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犀角  拼音:xī jiǎo
1.犀牛的角。由角质纤维所组成,坚硬细致,可入药,具有强心、解热、去毒、止血的功效。亦可用来制做图章或其他器物。
2.额头上隆起的骨。传说为贵人之相。《战国策。中山策》:「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绝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漢語大詞典》:犀角带(犀角帶)
饰有犀角的腰带。非品官不能用。《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别的倒也罢了,自这条犀角带并鹤顶红,就是满京城拿着银子,也寻不出来。”
《漢語大詞典》:然犀角
传说点燃犀牛角可以照见水中之怪物。晋书·温峤传:“﹝ 温嶠 ﹞至 牛渚磯 ,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 嶠 遂燬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 唐 王绩 《游仙》诗之四:“照水然犀角,游山费虎皮。”亦省作“ 然犀 ”。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賸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后亦以喻洞察幽隐。 清 严绳孙 《烟雨渡江》:“我欲然犀照幽渚,梦魂犹自怯潺湲。”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或墨驱尻马,贡殊域之瓌闻;或笔代然犀,影拓都之现状。”
《分类字锦》:犀角丰盈(犀角丰盈)
苏轼 将至筠先寄迟适远三犹子诗 未见丰盈犀角儿,先逢玉雪王郎子。
分类:从子
《分类字锦》:豹文犀角
见它牛豹注
分类:杂兽
《分类字锦》:隆颅犀角(隆颅犀角)
元好问 寄侄孙伯安笔诗 隆颅犀角掌中珠。
分类:
《國語辭典》:黑暗  拼音:hēi àn
1.不明亮。《三国演义》第三回:「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
2.风气败坏,没有公理正义。如:「政治黑暗」。
《漢語大詞典》:犀株
即犀角。角计数以株为量,故称。 唐 李贺 《恼公》诗:“犀株防胆怯,银液镇心忪。” 王琦 汇解引游宦纪闻:“犀中最大者曰堕罗犀,一株有重七八斤者。”参见“ 犀角 ”。
分類:犀角计数
《國語辭典》:犀角  拼音:xī jiǎo
1.犀牛的角。由角质纤维所组成,坚硬细致,可入药,具有强心、解热、去毒、止血的功效。亦可用来制做图章或其他器物。
2.额头上隆起的骨。传说为贵人之相。《战国策。中山策》:「其容貌颜色固已过绝人矣,若乃其眉目,准頞权衡,犀角偃月,彼乃帝王之后,非诸侯之姬也。」
《漢語大詞典》:生犀
(1).活犀牛。汉书·王莽传上:“ 越裳氏 重译献白雉, 黄支 自三万里贡生犀。”后汉书·章帝纪:“ 元和 元年春正月, 中山王 焉 来朝。 日南 徼外蛮夷献生犀、白雉。” 李贤 注引 刘欣期 《交州记》:“犀,其毛如豕,蹏有三甲,头如马,有三角,鼻上角短,额上、头上角长。”旧唐书·南蛮传·诃陵国:“十三年,遣使进僧祗女二人、鸚鵡、玳瑁及生犀等。”
(2).以喻容貌丑陋者。南史·恩倖传·陆验:“ 验 容貌特丑,先是外国献生犀,其形甚陋,故閭里咸谓 验 为生犀。”
(3).借指劲兵。 唐 陆龟蒙 《南征》诗:“遥知贼胆纵横破,绕帐生犀一万株。”参见“ 犀甲 ”。
(4).指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犀有捕得杀而取者为生犀,有得其蜕角为退犀,亦犹用鹿角法耳。”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犀﹝修治﹞引 寇宗奭 曰:“鹿取茸,犀取尖,其精鋭之力尽在是也。以西番生犀磨服为佳。”
《國語辭典》:犀甲  拼音:xī jiǎ
犀牛皮制成的甲冑。《楚辞。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唐。杜牧〈郡斋独酌〉诗:「犀甲吴兵斗弓弩,蛇矛燕戟驰锋铓。」
《漢語大詞典》:金角
(1).号角的美称。 唐 司空曙 《杂兴诗》:“月没 辽 城暗出师,双龙金角晓天悲。”
(2).犀角的美称。 宋 周邦彦 《汴都赋》:“金角丹漆,脂胶竹木,以时取之。”
分類:号角犀角
《漢語大詞典》:宝犀(寶犀)
犀角。 宋 梅尧臣 《和答永叔洗儿歌》:“自磨丹砂调白蜜,辟恶辟邪无宝犀。” 宋 陆游 《急雨》诗:“急雨清风发土香,灵臺如受宝犀凉。”
分類:犀角
《國語辭典》:灵犀(靈犀)  拼音:líng xī
相传犀牛是一种神奇异兽,犀角有如线般的白纹,可相通两端感应灵异。后比喻不须透过言语表达,便能让彼此情意相投。唐。李商隐 无题诗二首之一:「身无䌽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只为俺,一自蟠桃会上逢。两下把灵犀暗里通。」
《漢語大詞典》:犀象
(1).犀牛和象。孟子·滕文公下:“﹝ 周公 ﹞驱虎豹犀象而远之。” 晋 左思 《蜀都赋》:“孔翠羣翔,犀象竞驰。” 宋 陆游 《玉局观拜东坡先生海外画像》诗:“气力倒犀象,律吕谐鸞凤。”《说岳全传》第十一回:“凡剑之利者,水断蛟龙,陆剸犀象。”
(2).犀角和象牙。 秦 李斯 《上书秦始皇》:“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文选·张衡〈东京赋〉:“贱犀象,简珠玉。” 吕延济 注:“犀象,牙角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李汧公 勉 为 岭 南节度使,罢镇。行到 石门 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
《國語辭典》:文犀  拼音:wén xī
有文彩的犀角。《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马武与于陵侯侯昱等皆以章言其状。」唐。袁郊《红线》:「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趺酣眠,头枕文犀,髻包黄縠,枕前露一七星剑。」
分類:纹理犀角
《漢語大詞典》:象犀
(1).象和犀。
(2).指象牙和犀角。 宋 苏轼 《表忠观碑》:“ 吴 越 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煑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钮琇 觚賸·石言:“今夫珠璣象犀珍怪难得之物,美则美矣,固权门豪家之所宜蓄,而於我乎何有!”
分類:象牙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