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7,分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分类词汇(续上)
深沟高垒
树大根深
三簧锁
居安资深
胶着
夹钳
敛后疏前
《國語辭典》:深沟高垒(深溝高壘)  拼音:shēn gōu gāo lěi
挖深壕沟,筑高垒壁。比喻防禦坚固。《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三国演义》第一○回:「二军远来,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也作「深沟高壁」、「深沟坚壁」、「深沟坚垒」、「深堑高垒」。
《漢語大詞典》:树大根深(樹大根深)
比喻势力强大,根基牢固。京剧《沙家浜》第四场:“参谋长树大根深,往后还求您多照应。”
《漢語大詞典》:三簧锁(三簧鎖)
旧时一种内有三条簧片的锁,较一般的两簧锁牢固。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宋四公 ﹞便走到土库门前,见一具肐膊来大三簧锁,锁着士库门。”
《國語辭典》:居安资深(居安資深)  拼音:jū ān zī shēn
学道有所得,则可自处安稳,且可利用无穷。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
《漢語大詞典》:胶着(膠着)
亦作“ 胶着 ”。
(1).牢固地黏住。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丹阳化铜:“须臾,铜中恶类如铁屎者胶著锅面,以消石搅之,倾槽中真是烂银。”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可是当这种爱情同革命志向胶着在一块,二者互相巩固、互相发展的时候,就产生出一种顽强的力量。”
(2).比喻相持不下或工作不能进行,犹如黏住。 郭沫若 《羽书集·致华南友人们》:“敌人西侵的部队在 长江 的南北两岸都呈着胶着状态了。” 理由 《青衫湿》:“我为了修改一个剧本,正月初三就动身去南方,工作处于胶着状态,做衣服的碴儿早忘在脑后。”
见“ 胶著 ”。
《國語辭典》:胶著(膠著)  拼音:jiāo zhuó
1.黏得牢固。如:「將掛鉤膠著在牆上,就能掛上衣物。」
2.比喻相持不下,無法解決。如:「這場排球賽,兩隊實力相當,戰況呈現膠著狀態。」
《漢語大詞典》:夹钳
牢固地夹紧或紧固的器件
夹取热金属的钳子
《漢語大詞典》:敛后疏前(斂後疏前)
语本司马法·定爵:“凡陈,行惟疏,战则密。”尉缭子·兵令上:“陈以密则固,锋以疏则达”。谓列阵周密则牢固,前锋队形疏朗则利于战斗。后世将我国古代这一陆战列阵原则概括成“敛后疏前”四字。《魏书·李苗传》:“若捨舟楫,即平原,敛后疏前,则 江 淮 之所短;弃车马,游飞浪,乘流驰逐,非中国之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