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坚附(堅附)
谓安定,牢固附着。新唐书·韦云起传:“京师初平,人未坚附,百姓流离,仍岁无年。” 鲁迅 《二心集·唐朝的钉梢》:“追随不舍,术语谓之‘钉梢’。‘钉’者,坚附而不可拔也。”
《國語辭典》:牢靠  拼音:láo kao
1.扎实稳固。如:「这建筑物盖得牢靠。」
2.稳当可靠。《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姑娘觉得自己这个主意,玄妙如风来云变,牢靠如铁壁铜墙。」
《国语辞典》:印板儿(印板儿)  拼音:yìn bǎn ér
印刷书籍的雕板。比喻刻骨铭心、记忆牢固。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老爹是金狮子张员外,妳妳赵氏,小大哥张孝友,大嫂李玉娥:小人印板儿似记在心上。」元。李文蔚《圯桥进履》第二折:「师父这言语,便似印板儿记在心上一般。」也作「经板儿」。
《漢語大詞典》:粘据
黏结牢固。
分類:黏结牢固
《國語辭典》:未雨绸缪(未雨綢繆)  拼音:wèi yǔ chóu móu
鸱鸮在未下雨前,便已著手修补窝巢。语本《诗经。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比喻事先预备,防患未然。《隋唐演义》第五二回:「况我家虽有预备,积储几仓,亦当未雨绸缪,要防自己饥馑。」
《國語辭典》:稳如泰山(穩如泰山)  拼音:wěn rú tài shān
稳定牢固如泰山一般,不可动摇。《镜花缘》第三回:「武后恃有高关,又仗武氏弟兄骁勇,自谓稳如泰山,十分得意。」也作「安如泰山」、「安若泰山」。
分類:地位牢固
《漢語大詞典》:铁桶江山(鐵桶江山)
比喻牢固的政权或地位。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那年在 陕北 和全 中国 一样,国民党军队,国民党政府,豪绅和地主的统治,简直是铁桶江山。但是,年轻庄稼人组织起来的游击小组,在党领导下,开始了推翻这个统治的尝试。”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四:“村里的干部虽然调换了几个,而他两个却好像铁桶江山。”
《漢語大詞典》:行窳
谓器物粗劣不牢固。新唐书·韩琬传:“俗不偷薄,器不行窳。”参见“ 行苦 ”。
《漢語大詞典》:行苦
行事勤苦。吕氏春秋·本味:“不谋而亲,不约而信,相为殫智竭力,犯危行苦。” 高诱 注:“苦,勤也。” 唐 崔兴宗 《同王右丞送瑗公南归》诗:“行苦神亦秀,泠然谿上松。”
货物脆薄不牢固。《周礼·地官·司市》“凡治市之货贿,六畜珍异,亡者使有,利者使阜,害者使亡” 汉 郑玄 注:“利,利於民,谓物实厚者;害,害於民,谓物行苦者。” 清 王引之 经义述闻·周官上“饰行”:“古人谓物脆薄曰行,或曰苦,或曰行苦,或曰行敝,或曰行滥。”
《国语辞典》:牢不可拔  拼音:láo bù kě bá
牢固而不能拔起。形容事情或观念已固定,难以破除或改变。也作「牢不可破」。
《国语辞典》:结结实实(结结实实)  拼音:jiē jiē shí shí
1.形容牢固。《儒林外史》第三○回:「季苇萧走进房里,把房门关上了,写了半日,封得结结实实,封面上草个『勒令』二字。」
2.形容强壮。《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你身子结结实实的,只管换这些人参、黄连做甚么?」
3.狠狠的。《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听说老婆回去被王二结结实实的打了一顿。」
分类:强壮牢固
《国语辞典》:背褾  拼音:bèi biǎo
装潢字画、册页和书籍等,使之精美牢固。宋。米芾《画史》:「古画若得之不脱,不须背褾。」也作「裱褙」。
《国语辞典》:安若泰山  拼音:ān ruò tài shān
形容稳定牢固如泰山一般,不可动摇。元。周密《齐东野语。卷一七。奇对》:「朝登箕子之峰,危如累卵。夜宿丈人之馆,安若泰山。」也作「安如泰山」、「稳如泰山」。
《国语辞典》:铜斗儿(铜斗儿)  拼音:tóng dǒu ér
比喻庞大牢固。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二折:「任凭他把铜斗儿家私使尽了。」《西游记》第三九回:「可怜!我的铜斗儿江山,铁围的社稷,谁知被他阴占了!」
《國語辭典》:根部  拼音:gēn bù
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多生长在土里,具有固定、吸收或贮藏水分、养分的功能。
《漢語大詞典》:根牢蒂固
根基牢固。《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从来説‘腊雪培元气’,把麦根培植得根牢蒂固。”
分類:根基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