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挂网(挂網)
亦作“掛网”。
(1).触犯法网。《魏书·高崇传》:“自顷以来,私铸薄滥,官司纠绳,挂网非一。”北齐书·张耀传:“州府僚佐及 轨 左右以赃罪挂网者百有餘人,唯 耀 以清白独免。” 隋 李谔 《上隋高祖革文华书》:“若闻风即劾,恐掛网者多。”
(2).张网。 峻青 《老水牛爷爷》:“因为他夜晚要到河里去挂网,那时有空闲。”
《漢語大詞典》:法时(法時)
犯法之时。《汉书·孔光传》:“令,犯法者各以法时律令论之,明有所讫也。” 颜师古 注:“法时,谓始犯法之时也。”
分類:法时犯法
《漢語大詞典》:情犯
犯法罪状。 宋 岳飞 《官吏修举职事札子》:“欲望特降指挥,如有似此之人,许本司一面对移事理,重者放罢,仍具情犯职名奏闻。”
分類:犯法罪状
《國語辭典》:陷身  拼音:xiàn shēn
为某种外在情境所困。如:「因逃生不及,他最后陷身于火窟中。」
《國語辭典》:随坐(隨坐)  拼音:suí zuò
罪及他人,牵连治罪。《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传》:「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國語辭典》:犯事  拼音:fàn shì
犯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卷二八:「这个不足为奇,这里巡捕房的规矩,犯了事捉进去时穿甚么,放出来时仍要他穿上出来,这个只怕是在冬天犯事的。」
《漢語大詞典》:负犯(負犯)
谓违犯法纪。 唐 韩愈 《泷吏》诗:“ 潮州 底处所,有罪乃窜流;儂幸无负犯,何由到而知。” 前蜀 杜光庭 《宣胜军使王谠为亡男昭胤明真斋词》:“臣积生衅咎,往世寃讎,及主务以来,公私负犯,或赏刑不当,或裁断失宜,俗有怨嗟,过书阴隲。”《宋史·道学传三·朱熹》:“又虑其势有所偏,而因重以壅己也,则时听外廷之论,将以阴察此辈之负犯而操切之。”
《漢語大詞典》:干典
违犯法规。后汉书·刘玄传:“唯 朱鮪 辞曰:‘臣非 刘 宗,不敢干典。’遂让不受。”
《漢語大詞典》:三犯
(1).三度触犯。南齐书·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毕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
(2).三度犯法。新唐书·食货志四:“ 大中 初,盐铁转运使 裴休 著条约: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论死。”元史·太宗纪:“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论死。”
(3).词曲中犯调的一种。一首词曲中宫调或句法犯三调者谓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宋 张炎 词源·原序:“ 美成 诸人又復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参见“ 犯调 ”。
《國語辭典》:犯调(犯調)  拼音:fàn diào
词曲在歌唱时,假借别调作腔,称为「犯调」。可分为二种:一、犯别调的音律,如姜夔的凄凉犯。二、犯别调的句子,如刘过的四犯剪梅花。
《國語辭典》:犯奸  拼音:fàn jiān
作奸犯法。《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近日又搭识了一个监门前住的私窠子,与他使钱犯奸。」
《漢語大詞典》:蠢类(蠢類)
愚蠢的一伙。指犯法者。 唐 刘禹锡 《代贺赦吴少诚复官爵表》:“敷鸿霈而覃及蠢类,鼓仁风而臻於大和。”
《漢語大詞典》:赃犯(贓犯)
贪污犯法。 唐 元稹 《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臣昨奉三月一日敕,令往 剑南 东川 详覆 瀘川 监官 任敬仲 赃犯,於彼访闻 严礪 在任日,擅籍没前件庄宅奴婢等。” 宋 王安石 《看详杂议》:“议者以为近世县令最卑,有出身三考,无出身四考,不问其人材如何,但非赃犯,则以次而授焉。”
分類:贪污犯法
《漢語大詞典》:巧法
(1).取巧以避免触犯法令;枉法,玩弄法令。史记·平準书:“行者齎,居者送,中外骚扰而相奉,百姓抏弊以巧法,财赂衰耗而不赡。” 汉 王充 论衡·程材:“长大成吏,舞文巧法,徇私为己,勉赴权利。” 清 方苞 《狱中杂记》:“凡杀人狱辞无谋,故者,经秋审入矜疑,即免死,吏因以巧法。”
(2).巧妙的方法。 鲁迅 《华盖集·我的“籍”和“系”》:“我们的乏的古人想了几千年,得到一个制驭别人的巧法:可压服的将他压服,否则将他抬高。”
《漢語大詞典》:卖私(賣私)
指贩卖私盐。封建时代,盐属官营,私卖者犯法。清史稿·食货志四:“时盐课惟 广东 、 云南 常缺额……嗣将排商费万餘两入正课,举报殷户以充场埠各长商,而场商貲薄,不能尽数收买,致场多卖私。” 何云祥 《嫂嫂》:“我插了句:‘卖私的还有吗?’……‘那是解放前二年,我家遭年荒,没米下锅,爹没法子,才典了仅有的一亩地,去贩私盐。’”
《漢語大詞典》:远刑(遠刑)
(1).不用刑。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 皋陶 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远刑。”
(2).不犯法。晋书·郤詵传:“是故寡过而远刑,知耻以近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