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连累(連累)  拼音:lián lèi
因同一事而受到牵连、损害。《三国演义》第五四回:「他若不还时,必须连累足下。」《红楼梦》第二九回:「倘或连累了他们,便一齐往前头回贾母王夫人知道,好不干连他们。」
《國語辭典》:缘坐(緣坐)  拼音:yuán zuò
因人而牵连治罪。《北史。卷八。齐后主本纪》:「诸家缘坐配流者,所在令还。」《隋书。卷二五。刑法志》:「其缘坐则老幼不免,一人亡逃,则举家质作。」
《漢語大詞典》:连逮(連逮)
牵连拘捕。史记·秦始皇本纪:“乃行诛大臣及诸公子,以罪过连逮少近官三郎,无得立者。”南史·后妃传下·陈文帝沈皇后:“ 安国 ( 张安国 )事发被诛,时后左右近侍颇知其事,后恐连逮党与并杀之。” 明 归有光 《乞休申文》:“ 太湖 边十三家, 乌程县 坐为盗,又为 宜兴县 诬六十餘人为盗,被连逮。”
分類:牵连拘捕
《漢語大詞典》:钩带(鉤帶)
亦作“钩带”。
(1).即带钩。荀子·礼论:“説褻衣,袭三称,縉绅而无鉤带矣。” 杨倞 注:“搢绅,谓扱於带。鉤之所用弛张也,今不復解脱,故不设鉤也。”
(2).连缀;互相牵连。《文选·阮籍〈咏怀〉之九》:“连畛距阡陌,子母相鉤带。” 刘良 注:“子母,瓜之子母也。鉤带,犹连缀也。” 唐 王勃 《慈竹赋》:“如母子之钩带,似闺门之悌友。”
《漢語大詞典》:延坐
(1).请坐。晏子春秋·谏下五:“ 晏子 至,已復事,公延坐。”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盖众客旅进退,必特留问其家世,知非丞相昆弟,则不復延坐,遂趋而出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其族兄自 歙 往 扬州 ,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
(2).受牵连而获罪。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十七年:“中书右丞 乌古 逊良楨 论罢陷贼延坐之令。”
分類:牵连获罪
《漢語大詞典》:蟠拿
亦作“ 蟠挐 ”。 屈曲作攫拿状。亦比喻曲附牵连。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莫不穷捕考讯,枝叶蟠拏,大或流血,小御魑魅。” 宋 文同 《秦王卷衣》:“铜螭逐银猊,压屋矜蟠拏。” 明 高启 《游天平山记》:“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拏撑拄,不可名状。”
分類:屈曲牵连
《漢語大詞典》:沾惹(霑惹)
犹招惹。 宋 王禹偁 《岁暮感怀》诗:“文章气概成何事?霑惹虚名误此身。”
分類:沾惹招惹
《漢語大詞典》:连祸(連禍)
(1).接连发生祸乱。 汉 焦赣 《易林·坤之离》:“ 齐 鲁 争言,战於 龙门 ,构怨连祸,三世不安。”《北史·百济传》:“自 冯氏 数终,餘烬奔窜,丑类渐盛,遂见陵逼,构怨连祸,三十餘载。”
(2).谓受牵连而遭祸。新唐书·隐逸传·武攸绪:“俄而诸 韦 诛, 武氏 连祸。”
《國語辭典》:无涉(無涉)  拼音:wú shè
没有连带的关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只是平日有奸。逃去一事,委实与小的无涉。」
分類:牵连涉及
《漢語大詞典》:连及(連及)
(1).牵连涉及。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夫三王之事虽近矣,经虽不载,义所连及。” 宋 李元纲 厚德录卷一:“会 脩 甥嫁为 脩 从子 晟 妻,与人淫乱,事觉,语连及 脩 。”《娱目醒心编》卷五第一回:“只因究治一小人之党,连及国戚大臣。”
(2).连续。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地连震》:“ 春秋 二百四十二年地震者五,今连及三震焉。”
《漢語大詞典》:关生(關生)
牵连生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旧云: 王丞相 过 江 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明 冯梦龙 《挂枝儿·金针》评注:“字字关生,可与《粽子》作双美。”
《漢語大詞典》:钩牵(鉤牽)
亦作“钩牵”。 缠绕牵连。 唐 杜宝 《大业杂记》:“并用大铁为细腰,互相鉤牵。”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蛟龙钩牵。” 岑仲勉 集解:“相互绞绕。” 明 唐顺之 《盛孺人墓志铭》:“或者鉤牵儿女子,语故噎噎,不能自割。”
分類:缠绕牵连
《漢語大詞典》:连蔓(連蔓)
(1).谓藤蔓绵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
(2).引申指连延,连续不断。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帝常岁十月幸 华清宫 ,春乃还,而诸 杨 汤沐馆在宫东垣,连蔓相照,帝临幸,必徧五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 盛 未知 大圣 何神?与兄俱往,至则殿阁连蔓,穷极弘丽。”
(3).蔓延牵连。 宋 欧阳修 《尚书蔡公行状》:“ 潍州 民有告某氏刻伪税印为姦利者,已逾十年,踪迹连蔓,至数百人。”
《漢語大詞典》:痕累
谓因事牵连而受累。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阁下若能荡涤痕累,洞开嫌疑,弃仇如振尘,爱士如救馁……上以副陛下咸与维新之怀,次有以广阁下常善救人之道。” 唐 陆贽 《奉天改元大赦制》:“应先有痕累禁錮及反逆缘坐承前恩赦所不该者,并宜洗雪。”
分類:牵连受累
《漢語大詞典》:钩棘(鉤棘)
(1).即钩戟。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所以鉤棘未曜,殞前禽於 金墉 ;威弧始彀,走鈒隼於 滑臺 。”
(2).犹株连,牵连。金史·酷吏传序:“ 熙宗 迭兴大狱, 海陵 翦灭宗室,钩棘傅会,告姦上变者赏以不次。”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徐石麟》:“以断鍊为能事,以鉤棘为精神,非復上皇慎狱之本意矣。”
(3).形容文字艰涩,不流利。明史·文苑传序:“ 永 宣 以还,作者递兴,皆冲融演迤,不事鉤棘。”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每向人抉摘其字句钩棘、文义紕繆者,以为姗笑。” 高凤谦 《论偏重文字之害》:“甚者以古僻之字,鉤棘之句,自炫所长。”参见“ 鉤章棘句 ”。
(4).指刺人的草。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大野多鉤棘,长天列战云。”
《國語辭典》:钩章棘句(鉤章棘句)  拼音:gōu zhāng jí jù
文辞艰涩。《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时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寖失浑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