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虞旅
狩猎之军卒。《三国志·魏志·崔琰传》:“深惟储副,以身为宝,而猥袭虞旅之贱服,忽驰騖而陵险,志雉兔之小娱,忘社稷之为重,斯诚有识所以惻心也。”
分類:狩猎军卒
《漢語大詞典》:搜苗(蒐苗)
春猎为蒐,夏猎为苗。泛指狩猎。 明 张煌言 《乡荐经义·君子以容民畜众》:“夫师之时,裒旅方旋,怀桃棘者,方自力于壮事,而君子唯讲蒐苗之节,将无谓其弛备歟。” 清 王士禄 《诏罢高丽贡鹰歌》:“ 晾鹰臺 上秋天高,乘时驱兽行蒐苗。”
《漢語大詞典》:搜狝(蒐獮)
春猎与秋猎。亦泛指狩猎。 汉 桓宽 盐铁论·和亲:“是以古者蒐獮振旅而数军实焉,恐民之愉佚而亡戒难。”隋书·礼仪志三:“古者三年练兵,入而振旅,至於春秋蒐獮,亦以讲其事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鹰狗处:“鹰狗处向在 东华门 内长街,设总统二人,以侍卫兼之,豢饲御前鹰狗,以备蒐獮之用。”
分類:春猎狩猎
《漢語大詞典》:讨猎(討獵)
征战和狩猎。新唐书·陆贽传:“且以水草为居,讨猎为生,便於驰突,不耻败亡,此戎狄所长,中国之短也。”
分類:征战狩猎
《漢語大詞典》:狝场(獮場)
狩猎的场所。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西域用兵始末:“ 兆文襄 由 博罗布尔苏 , 富公 由 赛里木 如獮场中分两翼合围,约相会於 伊犂 。凡山陬水涯,可渔獮资生之地,悉搜剔无遗。” 徐珂 《清稗类钞·战事·兆惠富德平準噶尔》:“ 兆 由 博罗布尔苏 , 富 由 赛里木 ,如獮场中分两翼合围,约相会於 伊犁 。”
分類:狩猎场所
《国语辞典》:黛安娜  拼音:dài ān nà
罗马神话中的月神,亦是主宰狩猎与守护女性贞操的女神。为英语Diana的音译。在文学诗篇里常指月亮、女狩猎家、女骑士、独身主义的女性。今用作女性的名字。也译作「戴安娜」、「狄安娜」、「地亚娜」。
《国语辞典》:打耳祭  拼音:dǎ ěr jì
又称射耳祭,为台湾布农族传统狩猎祭仪,每年在四、五月间由各家族分别办理,男性老少群聚祭场参加,女性则不能参与,祭仪包括枪祭、祈福、射兽耳、分兽肉、颂功酒宴等。
分类:狩猎祭仪
《国语辞典》:斗牛士(斗牛士)  拼音:dòu niú shì
斗牛是人与牛斗的运动,由古代的狩猎演变而成。参与斗牛的人称为斗牛士,主要流行于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拉丁美洲,更是西班牙的国技。十八世纪以后,斗牛逐渐成为一项民间的传统娱乐活动,现在斗牛士已成专门职业。如:「竞技场上的斗牛士,正一手持剑,一手摇著红披风激怒著牛只。」
《国语辞典》:媒头(媒头)  拼音:méi tou
旧时狩猎野鸡的人,将刚孵出的野鸡养大,使其能听人指挥,引诱其他野鸡,以利猎人捕捉。这种被豢养的野鸡称为「媒」。后引申为用来引诱人上当的东西。《文选。潘岳。射雉赋。序》「习媒翳之事」句下宋。徐爰。注:「媒者,少养雉子,至长狎人,能招引野雉,因名曰:『媒』。」《负曝闲谈》第一七回:「黄子文诸事没有动手,先把一块洋铁黑漆金字招牌,钉在墙上,做个媒头。」
《国语辞典》:游乐林(游乐林)  拼音:yóu lè lín
具有户外休閒活动设施,可供作游乐、休憩、狩猎、露营等活动的森林。
《漢語大詞典》:鞲采
狩猎和采集。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王知古:“及渡 伊水 而东,南践 万安山 之阴麓,而鞲采之获甚伙。”
分類:狩猎采集
《漢語大詞典》:风毛雨血(風毛雨血)
指狩猎时禽兽毛血纷飞的情状。《文选·班固〈西都赋〉》:“颮颮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张铣 注:“风毛雨血,言毛血杂下如风雨。” 明 汤显祖 《南柯记·侍猎》:“任你穿山搅,这风毛雨血,天数难逃。” 清 陈维嵩 《念奴娇·酬归德侯仲衡》词:“耳后弓弦声霹靂,一片风毛雨血。”
《漢語大詞典》:髀石
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狩猎用具。亦为一种游戏器具。元史·太祖纪:“復前行至一山下,有马数百,牧者唯童子数人,方击髀石为戏。”元朝秘史卷三:“ 札木合 将一个麅子髀石与 帖木真 , 帖木真 却将一个铜灌的髀石回与 札木合 。” 李文田 注:“《契丹国志》曰: 宋真宗 时, 晁迴 往 契丹 贺生辰,还言国主皆佩金玉锥,又好以铜及石为槌以击兔。然则髀石乃击兔所用,以麅鹿之骨角或铜灌而成也。 杨宾 《柳边纪略》曰: 宁古塔 童子相戏,多剔麞麅麋鹿腿前骨,以锡灌其窍,名噶什哈,或三或五,堆地上击之,中者尽取所堆,不中者与堆者一枚,多者千,少者十百,各盛於囊,岁时閒暇,虽壮者亦为之。据 杨 此文,则此风不特 蒙古 ,并可知 帖木真 与 札木合 所以交换髀石之故,噶什哈即满洲语指髀石也。”
《漢語大詞典》:阿耳忒弥斯
希腊神话中的狩猎女神。掌管狩猎,照顾妇女分娩,保护反抗和蔑视爱神的青年男女。曾与孪生弟弟阿波罗一起,杀死迫害其母的巨蟒皮同和羞辱其母的尼俄柏及其子女。
《漢語大詞典》:岐阳之搜(岐陽之蒐)
指 周成王 在 岐山 南面的一次大规模狩猎活动。左传·昭公四年:“ 周武 有 孟津 之盟, 成 有 岐 阳之蒐。” 杜预 注:“ 周成王 归自 奄 ,大蒐于 岐山 之阳。” 杨伯峻 注引国语·晋语八:“昔 成王 盟诸侯于 岐 阳。”亦省作“ 岐蒐 ”。 唐 王勃 《九成宫颂词》:“驾掩 岐 蒐,礼高 秦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