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连蔓(連蔓)
(1).谓藤蔓绵延。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葛不连蔓棻台台,我君心苦命更之。”
(2).引申指连延,连续不断。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帝常岁十月幸 华清宫 ,春乃还,而诸 杨 汤沐馆在宫东垣,连蔓相照,帝临幸,必徧五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 盛 未知 大圣 何神?与兄俱往,至则殿阁连蔓,穷极弘丽。”
(3).蔓延牵连。 宋 欧阳修 《尚书蔡公行状》:“ 潍州 民有告某氏刻伪税印为姦利者,已逾十年,踪迹连蔓,至数百人。”
《漢語大詞典》:痕累
谓因事牵连而受累。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阁下若能荡涤痕累,洞开嫌疑,弃仇如振尘,爱士如救馁……上以副陛下咸与维新之怀,次有以广阁下常善救人之道。” 唐 陆贽 《奉天改元大赦制》:“应先有痕累禁錮及反逆缘坐承前恩赦所不该者,并宜洗雪。”
分類:牵连受累
《漢語大詞典》:钩棘(鉤棘)
(1).即钩戟。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序:“所以鉤棘未曜,殞前禽於 金墉 ;威弧始彀,走鈒隼於 滑臺 。”
(2).犹株连,牵连。金史·酷吏传序:“ 熙宗 迭兴大狱, 海陵 翦灭宗室,钩棘傅会,告姦上变者赏以不次。”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徐石麟》:“以断鍊为能事,以鉤棘为精神,非復上皇慎狱之本意矣。”
(3).形容文字艰涩,不流利。明史·文苑传序:“ 永 宣 以还,作者递兴,皆冲融演迤,不事鉤棘。”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三:“每向人抉摘其字句钩棘、文义紕繆者,以为姗笑。” 高凤谦 《论偏重文字之害》:“甚者以古僻之字,鉤棘之句,自炫所长。”参见“ 鉤章棘句 ”。
(4).指刺人的草。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大野多鉤棘,长天列战云。”
《國語辭典》:钩章棘句(鉤章棘句)  拼音:gōu zhāng jí jù
文辞艰涩。《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时进士益相习为奇僻,钩章棘句,寖失浑淳。」
《國語辭典》:沾染  拼音:zhān rǎn
1.感染,因接触而受影响。《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你爹见他病害得不好,恐沾染他人,方才哄他上岸打柴,径自转船来了。」《红楼梦》第一一八回:「但愿他从此一心巴结正路,把从前那些邪魔永不沾染,就是好了。」也作「沾染」。
2.获取非分的好处。《红楼梦》第一一四回:「外甥女儿!你也大了,看见我从来沾染过你们没有?」
3.发生性行为。《聊斋志异。卷一○。恒娘》:「朱赚夫入宝带房,扃闭之,洪终夜无所沾染。」
《國語辭典》:沾染(霑染)  拼音:zhān rǎn
感染,因接触而受影响。如:「他沾染了吸烟的恶习。」也作「沾染」。
《漢語大詞典》:攀引
(1).攀援。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尝着吉莫靴走上砖城,直至女墙,手无攀引。”
(2).援用;引用。 宋 王溥 唐会要·定格令:“其制勅不言自今以后永为常式者,不得攀引为例。”
(3).犹攀比。 明 王九思 《曲江春》第一折:“ 稷 契 何人,要与他相攀引?”
(4).诬供牵连;牵扯附会。 明 何孟春 《馀冬绪录摘抄》卷一:“ 洪武 二十六年, 凉国公 蓝玉 之狱,上集羣臣廷讯,有所攀引,始多未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 郭宪 ﹞徒以潠酒救火一事,遽为方士攀引, 范曄 作后汉书,遂亦不察而置之《方术列传》中。”
《國語辭典》:关碍(關礙)  拼音:guān ài
阻碍。《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无门籍者有急奏,令监司与仗家引对,不得关碍。」《文明小史》第二回:「就是他们在那里动土,倘有一长半短,岂不于我的风水也有关碍?」
《漢語大詞典》:牵留(牽留)
犹牵连,牵制。战国策·齐策六:“夫一人之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
分類:牵连牵制
《國語辭典》:涉嫌  拼音:shè xián
有涉及的嫌疑。如:「他因涉嫌走私毒品而受到起诉。」「关于这桩泄密案,研发经理的涉嫌重大。」
分類:牵连嫌疑
《漢語大詞典》:株坐
(1).犹独坐。 宋 叶适 《草庐先生墓志铭》:“面於 方山 ,木或春彫,草或冬蕃,井不先汲,炊不蚤熟,蹣行株坐自若也。”
(2).受牵连而获罪。 清 陈衍 《辽诗纪事·耶律乙辛》:“ 朱鹤顶 与 登 共悉此事,使含忍不言,一朝败坏,安免株坐?”
《漢語大詞典》:咎累
罪过的牵连。 汉 蔡邕 《范史云碑》:“﹝君﹞以为卜筮之术,得因吉凶,道治民情,以受薄偿,且无咎累。”《晋书·王濬传》:“今年平 吴 ,诚为大庆,於臣之身,更受咎累。”
分類:罪过牵连
《漢語大詞典》:悬缀(懸綴)
上下牵连缀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二:“上下凭虚,各数十丈,卷舒悬缀,薄齐蝉翅。”
《漢語大詞典》:衅累(釁累)
谓祸患或事端的牵连。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其抑情也,剧乎隄防之备决;其御性也,过乎腐轡之乘奔:故能内保永年,外免衅累也。”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取 宣尼 观过之言,酌春秋原情之义,度此衅累,渐而收效。”
《漢語大詞典》:遭累
谓因事被牵连到。稗海本搜神记卷四:“木精曰:‘ 张司空 之才难可比也。若去,非但丧汝二躯,我亦遭累。’”
《漢語大詞典》:钩缠(鉤纏)
亦作“钩缠”。 牵连缠绕。 唐 韩愈 《庭楸》:“各有藤绕之,上各相钩缠。”
分類:牵连缠绕
《漢語大詞典》:逮引
牵连诬攀。新唐书·姚崇传:“往 周兴 、 来俊臣 等数治詔狱,朝臣相逮引,一切承反。”资治通鉴·唐则天后垂拱二年:“遂使陛下大开詔狱,重设严刑,有迹涉嫌疑,辞相逮引,莫不穷捕考按。”
分類: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