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熟记(熟记)  拼音:shóu jì
仔细的牢记。如:「英文单字要反覆熟记后,才能灵活运用。」
分类:仔细牢记
《國語辭典》:耳性  拼音:ěr xìng
能记住听过的话。《红楼梦》第二八回:「薛蟠连忙自己打了一个嘴巴子,说道:『没耳性,再不许说了』。」
《漢語大詞典》:镌印(鐫印)
亦作“鎸印”。
(1).雕版印刷。 茅盾 《子夜》一:“余既镌印 文昌帝君 太上感应篇十万部,广布善缘,又手录全文。” 冯德英 《苦菜花》第四章:“这箱子的正面有很多古古怪怪的黑亮旋扭,旋扭上还镌印银色的英文字。”
(2).比喻牢牢记住。 邹韬奋 《萍踪寄语》七五:“这一大群小弟弟小妹妹们的那样起劲的样子,热烈的神情,活泼泼的举动,都深深地永远镌印在我们的脑袋里。”
《国语辞典》:紧记(紧记)  拼音:jǐn jì
牢牢记住。如:「父母的教诲要紧记在心。」
《漢語大詞典》:贯结(貫結)
用绳子穿起来结牢。形容牢记在心。太平经丙部之五:“真人请问神人:‘前所赐不达之生策书九十字,未知趋向、义理所归,愿为一一解,以遗后世,贯结而不忘。’神人言:‘为子直解之。’”太平经丁部之十五:“善哉,子之难问,可谓得天意,迺入天心,可万万世贯结著不復去也。”
《漢語大詞典》:登心
牢记心中。《艺文类聚》卷三一引 南朝 梁 陆倕 《感知己赋赠任昉》:“学穷书府,文究辞林,既耳闻而存口,又目见而登心。”
分類:牢记心中
《漢語大詞典》:谆熟(諄熟)
再三告诫使牢记不忘。新唐书·王涯传:“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节与北虏约曰:‘能发兵深入者,杀某人,取某地,受其赏。’开怀以示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 匈奴 之鋭可出,西戎之力衰矣。”
《国语辞典》:铭记在心(铭记在心)  拼音:míng jì zài xīn
牢牢记住,如同将文字刻镂在心上。如:「别人施予的恩惠,我们要铭记在心。」
《国语辞典》:时刻不忘(时刻不忘)  拼音:shí kè bù wàng
时时牢记在心,不稍忘怀。如:「自从负笈他乡后,他时刻不忘地想念著父母。」《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众人又多有笑他忘了父仇的事,已渐冷径,没人提起了。怎知世名日夜提心吊胆,时刻不忘!」
《国语辞典》:放在心上  拼音:fàng zài xīn shàng
牢记在心里。比喻特别重视,或很在意。《红楼梦》第二四回:「如此说了之后,他原是富贵公子的口角,那里还把这个放在心上,因而便忘怀了。」《文明小史》第二四回:「他幸而声名不大,外国人不拿他放在心上,得以安然无事。」
《漢語大詞典》:镌骨铭心(鐫骨銘心)
亦作“鎸骨铭心”。 谓牢牢记在心上。 李大钊 《国民之薪胆》:“吾国对 日 关係之痛史,宜鎸骨铭心,纪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
《漢語大詞典》:铭注(銘注)
犹铭戢。谓牢记不忘。
分類:牢记
《國語辭典》:镂骨铭肌(鏤骨銘肌)  拼音:lòu gǔ míng jī
比喻深深感激,永远不忘。唐。元稹 谢准朱书撰田宏正碑文状:「微臣忝非木石,粗有肺肠,空怀感涕之心,未获杀身之所,无任感恩思报,镂骨铭肌之至。」也作「刻骨铭心」。
《國語辭典》:镂骨铭心(鏤骨銘心)  拼音:lòu gǔ míng xīn
比喻心存感激且难以忘怀。明。陆采《怀香记》第一四出:「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忘。」也作「刻骨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