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问(遺問)
赠送礼物和问候。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羣臣上万岁寿,王公戚里进金镜綬带,士庶结丝承露囊,更相遗问。”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然公卿家尤重此日,莫不鏤金刻繒,加饰珠翠,或以金银,穷极工巧,交相遗问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异之,归语妻,妻遣婢託遗问以窥其室。”
《漢語大詞典》:绵布(綿布)
亦作“緜布”。 丝织物和麻布。后汉书·东夷传·濊:“知种麻,养蚕,作緜布。”三国志·魏志·韩传:“ 马韩 在西。其民土著,种植,知蚕桑,作绵布。”
《國語辭典》:核酸  拼音:hé suān
由核苷酸构成的聚化合物。可分为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两种,与遗传基因的生成有关。
《漢語大詞典》:具脩
1.谓供置众物和打扫。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与其具脩。” 郑玄 注:“具所当共,脩扫除粪洒。” 贾公彦 疏:“使百官供祭祀之具及脩之扫除也。”
2.齐备,完备。 南朝 齐 王融 《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必待天爵具脩,人纪咸事,然后沿才授职。”
《國語辭典》:立场(立場)  拼音:lì cháng
批评、观察或研究某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保持的态度。如:「站在教育的立场,德、智、体、群、美,五育并重。」
《國語辭典》:田园诗(田園詩)  拼音:tián yuán shī
以田园为题材,描写田园风光、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为一种田园文学。此类诗的特色为自然恬淡、洋溢著宁静、旷放的趣味或对已失落的理想、纯洁世界所作的回顾与想像。如晋人陶渊明、古希腊人狄奥克利斯等,其诗篇多叙农村风物,故文学史上有「田园诗」之称。
《漢語大詞典》:绨椠(綈槧)
供书写用的丝织物和木版片。指书册。晋书·文苑传序:“ 西都 贾 马 耀灵蛇於掌握, 东汉 班 张 发雕龙於綈槧。”
《国语辞典》:舍堕(舍堕)  拼音:shě duò
佛教戒律之一。指只要舍弃财物和忏悔即可原谅的轻罪。如比丘、比丘尼的衣物,若超出规定或以违犯戒律的方式取得,即犯了舍堕,但若将此衣物舍给僧团与忏悔,即可原谅。
《漢語大詞典》:沉滓
沉淀物;沉在水中的渣滓。也喻消失的落后腐朽的事物和反动思潮或势力。例如:《沉滓的泛起》——鲁迅
《國語辭典》:十剂(十劑)  拼音:shí jì
中医依药剂的性质与效用,区分为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等十剂。
《漢語大詞典》:贪谀(貪諛)
聚敛财物和逢迎阿谀。逸周书·芮良夫:“今尔执政,小子惟以贪諛为事。” 孔晁 注:“专利为贪,曲从为諛。”
《漢語大詞典》:煮汁
药物和水熬成汁液。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葛﹝附方﹞:“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葛根煮汁服。”
《国语辞典》:动植物(动植物)  拼音:dòng zhí wù
动物和植物合称。
《漢語大詞典》:鸱阑(鴟闌)
屋脊饰物和栏杆。 晋 习凿齿 《诸葛武侯宅铭》:“雕薄蔚采,鴟阑惟丰。”
《國語辭典》:有机体(有機體)  拼音:yǒu jī tǐ
一切具有生命机能的个体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