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九江渡虎
 
去猛虎
 
易俗去猛虎
 
治境无虎
 
浮江
 
渡虎
 
虎去境
 
虎渡江

相关人物
宋均


《后汉书》卷四十一《宋均传》
宋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父伯,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均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十馀,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以祖母丧去官,客授颍川。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县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度江。中元元年,山阳、楚、沛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以为公妪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华峤汉后书》卷二〈宋均传〉
宋均迁九江太守,五日一听事。先是九江多虎,数伤民。均曰:「咎在贪残,均今退贪残。」虎远渡江,不为民害。

简释

渡虎:咏地方官治理有方,灾害不兴。唐李白《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国参谋幕府因赠之》。“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例句

蒙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 储光羲 猛虎词

易俗去猛虎,化人似驯鸥。 岑参 送颜平原(并序)

九江皆渡虎,三郡尽还珠。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典故
不畏虎
 
甘猛虎

相关人物
郭文


《晋书》卷九十四《隐逸传·郭文传》
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馀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馀年,卒无患害。……尝有猛兽忽张口向文,文视其口中有横骨,乃以手探去之,猛兽明旦致一鹿于其室前。……温峤尝问文曰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

简释

不畏虎:咏高人隐士。宋苏轼《南溪之南竹林中……故名之曰避世堂》:“高人不畏虎,避世已无心。”


例句

更议居远村,避喧甘猛虎。 杜甫 贻阮隐居(昉)

《國語辭典》:猛虎  拼音:měng hǔ
凶猛的老虎。晋。陆机〈猛虎行〉:「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三国演义》第五六回:「准备窝弓以擒猛虎,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分類:猛虎老虎
《漢語大詞典》:猛虎行
乐府《平调曲》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六·猛虎行 郭茂倩 题解:“古辞曰:‘飢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野雀安无巢,游子为谁骄。’”后人作此题者,或写客行,或写劝勉,或写功业未建的苦闷,或以猛虎喻贪暴苛政,题旨不尽相同。 晋 陆机 《猛虎行》:“渴不饮 盗泉 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术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诗:“烈士恶苟得,俊杰思自致。赠子《猛虎行》,出郊载酸鼻。” 仇兆鳌 注:“戒其失身於所往,见朋友相规之意。” 清 侯方域 《送徐吴二子序》:“ 侯子 既放,涉江返棹,栖乎 高阳 之旧庐,日召酒徒饮醇酒,醉则仰天而歌《猛虎行》。”
《国语辞典》:猛虎步  拼音:měng hǔ bù
形容气概昂扬,高视阔步。汉。孔融〈杂诗〉二首之一:「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高级汉语词典》:皂雕追紫燕,猛虎啖羊羔
形容捉拿人时凶猛而迅速
《国语辞典》:猛虎归山,蛟龙入海(猛虎归山,蛟龙入海)  拼音:měng hǔ guī shān,jiāo lóng rù hǎi
(谚语)放走猛虎和蛟龙,从此不得太平。比喻放走恶人,一旦得势,作威作福,天下永无宁日。如:「你就这样放他走,岂不是猛虎归山,蛟龙入海,后患无穷吗?」
《漢語大詞典》:猛虎插翅
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若得 孔明 下山,拜为军师,凭着 关 张 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亦作“ 猛虎添翼 ”。《人民日报》1964.1.26:“有着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和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职工群众,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巨大的贡献。”
《漢語大詞典》:猛虎添翼
见“ 猛虎插翅 ”。
《漢語大詞典》:猛虎插翅
比喻强有力者又增添了某种有利条件。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若得 孔明 下山,拜为军师,凭着 关 张 雄虎之将,如猛虎插翅。”亦作“ 猛虎添翼 ”。《人民日报》1964.1.26:“有着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和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职工群众,一旦掌握了文化、科学技术的武器,就像猛虎添翼一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出巨大的贡献。”
《漢語大詞典》:猛虎深山
喻勇武而势盛。语出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严复 《原强》:“往者 日本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当此之时,天子非不赫然震怒也,思改弦而更张之,乃内之则殿阁枢府,以至六部九卿,外之则洎二十四行省之疆吏,旁皇咨求,卒无一人焉足以胜御侮折衝之任者。‘猛虎深山’,徒虚论耳。”
分類:勇武
《國語辭典》:猛兽(猛獸)  拼音:měng shòu
凶猛的兽类。《孟子。滕文公下》:「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汉武帝延和三年,西胡月支国献猛兽一头,形如五六十日新生的小狗,不过比狸猫般大,拖一个黄尾儿。」
《漢語大詞典》:白额(白額)
猛虎。晋书·周处传:“ 南山 白额猛兽, 长桥 下蛟,并子为三矣。” 唐 李白 《大猎赋》:“虽凿齿磨牙而致伉,谁谓南山白额之足覩。” 王琦 注:“白额虎盖虎之老者,力雄势猛,人所难御。” 明 沈璟 《义侠记·旌勇》:“山村早收,白额当人吼;山行早休,白骨妨人走。” 清 杨恩寿 《坦园日记·郴游日记》:“居者闭户,防倀鬼或呼其名;行人戒涂,畏山君适逢其怒……愿冥冥鉴此丹忱,俾逐逐射兹白额。”
分類:白额猛虎
《國語辭典》:白额虎(白額虎)  拼音:bái é hǔ
传说中极为凶猛的老虎,为周处所除三害之一。参见「周处」条。
分類:猛虎
《漢語大詞典》:彪虎
猛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爱骑一疋白战马,如彪虎。”《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 汉 室復兴, 曹氏 即灭矣。” 明徐复祚《投梭记·交战》:“人如彪虎,马若蛟龙,阵似山巖。”
分類:猛虎
《漢語大詞典》:贙虎
猛虎。 宋 王禹偁 《三黜赋》:“六百里之穷山,唯毒虵与贙虎。” 清 宋琬 《诏狱行》:“遂有羣凶作爪牙,贙虎苍鹰最毛鷙。”
分類: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