 冬韵》:燃松
隋书隐逸传顾欢乡中有学舍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节以读书
《漢語大詞典》:犀燃
见“ 犀燃烛照 ”。
《漢語大詞典》:犀燃烛照(犀燃燭照)
犹犀照牛渚。 清 王韬 《使才》:“使臣行辕宜设译官数员,汇观各处日报而擷取要略,译以华文,寄呈总理衙门;则泰西邇日之情形,正如犀燃烛照,无所遁形。”亦省作“ 犀燃 ”。《聊斋志异侠女篇弹词》引子:“物态描摩疑鼎铸,人情刻鏤胜犀燃。”
分類:引子
《國語辭典》:自燃  拼音:zì rán
物质的温度升高至燃点,不用火焰等点火,便可在空气中自动燃烧。例如白磷的自燃点为摄氏三十四度,易自燃。
《分类字锦》:燃炬
晋书王浚传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浚乃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燃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
分类:火攻
《漢語大詞典》:燃糠
烧糠代烛以照明。用以指勤苦用功。典出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欢 ﹞躬耕诵书,夜则燃糠自照。” 清 赵翼 《借月和尚以其名乞诗戏赠》诗:“燃糠勤何用,囊萤功久谢。”
《國語辭典》:燃烧(燃燒)  拼音:rán shāo
二物质剧烈化合,产生光与热的现象。最常见的燃烧现象即是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氧产生剧烈的化合作用,而发出光与热。
《高级汉语词典》:燃爆  拼音:rán bào
点火使爆炸
《骈字类编》:薰燃(薰燃)
唐 李商隐 槿花二首 其二 珠馆薰燃久,玉房梳扫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