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攀引
(1).攀援。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尝着吉莫靴走上砖城,直至女墙,手无攀引。”
(2).援用;引用。 宋 王溥 唐会要·定格令:“其制勅不言自今以后永为常式者,不得攀引为例。”
(3).犹攀比。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一折:“ 稷 契 何人,要与他相攀引?”
(4).诬供牵连;牵扯附会。 明 何孟春 《馀冬绪录摘抄》卷一:“ 洪武 二十六年, 凉国公 蓝玉 之狱,上集羣臣廷讯,有所攀引,始多未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 郭宪 ﹞徒以潠酒救火一事,遽为方士攀引, 范曄 作后汉书,遂亦不察而置之《方术列传》中。”
《國語辭典》:扯落  拼音:chě luo
牵扯、羁绊。《金瓶梅》第七五回:「可知你心不得閒,可不了一了心爱的扯落著你哩!」
分類:牵扯牵连
《漢語大詞典》:缠挽(纏挽)
缠绕牵扯。 元 庾天锡 《雁儿落带过得胜令》曲:“名韁廝缠挽,利锁相牵绊。”
分類:缠绕牵扯
《漢語大詞典》:连滞(連滯)
牵扯延缓。后汉书·鲁恭传:“旧制至立秋乃行薄刑,自 永元 十五年以来,改用孟夏,而刺史、太守不深惟忧民息事之原,进良退残之化,因以盛夏徵召农人,拘对考验,连滞无已……上逆时气,下伤农业。”
分類:牵扯延缓
《漢語大詞典》:牵杂(牽雜)
牵扯混杂。 明 徐渭 《奉答冯宗师书》:“缘世以 徐 註混经,遂误赚经文,满册重复牵杂,至不可解。”《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会请愿同志会意见》:“其第一理由即欲两院各表现其本来之精神,不相牵杂。”
分類:牵扯混杂
《漢語大詞典》:诬攀(誣攀)
亦作“ 诬扳 ”。
(1).招供的时候凭空牵扯别人。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今日有个下处主人 江溶 ,被海贼诬扳,吏典熟知他是良善人户,必是仇家所陷。”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一则以犯者太多,有不可胜诛之势,若议刑过重,则弄法滋姦,恐訐告诬攀,贿纵索诈之风,因而愈炽。”
(2).泛指凭空攀扯。 鲁迅 《且介亭杂文·儒术》:“经其推勘,已知前出的《王若虚传》文,上半据 元好问 《内翰王公墓表》,后半却全取 刘祁 自作的归潜志,被诬攀之说所蒙蔽了。”
《國語辭典》:丝来线去(絲來線去)  拼音:sī lái xiàn qù
形容互相纠缠、牵扯不绝。《朱子语类。卷九七。程子之书三》:「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漢語大詞典》:咬扳
谓受审或遭诘问时牵扯诬陷他人。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盗》:“捕役既得此案真盗,止宜令他供出伙盗,方可缉拿,却又不可教唆他咬扳平人。”
《漢語大詞典》:曳拖
牵扯,牵缠。 清 朱次琦 《答谈太学子粲见诒四十五韵》:“惜乏耦耕儔,世味终曳拕。”
分類:牵扯牵缠
《国语辞典》:摊了人命(摊了人命)  拼音:tān le rén mìng
牵扯进命案。如:「算你运气好,否则摊了人命,纵然与你无关,也难免官司缠身。」
分类:牵扯命案
《国语辞典》:牵藤带叶(牵藤带叶)  拼音:qiān téng dài yè
比喻东拉西扯,把琐碎而无关紧要的事物牵扯在一起。如:「他讲话向来牵藤带叶,没有重点。」
《国语辞典》:纠缠不清(纠缠不清)  拼音:jiū chán bù qīng
纠结缠绕,牵扯不清。《花月痕》第一回:「今日到这里,明日到那里,说说笑笑,都无妨碍,只不要拖泥带水、纠缠不清,才好呢!」
《国语辞典》:小雪球越滚越大(小雪球越滚越大)  拼音:xiǎo xuě qiú yuè gǔn yuè dà
形容事物越聚越多,亦指事情越牵扯越复杂。如:「原本以为只是件鸡毛蒜皮的事,没想到小雪球越滚越大,牵涉到的层面这么广泛。」
分类:牵扯复杂
《国语辞典》:捲进(捲进)  拼音:juǎn jìn
牵扯入某些争端之内。如:「同学不幸捲进这场风波,显得相当无奈。」
分类:牵扯争端
《国语辞典》:拉亲(拉亲)  拼音:lā qīn
与人牵扯亲戚关系。如:「别拉亲了,人家有钱有势,怎么会认你这个穷亲戚!」「你跟对方不熟,就别拉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