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乌犀(烏犀)
(1).犀牛的一种。皮可为甲,角可为器具、饰物,又可入药。亦指乌犀的角或其制品。 五代 和凝 《小重山》词之二:“乌犀白紵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兴御府书画式:“ 苏軾 、 文与可 杂画,用……乌犀或玛瑙轴。”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一折:“磨铁角,乌犀冷;点霜毫,玉兔秋。对明窗,沧海龙蛇走。”
(2).皂荚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皂荚
《漢語大詞典》:正透
指黑而透黄的犀牛皮色。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犀以黑为本,其色黑而黄曰‘正透’,黄而有黑边曰‘倒透’。正者世人贵之,其形圆谓之‘通天犀’。” 宋 岳珂 桯史·寿星通犀带:“市有北贾擕通犀带一,因左璫以进于内,带十三銙,銙皆正透。”
分類:犀牛牛皮
《漢語大詞典》:食角
(1).春秋·成公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效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及免牛。”后世诗文中常用作赋牛的典故。 唐 黄滔 《误笔牛赋》:“兔翰初停,旁起落毛之想;鼠鬚尚对,遥怀食角之因。” 唐 陈仲师 《土牛赋》:“质美埏埴,巧逾覆簣,那虞食角之患,寧假荧蹄之异。”
(2).指犀牛鼻上的角。尔雅·释兽“犀似豕” 晋 郭璞 注:“﹝犀﹞形似水牛……三角,一在顶上,一在额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
《漢語大詞典》:犀光
(1).犀牛所发的光。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资章甫以游 越 兮,见犀光而先入。”按,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通犀带一” 胡三省 注引埤雅:“又犀之美者有光,故鸡见影而惊。”
(2).锐利的眼光。 冯德英 《苦菜花》第十二章:“她那对不大的黑眼睛……带点粗鲁的犀光,以致使她那恬静憔悴的脸面,带着大胆勇敢的神彩。”
《漢語大詞典》:鱼犀(魚犀)
即水犀。犀牛的一种,因生活在水中,故名。 五代 和凝 《宫词》之十七:“鱼犀月掌夜通头,自著盘鶯锦臂韝。”
《漢語大詞典》:铁犀(鐵犀)
铁铸的犀牛。古代传说犀角可避水,因铸铁犀置江河边,以镇水患。 战国 秦昭王 时 蜀 郡守 李冰 曾铸石犀以厌水精。见《太平御览》卷八九○引《蜀王本纪》。 清 丘逢甲 《广济桥》诗之三:“石鲤春浮洲浪活,铁犀夜立舫灯孤。”
《漢語大詞典》:函犀
犀牛皮制的甲。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 北周 庾信 《同卢记室从军》诗:“函犀恒七属,络铁本千羣。”
分類:犀牛牛皮
《漢語大詞典》:山犀
犀牛的一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犀:“犀出 西番 、 南番 、 滇南 、 交州 诸处,有山犀、水犀、兕犀三种,又有毛犀似之。山犀居山林,人多得之。”
分類:犀牛
《漢語大詞典》:秃角犀
脱角的犀牛。犀牛以角为贵,脱角则仅存其名而无实用。后因以之嘲讽徒有其名而无真实才能的人。新唐书·杜悰传:“ 悰 於大议论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虽出入将相,而厚自奉养,未尝荐进幽隐, 佑 之素风衰焉,故时号‘秃角犀’。”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一:“ 杜邠公悰 ,司徒 佑 之孙。父曰 从郁 ,歷遗补畿令。 悰 尚 宪宗 岐阳公主 ,累居大镇,復居廊庙,无他才,未尝延接寒素,甘食窃位而已……时人号为‘秃角犀’。”
《漢語大詞典》:石兕
状似犀牛的巨石。 唐 王勃 《晚秋游武担山寺序》:“ 碧鸡 灵宇,山川极目。石兕 长江 ,汀洲在望。”
分類:犀牛巨石
《漢語大詞典》:逸兕
奔跑的犀牛。百城烟水·崇明·洋山引 清 张世臣 《题洋山耸翠》诗:“势压羣峯惊逸兕,气蒸五岳吸长鲸。”
分類:奔跑犀牛
《漢語大詞典》:牯犀
古代 岭 南所产的一种犀牛。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 岭 表所产犀牛,大约似牛而猪头,脚似象,蹄有三甲,首有二角……牯犀亦有二角,皆为毛犀,俱有粟文,堪为腰带。”
分類:犀牛
《国语辞典》:虎兕出柙  拼音:hǔ sì chū xiá
兕,犀牛。柙,兽栏。虎兕出柙指老虎与犀牛跑出栅栏。比喻失职、有亏职守。《论语。季氏》:「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国语辞典》:拽象拖犀  拼音:zhuài xiàng tuō xī
能空手拉住大象、拖动犀牛。形容勇力过人。《孤本元明杂剧。大战邳彤。第一折》:「凭著我拽象拖犀胆气雄,更那堪武艺精,怕甚么奸贼钜鹿狠邳彤。」《孤本元明杂剧。活拿萧天佑。第二折》:「我可拽象拖犀。端的是英勇难学。」
《国语辞典》:白犀牛  拼音:bái xī niú
动物名。体型为犀牛中最大者。目前世界上仅东非一带可见,是濒临绝种的动物之一。也称为「方嘴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