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61,分31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特赐
岂特
非特
特地
特地
特达
特立
不特
特为
特为
特加
特进
奇特
特书
特起
《漢語大詞典》:特赐(特賜)
皇帝的特别赏赐。《宋书·明帝纪》:“长徒之身,特赐原遣。亡官失爵,禁錮旧劳,一依旧典。”宋史·选举志一:“帝以是科久废,特赐及第,以劝来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宗藩·亲王来朝:“﹝亲王﹞归国时,车驾又亲送至 卢沟桥 ,特赐以护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一节:“此后考试多次不中的,也可特赐,叫做‘特奏名’。”
《漢語大詞典》:岂特(豈特)
难道只是;何止。庄子·让王:“以 随侯 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 随侯 之重哉?”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臣死且不辞,岂特巵酒乎!” 宋 苏轼 《王仲仪真赞叙》:“夫所谓世臣者,岂特世禄之人;而巨室者,岂特侈富之家也哉!”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古之君子德业赫赫,著於天下流於后世者,岂特天质之美哉!” 清 叶舒璐 《索得学山兄遗稿》诗之二:“ 阿连 自为文章哭,岂特伤心旧雁行?”
《國語辭典》:非特  拼音:fēi tè
不但。如:「太过溺爱孩子,非特无益,反而有害。」《史记。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列传。樗里子》:「今臣之贤不若曾参,王之信臣又不如曾参之母信曾参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
分類:不仅不只
《國語辭典》:特地  拼音:tè dì
1.格外的。宋。赵长卿〈虞美人。西风明月临台榭〉词:「素蟾特地暗中图,未改清光容易、到仙源。」
2.专为其事。《文明小史》第三八回:「诸城县知县武强禀见,有紧要公事特地进省面禀。」
《漢語大詞典》:特地
亦作“ 特的 ”。
(1).突然,忽然。古尊宿语录:“放笔从头看,特地骨毛寒。” 唐 罗邺 《大散岭》诗:“岭头却望人来处,特地身疑是鸟飞。” 宋 陆游 《江上散步寻梅偶得三绝句》之一:“剥啄敲门嫌特地,缓拖藤杖隔篱看。”《元典章·兵部一·逃军复业体例》:“前项逃军土居者多,倚恃乡亲土豪,住坐山僻之间,设有差调,动輒特地逃窜。”
(2).亦作“ 特底 ”。特别,格外。 唐 王维 《慕容承携素馔见过》诗:“空劳酒食饌,特底解人颐。” 唐 罗隐 《汴河》诗:“当时天子是閒游,今日行人特地愁。” 五代 尹鹗 《临江仙》词:“西窗幽梦等閒成。逡廵觉后,特地恨难平。” 宋 赵长卿 《朝中措》词:“客路如天杳杳,归心特地寧寧。”
《國語辭典》:特达(特達)  拼音:tè dá
1.特出于众。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圭璋特达,机警有锋。』」
2.特为通告转达。
《漢語大詞典》:特立
(1).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2).独立;挺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3).孤立。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國語辭典》:不特  拼音:bù tè
不但、不只是。如:「张大师不特是个艺术家,在文学方面更是造诣非凡。」
《漢語大詞典》:特为(特爲)
(1).独个儿干。墨子·明鬼下:“ 鲍 幼弱,在荷繦之中, 鲍 何与识焉?官臣 观辜 特为之。”
(2).只是;不过是。后汉书·班超传:“且 姑墨 、 温宿 二王,特为 龟兹 所置,既非其种,更相厌苦,其埶必有降反。” 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军政府宣言》:“所谓国民革命者,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即皆负革命之责任,军政府特为其枢机而已。”
(3).最为。
《國語辭典》:特为(特為)  拼音:tè wèi
特地、专程。如:「我这次北上特为来看你们。」
《漢語大詞典》:特加
(1).特别给与。东观汉记·安帝纪:“数燕见省中,特加赏赐。”后汉书·申屠蟠传:“ 进 必欲致之,使 蟠 同郡 黄忠 书劝曰:‘前莫府初开,至如先生,特加殊礼,优而不名,申以手笔,设几杖之坐。’”三国志·蜀志·来敏传:“ 敏 荆楚 名族,东宫旧臣,特加优待,是故废而復起。” 金 元好问 《王黄华墓碑》:“女三人。长曰 从净 ,幼为女官。公没后以能诗召见,特加敬异。”
(2).特别加封。 唐 元稹 《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陛下特加工部尚书以偿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宫闱·恭妃进封:“今东宫生母初止封恭妃,而德妃 郑氏 ,乃特加皇贵妃。”
《漢語大詞典》:特进(特進)
(1).官名。始设于 西汉 末。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位在三公下。 东汉 至 南北朝 仅为加官,无实职。 隋 唐 以后为散官。 明 以特进光禄大夫为正一品。 清 废。参阅后汉书·和帝纪“赐诸侯王、公、将军、特进” 李贤 注引 汉 应劭 汉官仪宋书·百官志上通典·职官十六明史·职官志一
(2).特予晋升。宋史·选举志一:“ 九成 以类试、廷策俱第一,命特进一官。” 明 单本《蕉帕记·相逢》:“兹特进尔都招讨使 胡章 为兵部尚书。”
《國語辭典》:奇特  拼音:qí tè
奇异特殊。《宋书。卷一。武帝本纪上》:「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红楼梦》第三六回:「宝玉听了,以为奇特。」
《漢語大詞典》:特书(特書)
特别书写;突出记述。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出:“青布帘大写着‘员梦如神’,纸招子特书个‘听声揣骨’。”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侯袭莒》:“大国用兵以掩人之不备,春秋特书以著其罪也。”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第四章:“由于 詹大悲 熟人多,各处奔走,加上第二天的《商务日报》大书而特书,这就不能不引起……那班 清 吏的注意。”参见“ 大书特书 ”。
《國語辭典》:大书特书(大書特書)  拼音:dà shū tè shū
特别郑重地加以记录。唐。韩愈〈答元侍御书〉:「足下年尚彊,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國語辭典》:特起  拼音:tè qǐ
新起、突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