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4,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具庆
孤弱
家长
大忧
姐姐
重亲
号慕
省亲
除服
孤遗
出居
恶逆
娘家
家艰
亲心
《國語辭典》:具庆(具慶)  拼音:jù qìng
1.共同庆祝。《诗经。小雅。楚茨》:「尔殽既将,莫怨具庆。」唐。白居易 答百寮谢许追游集宴表:「今四表无事,三农有年,思与群情,同其具庆。」
2.父母俱存。《二程遗书》卷六:「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宝历年中,杨嗣复相公具庆下,继放两榜。」
《國語辭典》:孤弱  拼音:gū ruò
孤苦衰弱。《文选。李密。陈情表》:「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國語辭典》:家长(家長)  拼音:jiā zhǎng
1.一家之主。元。无名氏《神奴儿》第四折:「大人,小儿犯罪,罪坐家长。」
2.丈夫。《西游记》第八回:「山中有一洞,叫做云栈洞。洞里原有个卵二姐。他见我有些武艺,招我做个家长。」
3.旧时奴仆称其主人。《醒世恒言。卷一七。张孝基陈留认舅》:「众家人听家长声唤,都走拢来看时,过迁已自去得好远。」
4.船家。《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叫:『家长,与我移舟到秋江亭去。』舟人依命,将船放到亭边。」
《漢語大詞典》:大忧(大憂)
(1).大忧患,大灾祸。周礼·春官·大司乐:“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 贾公彦 疏:“凡国之大忧者,谓若礼记·檀弓云国亡大县邑及战败之类是也。”
(2).指皇帝死丧。有误用以称人父母之丧者。《后汉书·邓骘传》:“陛下躬天然之姿,体仁圣之德,遭国不造,仍离大忧。” 李善 注:“大忧, 和帝 、 殤帝 崩。”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国有大忧,中外窘乏。”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三年七月, 朱胜非 以右僕射丁母忧,未卒哭,降起復制词,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 陈与义 之文也。以‘兹宅大忧’四字,令翰林学士 綦崇礼 帖改为‘方服私艰’, 陈 待罪而放。”
《國語辭典》:姐姐  拼音:jiě jie
1.称呼亲戚中长于自己的同辈女性。《老残游记》第一八回:「贾干慌忙磕头,……『都是我姐姐叫我做的!饼里的砒霜,也是我姐姐看出来告诉我的。』」。
2.对一般年长于己的女子的尊称。《红楼梦》第六回:「周姐姐好生让著些儿,我不能陪了。」
3.男子对妻子或所狎女子的昵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只见浑家坐在床上,崔宁道:『告姐姐,饶我性命!』」
4.旧时父母称女儿。《西游记》第一八回:「那老儿硬著胆叫道:『三姐姐。』那女儿认得是他父亲的声音。」
5.称婢女。《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阮三停箫问道:『你是谁家的姐姐?』那丫环道:『我是对邻陈衙小姐特地著奴请官人一见。』」
《國語辭典》:重亲(重親)  拼音:chóng qīn
1.有姻亲关系的亲戚,又再结亲。《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吕后长女为宣平侯张敖妻,敖女为孝惠皇后。吕太后以重亲故,欲其生子万方。」
2.祖父及父母两代。汉。无名氏〈合阳令曹全碑〉:「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
《漢語大詞典》:号慕(號慕)
孟子·万章上:“ 万章 问曰:‘ 舜 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 孟子 曰:‘怨慕也。’……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 大舜 见之矣。”后以“号慕”谓哀号父母之丧,表达怀恋追慕之情。北史·文苑传·樊逊:“父 衡 ,性至孝。丧父,负土成坟,植柏方数十亩,朝夕号慕。”新唐书·杨炎传:“父丧,庐墓侧,号慕不废声。” 宋 王禹偁 《记孝》:“徒跣既终,丧行有日矣,又遶坟号慕,几乎絶者数四。”
《國語辭典》:省亲(省親)  拼音:xǐng qīn
归乡探望父母或其他尊亲。《大宋宣和遗事。元集》:「宋江告官给假,归家省亲。」《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策敢借雄兵数千,渡江救难省亲。」
《國語辭典》:除服  拼音:chú fú
守孝期满,脱去丧服。《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聂政传》:「久之,聂政母死。既已葬,除服。」《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夫死未几,不忍便相从;可待至晦日,设祭除服,然后成亲未迟。」
《漢語大詞典》:孤遗(孤遺)
指无父母的子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吾不忍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孔衍 《汉魏春秋》:“或劝 备 劫将 琮 及 荆州 吏士径南到 江陵 , 备 答曰:‘ 刘荆州 临亡託我以孤遗,背信自济,吾所不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后娶:“惨虐孤遗,离间骨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忠鲠:“兄弟孤遗相长,不忍失意。”旧唐书·王锷传:“ 王稷 一旦捐躯,须録孤遗。”
《漢語大詞典》:出居
(1).迁居;移居。《诗·小雅·雨无正》:“昔尔出居,谁从作尔室?” 孔颖达 疏:“昔尔从王都出居於郊外之时,谁復从汝作汝室也。”梁书·昭明太子传:“﹝ 昭明太子 ﹞五年六月庚戌,始出居东宫。” 清 方苞 《亡妻蔡氏哀辞》:“侍先兄疾踰年,持丧踰年,而吾父自春徂秋,必出居特室,余尝从焉。”
(2).与父母分居。后汉书·何敞传:“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追行丧服。” 李贤 注:“出居谓与父母别居者。”
《國語辭典》:恶逆(惡逆)  拼音:è nì
古代刑律,殴打或谋杀父母之罪,为十恶罪之一。
《國語辭典》:娘家  拼音:niáng jia
已婚妇女称自己父母的家。《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我又认得娘家去,没得怕人拐我!」《红楼梦》第二五回:「提起这个主儿,这一分家私要不都教他搬送到娘家去,我也不是个人。」
《漢語大詞典》:家艰(家艱)
指父母的丧事。文选·潘岳〈夏侯常侍诔序〉:“﹝ 夏侯湛 ﹞为太子舍人,尚书郎, 野王 令,中书郎, 南阳 相,家艰乞还。” 刘良 注:“家艰,谓父母之忧也。” 唐 戴孚 《广异记·成弼》:“ 弼 后以家艰辞去,道者曰:‘子从我久,今復有忧,吾无以遗子,遗子丹十粒。’” 宋 王禹偁 《送鞠仲谋序》:“八年春,余第中乙科生,以家艰不预于选。”
分類:父母丧事
《漢語大詞典》:亲心(親心)
(1).亲爱的心。管子·形势解:“明主者,人未之见而有亲心焉者,有使民亲之之道也。”
(2).父母的心。 宋 朱熹 《婺州金华县社仓记》:“以悦亲心,以顺师指。”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 安龙媒 、 张金凤 ,虽然被他磨了一场,到底一慰亲心而得艷妻,一被贤名而得腻友。”
分類:父母亲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