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干隐(干隱)
谓犯法藏奸。新唐书·邓景山传:“至则振覈纪纲,检覆干隐。众大惧。”
分類:犯法法藏
《漢語大詞典》:以观后效(以觀後効)
见“ 以观后效 ”。
《漢語大詞典》:以刑去刑
用刑罚遏止刑罚,意谓从重量刑,使百姓畏惧而不敢犯法,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商君书·靳令》:“行罚:重其轻者,轻其重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 高亨 注:“‘轻其重者’一句是衍文,韩非子·飭令篇无,是其证。”《商君书·去强》:“以刑去刑,国治。”
《國語辭典》:以身试法(以身試法)  拼音:yǐ shēn shì fǎ
不顾法律的制裁而故意犯法。《汉书。卷七六。王尊传》:「故行贪鄙,能变更者与为治。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文明小史》第六○回:「哼哼,他倒敢以身试法吗?」
《漢語大詞典》:违条犯法(違條犯法)
违犯法律条文。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四折:“他做了违条犯法的事,昨已斩了。”《水浒传》第二八回:“须知愤杀姦淫者,不作违条犯法人。” 清 大汕 海外纪事卷二:“另设牌二十四面,分类标明,如有违条犯法者,许被害抱牌进告。”亦作“ 违条舞法 ”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一船点检,即二十九隻船皆须住岸伺候,显是违条舞法,析文破敕。”
《漢語大詞典》:无天事(無天事)
无天理之事。指犯法的事。白雪遗音·南词·开到荼蘼:“若然不干无天事,独宿凄凉苦不可言。”
分類:天理犯法
《國語辭典》:题结(題結)  拼音:tí jié
案子审毕后,写题本往上呈奏案情。《福惠全书。卷三二。升迁部。清监仓》:「其狱中有题结死罪候冲之犯,有军徒候遣之犯。」《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现今抚院大人巡海,整驻本府,等著要题结这一案,你还能赖么?」
《國語辭典》:逍遥法外(逍遙法外)  拼音:xiāo yáo fǎ wài
犯罪者逃过法律制裁,仍自由行动。如:「我们不能让坏人逍遥法外。」
《漢語大詞典》:逍遥事外
(1).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 清 包世臣 《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 华 商欠负洋商,一经控告,追封产业,累及亲朋;西人负欠 华 债,虽饶私蓄,循例报穷,便自逍遥事外。” 鲁迅 《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 杨妃 , 禄山 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 玄宗 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2).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鲁迅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自然,旧形式的采取,或者必须说新形式的探求,都必须艺术学徒的努力的实践,但理论家或批评家是同有指导、评论、商量的责任的,不能只斥他交代未清之后,便可逍遥事外。”
《国语辞典》:难逃法网(难逃法网)  拼音:nán táo fǎ wǎng
触犯法律的人,很难逃得过法律的制裁。如:「他畏罪潜逃国外数年,最后仍难逃法网,而被警方引渡回国。」
《国语辞典》:过赃犯法(过赃犯法)  拼音:guò zāng fàn fǎ
贪污受贿,违犯法纪。《儒林外史》第五○回:「我同苗总兵系一面之交,又不曾有甚过赃犯法的事,量情不得大输。」
《国语辞典》:犯法违理(犯法违理)  拼音:fàn fǎ wéi lǐ
违犯法令,违背道理。《红楼梦》第五五回:「原来为这个。我说我并不敢犯法违理。」
《国语辞典》:妨害风化罪(妨害风化罪)  拼音:fáng hài fēng huà zuì
违反社会善良风俗的犯法行为。如通奸罪、强奸罪等。
《国语辞典》:乌狗吃食,白狗当灾(乌狗吃食,白狗当灾)  拼音:wū gǒu chī shí,bái gǒu dāng zāi
(谚语)比喻某人犯法,却由别人顶罪受罚。《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不过做杨二郎屁股不著,打得些屈棒,毫无头绪。杨二郎正是俗语所云:『从前作事,没兴齐来;乌狗吃食,白狗当灾。』」
《国语辞典》:犯款  拼音:fàn kuǎn
1.触犯法令。
2.触犯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