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牧羊犬  拼音:mù yáng quǎn
一种狗。具有忠诚、温和、聪明等特性。可看顾羊群或驱赶离群羊只归队,并可抵禦狼等野兽的侵袭。
《骈字类编》:北犬
说苑: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緤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
《國語辭典》:黄犬音(黃犬音)  拼音:huáng quǎn yīn
比喻书信或消息。参见「黄耳传书」条。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二折》:「不闻黄犬音,难传红叶诗,驿长不遇梅花使。」
《漢語大詞典》:黄犬
(1).猎犬。史记·李斯列传:“ 二世 二年七月,具 斯 五刑,论腰斩 咸阳 市。 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晋 向秀 《思旧赋》:“昔 李斯 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唐 李白 《襄阳歌》:“ 咸阳 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明杨珽《龙膏记·脱难》:“且向那势利塲中弄滑,把英雄来叱咤。到头来燃脐有样,黄犬堪嗟。”
(2).指 晋 陆机 的黄耳犬。 机 有犬曰黄耳,曾为 机 长途传递书信。事见 晋 祖冲之 述异记。后遂以“黄犬”为信使的代称。 宋 秦观 《别程公闢给事》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鸞信杳,黄犬音乖。” 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
《漢語大詞典》:阍犬(閽犬)
守门狗。 唐 独孤及 《检校尚书吏部员外郎赵郡李公中集序》:“公危行正词,献纳以诚,累陈诛兇渠完封疆之策,閽犬迎吠,故书留不下。”此处为对宦官的詈词。
《漢語大詞典》:卉犬
用草扎成的狗,即刍狗。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徐彦伯 为文,多变易求新……以玉山为琼岳,以芻狗为卉犬。”
《韵府拾遗 铣韵》:赋犬(赋犬)
吴志朱异传注:张纯、张俨及异俱童少,往见骠骑将军朱据。据闻三人才名,欲试之,曰:为吾各赋一物。俨乃赋犬曰:守则有威,出则有获,韩卢宋鹊,书名竹帛。
《漢語大詞典》:大犬
星座名。其中最亮的一颗古名天狼。 郭沫若 《星空》诗:“目光炯炯的大犬、小犬,监视在天河两边。”
《漢語大詞典》:念黄犬
见“ 忆黄犬 ”。
《漢語大詞典》:忆黄犬(憶黄犬)
秦 丞相 李斯 受 赵高 陷害,被腰斩于 咸阳 ,临刑时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復牵黄犬俱出 上蔡 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见史记·李斯列传。后用为大臣受陷害被处死的典故。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犹胜忆黄犬,幸得早图之。”亦作“ 悲东门 ”、“ 悲黄犬 ”、“ 念黄犬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七:“ 李公 悲东门, 苏子 狭 三河 。” 清 顾炎武 《淮东》诗:“踟躇念黄犬,太息呼诸子。” 清 赵翼 《青山庄歌》:“填尸圜土悲黄犬,回首欢场付爽鳩。”
《骈字类编》:木犬
符子:言不出乎耒耜,心不过乎俗人,其犹木犬守户,瓦鸡司晨矣。
《漢語大詞典》:露犬
(1).传说中的兽名。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三:“文马,赤鬣身白,似若黄金,名吉黄之乘, 復蓟 之露犬也。”
(2).借指珍禽异兽。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紈牛露犬之玩,乘黄兹白之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赤马文猨之宝,丛积乎郊虞;紈牛露犬之贡,满盈乎储邸。”
《骈字类编》:犬名
论衡:亡猎犬于山林,大呼犬名,则鸣号而应其主人。犬异𩔖,闻呼而应者,识其主也。
分类:犬名
《骈字类编》:犬齧
宣室志:神龙时。唐休璟为相。有门僧出言多中。一日谓休璟曰。公有大祸。不远数月。然可以禳之。公惧而问计。僧曰。可于卑冗官中。孤寒有才干者。用为曹官。因得张君为之。乃问所为。僧曰。张君赴部之时。当令求二犬高数尺而神骏者。张到部。即求得二犬高四尺献之。休璟大悦。召僧视之。僧曰。极善肓。后旬日。有二刺客为犬所齧而毙。
《骈字类编》:犬伤(犬伤)
本草:主治狗尾烧灰,敷犬伤。
《骈字类编》:犬首
山海经北山经:北岳之山,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其中多鮨鱼,鱼身而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又见马尾下。
《骈字类编》:犬韬(犬韬)
小学绀珠,见虎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