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3
词典
2
分类词汇
21
共23,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词典
特意
特特意意
分类词汇
特为
故故
专意
时固
特故
待古
特特为为
特地
作意
屑屑
大纲
虚位
特特
《國語辭典》:
特意
拼音:
tè yì
专程。如:「为了回馈乡里,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特意回母校设置奖学金。」《二刻拍案惊奇》卷一四:「楼上官人闻知娘子不方便,特意送此点心。」《红楼梦》第六七回》:「他原会些武艺,又有力量,或看破那道士的妖术邪法,特意跟他去,在背地摆布他。」
分類:
特意
认识
看法
《国语辞典》:
特特意意
拼音:
tè tè yì yì
专诚、特意。如:「他特特意意地来函道谢。」
分类:
专诚
特意
《漢語大詞典》:
特为(特爲)
(1).独个儿干。
《
墨子·明鬼下
》
:“ 鲍 幼弱,在荷繦之中, 鲍 何与识焉?官臣 观辜 特为之。”
(2).只是;不过是。
《
后汉书·班超传
》
:“且 姑墨 、 温宿 二王,特为 龟兹 所置,既非其种,更相厌苦,其埶必有降反。” 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军政府宣言》
:“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军政府特为其枢机而已。”
(3).最为。
分類:
特为
只是
个儿
《國語辭典》:
故故
拼音:
gù gù
1.屡屡。唐。
杜甫
月
诗三首之三:「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2.蒙古贵族妇女特有的礼冠。以铁丝结成,约长三尺,头冠高耸,并饰以红青锦绣或珠玉,华丽繁复,能增添雍容华贵的气势。也作「罟罟」、「固姑」。
分類:
象声词
故意
屡屡
常常
特意
鸟鸣
鸣声
《漢語大詞典》:
故姑
蒙古 贵族妇女所戴冠名。 宋
彭大雅
《黑鞑事略》
:“其冠,被髮而椎髻,冬帽而夏笠,妇顶故姑。” 徐霆 疏证:“故姑之製,用画木为骨,包以红绢金帛。顶之上,用四五尺长柳枝,或银打成枝,包以青毡,其向上人,则用我朝翠花或五采帛饰之,令其飞动;以下人,则用野鸡毛。”参见“ 固姑 ”。
分類:
贵族
妇女
戴冠
疏证
《漢語大詞典》:
专意(專意)
(1).专心;心思专用于某事。
《
韩非子·有度
》
:“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
《
汉书·贡禹传
》
:“古者不以金钱为币,专意於农。” 宋
陈师道
《拟御试武举策》
:“夫 武侯 之纵敌,务胜其心以持久,专意东方而无后忧,可谓善画矣。”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 唐玄宗 ﹞自中年以后迷信神仙符箓,专意渔色享受。”
(2).特意。
《
汉书·郊祀志下
》
:“夫 周 秦 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 宋
梅尧臣
《戏作嫦娥责》
诗:“ 裴生 亦有如此作,专意见责心未夷。”
分類:
专意
专心
特意
心思
《漢語大詞典》:
时固(時固)
特意。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为重修禪向此居,我今时固下云衢。” 蒋礼鸿 通释:“‘时固’应作特意解,文义纔恰当。”
分類:
特意
《國語辭典》:
特故
拼音:
tè gù
故意、特别。宋。
毛滂
菩萨蛮。淡烟疏雨
词:「青蕊抱寒枝,因谁特故迟。」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一折:「也不是我特故的把哥哥来恨,他他他不思忖一爷娘骨肉。」也作「大古」。
分類:
特意
故意
《國語辭典》:
待古
拼音:
dài gǔ
1.总之。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三折:「谁恋你官二品,车驷马,待古有德行的富贵荣华。」也作「大古」。
2.特意。元。贯云石〈斗鹌鹑。国色天香套。天净沙〉曲:「更有閒言剩语,若将他辜负,待古里不信神佛。」也作「大古」。
分類:
特别
大多
特意
总之
