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89,分2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两狼
白狼河
狼荒
饿狼
狼尾
狼吞
狼居胥
驱狼
狼兵
狼胡
狼㬻
豹狼
一狼
狼角
狼食
《骈字类编》:两狼(两狼)
唐 杜甫 遣兴五首 其二 归来悬两狼,门户有旌节。
《国语辞典》:白狼河  拼音:bái láng hé
大淩河的别称。参见「大淩河」条。
《漢語大詞典》:狼荒
(1).指荒远的边地。 唐 柳宗元 《南省转牒欲具江国图令尽通风俗故事》诗:“圣代提封尽海壖,狼荒犹得纪山川。”集注引 童宗说 曰:“狼荒,荒远之地。” 唐 刘禹锡 《佛衣铭》:“六祖未彰,其出也微。既还狼荒,憬俗蚩蚩。”
(2).古代南方部族名。 明 杨慎 《大理春市因忆李仁甫》诗:“ 狼荒 金莫辨,鮫宫珠暗投。”
《國語辭典》:饿狼(餓狼)  拼音:è láng
比喻贪吃、贪财的人。《商君书。画策》:「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
《漢語大詞典》:狼尾
草名。茎和叶可作造纸原料,又可用来织袋子,编草鞋。尔雅·释草:“孟,狼尾。” 郭璞 注:“似茅,今人亦以覆屋。”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二·狼尾草:“狼尾,茎、叶、穗、粒并如粟,而穗色紫黄,有毛。荒年亦可采食。”
《漢語大詞典》:狼吞
像狼那样吞食。比喻贪得无厌。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文学言行……不过高瞻下视,洁言污行,觴酒豆肉,迁延相让,辞小取大,鸡廉狼吞。”
《漢語大詞典》:狼居胥
山名。 汉 元狩 四年(公元前119年) 霍去病 出 代郡 塞击败 匈奴 ,封 狼居胥山 。约为今 蒙古人民共和国 境内 肯特山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封 狼居胥山 ,禪於 姑衍 ,登临 翰海 。”后代诗文叙与异族战争常引用之,多非实指。宋书·王玄谟传:“ 玄謨 每陈北侵之策,上谓 殷景仁 曰:‘闻 王玄謨 陈説,使人有封 狼居胥 意。’” 宋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元嘉 草草,封 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明 李东阳 《燕巢林》诗:“ 石头城 ,立不住, 狼居胥 ,在何处?”
《韵府拾遗 阳韵》:驱狼(驱狼)
易林逐兔驱狼避去不祥
《漢語大詞典》:狼兵
明 时,以 粤 西 狼 人组成的军队。明史·兵志三:“ 倭 乱……西南边服有各土司兵。 湖南 永顺 、 保靖 二宣慰所部, 广西 东兰 、 那地 、 南丹 、 归顺 诸 狼 兵, 四川 酉阳 、 石砫 秦氏 、 冉氏 诸司,宣力最多。”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 明 代征剿动调土兵,而土司兵中又以 广西 之 狼 兵, 湖广 永顺 、 保靖 之 苗 兵为最,以少击众,十出九胜,天下莫强焉。” 清 朱琦 《狼兵收宁波失利》诗:“背后但闻号呼声, 狼 兵三五奔出城。”
分類:军队
《漢語大詞典》:狼胡
喻处境艰难,进退维谷。《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孔颖达 疏:“ 毛 以为狼之老者则頷下垂胡,狼进前则躐其胡,却退则跲其尾……以喻 周公 摄政之时,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其志,进退有难。” 朱熹 集传:“胡,頷下悬肉也。” 高亨 注:“胡,兽頷下下垂的肉。兽的胡上总是生着较长的毛,所以字变为鬍,胡本含有鬍意。老狼的胡肉长,胡毛也长,行走时,两脚就踩着了。” 宋 敖陶孙 《题三元楼壁》诗:“左手旋乾右转坤,如何羣小恣流言。狼胡无地居 姬旦 ,鱼腹终天弔 屈原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之五:“去国狼胡非帝意,隔篱犬吠是人声。”参见“ 狼跋 ”。
《國語辭典》:狼跋  拼音:láng bá
《诗经。豳风》的篇名。共二章。根据〈诗序〉:「狼跋,美周公也。」首章二句为:「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骈字类编》:狼㬻
水经注船官川源徐狼外夷皆裸身男以竹筒掩体女以树叶蔽形外名狼㬻所谓裸国者也 左思吴都赋乌浒狼㬻注狼㬻嗅金知良又杨慎药市赋鲛人泣珠而酬价狼㬻嗅金而解櫜 作荒柳宗元南省转牒诗圣代提封尽海壖狼㬻犹得纪山川
《骈字类编》:豹狼
张华 晋凯歌 豹狼染牙爪,群生号穹旻。
《骈字类编》:一狼
汉书西域传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能饥渴失一狼走千羊
《漢語大詞典》:狼角
天狼星的芒角。史记·天官书:“狼角变色,多盗贼。” 元 王逢 《帖侯歌》:“天南弧矢夜掩光,狼角赭赤云玄黄。”
分類:天狼星
《骈字类编》:狼食
苏轼和陶劝农诗贪夫污吏鹰鸷狼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