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突兀  拼音:tú wù
1.高耸的样子。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须臾静扫众峰出,仰见突兀撑青空。」
2.唐突意外。《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当下公民忽说出那句突兀的话来,大家惊问所以。」
《國語辭典》:高蹈  拼音:gāo dào
1.远行。《左传。哀公二十一年》:「鲁人之皋,数年不觉,使我高蹈。」
2.比喻隐居。晋。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赋诗归来,高蹈独善。」
3.超越群伦。唐。韩愈 荐士诗:「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國語辭典》:杰出(傑出)  拼音:jié chū
才能出众,高出一般人之上。如:「杰出人才」、「杰出青年」。
《漢語大詞典》:独出(獨出)
(1).独自外出。列子·力命:“独往独来,独出独入,孰能碍之?”
(2).突出;特出。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人皆谓童子耳目明达,神气以灵,余亦伟童子之独出于等夷也。” 宋 苏轼 《玉盘盂》诗序:“﹝芍药花﹞皆重跗累萼,繁丽丰硕。中有白花……姿格絶异,独出於七千朵之上。”
(3).指独生(子女)。红楼梦第二八回:“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我也和你似的独出,只怕同我的心一样。”
《國語辭典》:殊绝(殊絕)  拼音:shū jué
1.特异超绝。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其馀七匹亦殊绝,回若寒空动烟雪。」
2.断绝。《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魏先建国于玄朔,风俗淳一,无为以自守,与西域殊绝,莫能往来。故浮图之教,未之得闻。」
3.差别。《后汉书。卷三六。贾逵传》:「左氏义深于君父,公羊多任于权变,其相殊绝,固以甚远。」
《國語辭典》:孑然  拼音:jié rán
1.形容全体、整个。《国语。周语中》:「于是乎有折俎加豆,酬币宴货,以示容合好,胡有孑然其郊戎、狄也?」
2.孤独的样子。《三国志。卷五七。吴书。陆瑁传》:「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
《國語辭典》:拔出  拼音:bá chū
1.提拔。《庄子。天地》:「拔出公忠之属,而无阿私,民孰敢不辑。」
2.特出。《后汉书。卷七○。郑孔荀列传。荀彧》:「况君奇谟拔出,兴亡所系,可专有之邪?」
3.使物体脱离原来的位置。如:「折腾了半天,牙医终于拔出一颗蛀坏了的大牙。」
《國語辭典》:孤特  拼音:gū tè
孤立。《汉书。卷三六。楚元王刘交传》:「以不能阿尊事实,孤特寡助。」
《漢語大詞典》:角出
特出。 明 汤显祖 《澄源龙公墓志铭》:“蒞官角出横锋芒,触指割飞殊快当。” 清 丁澎 《前明宁前兵备张公传》:“朕见中原名将,虎视角出,迨势絀计困,倒戈归命,如摧败朽。”
分類:特出
《漢語大詞典》:卓出
特出;杰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袁宏 发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
分類:特出杰出
《漢語大詞典》:豪异(豪異)
(1).特出;不同寻常。梁书·张率传:“徒观其神爽,视其豪异,軼跨野而忽踰轮,齐秀騏而并未駟。”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以是学士大夫自非性天明洽,笔阵豪异,则不能为之也。”
(2).指有非常才能的人。 宋 王安石 《与孙子高书》:“宜择豪异而朋之。”
《漢語大詞典》:翘举(翹舉)
(1).上举。 明 袁凯 《送贡先生入闽诗》:“其霑如何,如彼时雨,膏液渗漉,萌芽翘举。”
(2).犹特出。 唐 孙棨 《北里志·牙娘》:“ 牙娘 居曲中,亦流辈翘举者。”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下:“然《琵琶》自本色外,《长空》《万里》等篇,即词人中不妨翘举。”
分類:上举特出
《漢語大詞典》:崛出
特出。 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铭》:“其后雄俊豪杰,往往崛出,自 战国 及 汉 ,名臣继踵。” 清 张裕钊 《书〈艺文志〉后》:“ 固 ( 班固 )之文,於 东汉 人最为崛出,而与 司马迁 、 相如 、 刘向 、 扬雄 较,则不逮远甚。”
分類:特出
《國語辭典》:了不起  拼音:liǎo bù qǐ
1.杰出,超乎寻常。如:「贝多芬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作曲家。」
2.至多也不过。表示极限之意。如:「没关系,了不起我赔他一件衬衫就是了。」
《漢語大詞典》:标拔(標拔)
特出。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鐃歌》陈事述情,句格峥嶸,兴象标拔,惜中多不可解。”
分類:特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