《國語辭典》:
特特为为(特特為為)
拼音:
tè tè wéi wéi
特地、专为、故意。《文明小史》第八回:「这女人因为他娘生病,自己特特为为几天织了一疋布,赶进城去卖,指望卖几百钱好请医生吃药。」
分類:
特地
特意
《國語辭典》:
特地
拼音:
tè dì
1.格外的。宋。赵长卿〈虞美人。西风明月临台榭〉词:「素蟾特地暗中图,未改清光容易、到仙源。」
2.专为其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诸城县知县武强禀见,有紧要公事特地进省面禀。」
分類:
特地
特意
特为
《國語辭典》:
作意
拼音:
zuò yì
1.起意、打算。唐。
张籍
寄昭应王中丞
诗:「春风石瓮寺,作意共君游。」《喻世明言。卷四。閒云庵阮三偿冤债》:「昨日又承他差人送些小菜来看我,作意备些薄礼,来日到他府中作谢。」
2.特地、刻意。唐。
杜甫
江头四咏。花鸭
诗:「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唐。
陆龟蒙
幽居有白菊一丛因而成咏呈知己
诗:「月中若有閒田地,为劝嫦娥作意裁。」
3.注意。《新唐书。卷一五二。列传。李绛》:「帝每阅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唐。
蒋防
玄都楼桃
诗:「红软满枝须作意,莫交方朔施偷将。」
4.著作的用意。《汉书。卷三○。艺文志》:「凡百篇,而为之序,言其作意。」
分類:
作意
著作
注意
着意
起意
故意
本意
加意
决意
特意
《國語辭典》:
屑屑
拼音:
xiè xiè
1.勤劳不倦。《左传。昭公五年》:「而屑屑焉习仪以亟,言善于礼,不亦远乎。」《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
2.琐碎、微细的样子。《后汉书。卷五二。崔骃传》:「子笑我之沉滞,吾亦病子屑屑而已也。」
3.细雨飘飞的样子。南朝梁。
江淹
〈
水上神女赋
〉:「日炯炯而舒光,雨屑屑而稍落。」唐。孟郊〈往河阳宿峡陵寄李侍御〉诗:「暮天寒风悲屑屑,啼鸟绕树泉水噎。」
4.特意。《三国志。卷四五。蜀书。宗预传》:「吾等年踰七十,所窃已过,但少一死耳,何求于年少辈而屑屑造门邪?」
分類:
象声词
特意
介意
琐屑
劳瘁
意貌
着意
猥琐
《國語辭典》:
大纲(大綱)
拼音:
dà gāng
1.重要纲领。《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夫妇,人伦大纲,夭寿之萌也。」
2.大概的内容或情形。《文选。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辞多不可一一粗举大纲,以当谈笑。」《文选。曹植。洛神赋》:「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
3.处理主要事物的人。《金瓶梅》第二三回:「就是后边大娘,无过只是个大纲儿,小的还是娘抬举多。」
4.夫妻。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一四出:「前车已覆须明鉴,休得要无益轻生绝大纲。」
分類:
大纲
总纲
大概
著作
特意
法纪
要点
硬要
计划
总之
系统
排列
《國語辭典》:
虚位(虛位)
拼音:
xū wèi
1.空位。《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号位已绝于天下,尚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
2.空名。唐。
韩愈
原道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分類:
特意
空名
坐位
职位
有名无实
期待
待贤
贤能
《國語辭典》:
特特
拼音:
tè tè
1.形容马蹄声。唐。
温庭筠
常林欢歌
:「马声特特荆门道,蛮水扬光色如草。」清。
郑文焯
谒金门。行不得
词:「霜裂马声寒特特,雁飞关月黑。」
2.特意、特地。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王舍想不知我在于此处,我特特央浼你通个信去,与他知道。」
分類:
象声词
奇特
特地
特意
马蹄
蹄声
六部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