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陈献策 朝代:明至南明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献策(?—17世纪),字明俞,号云韩,应天府溧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陈献策是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获授行人,负责册封万安王朱采𨮫,任内拒绝收受馈赠,因忤逆魏忠贤归乡。崇祯元年(1628年)他起用为兵科给事中,呈上《击奸当伸大法》及《当务之急》两份奏疏;历任刑科、工科给事中,因为疏论云南、贵州军功,以及陵墓、黄河工事逆旨。其后升任都给事中,管理节慎库。明熹宗时,大型工商使用差劣材料建筑,多次拖欠;并藉清汰名义再次阴谋冒领料钱,陈献策收到移文后四次商榷,坚持不发料钱,为朝廷省下金钱十数万。他又监查盔甲厂,查出数万件刀和数千匹布不在库内。后来他负责东宫侍讲,延启请求赦免罪犯,很快北党抬头,他辞官归乡。弘光帝继位,陈献策再获起用为都给事中,南京沦陷后,不再出仕。清朝顺治间,族弟陈名夏居高官,招之不应。
宋献策 朝代:明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末河南永城人。初为卜者,因牛金星荐,入李自成军,献谶记:“十八子,主神器”。自成大悦,用为军师。因身材矮小,军中呼为“宋孩儿”。大顺永昌元年(明崇祯十七年)加开国大军师。南撤至武昌附近,为清兵所俘,不屈死。一说降清。
《國語辭典》:献策(獻策)  拼音:xiàn cè
提供计策。《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傅嘏传》:「时论者议欲自伐吴,三征献策各不同。」《文明小史》第二四回:「金子香满面愁容,周学监问其所以,原来为此,因献策道:『听得我们总教习昨日上院,抚台请他出题目的,我今晚回去,替你作个说客。』」也作「献计」。
分類:献策献计
《国语辞典》:出谋献策(出谋献策)  拼音:chū móu xiàn cè
提出计谋,献出对策。如:「他擅长出谋献策,不愧是一个好军师。」
《漢語大詞典》:献谋(獻謀)
献计;献策。国语·吴语:“ 吴 王 夫差 起师伐 越 , 越 王 勾践 起师逆之。大夫 种 乃献谋。” 唐 司空图 《寄考功王员外》诗:“更勉匡君志,论思在献谋。”
分類:献计献策
《漢語大詞典》:陈策(陳策)
陈献策谋。 三国 魏 嵇康 《明胆论》:“ 贾生 陈策,明所见也;忌鵩作赋,闇所惑也。”
分類:献策策谋
《漢語大詞典》:扣扃
(1).叩门,敲门。 宋 梅尧臣 《和希深避暑香山寺》:“有客乘新霽,云林共扣扃。”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七:“ 曹 不可隐,具言有女子每夕扣扃而至。”
(2).谓扣门献策。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故未遑扣扃之义,而録拘儒之论。”
《漢語大詞典》:肆议(肆議)
亦作“ 肆义 ”。 谓进言献策,提出意见。慎子逸文:“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文选·陆机〈演连珠〉之二三》:“絶节高唱,非凡耳所悲;肆义芳讯,非庸听所善。” 李善 注:“ 孔安国 《尚书传》曰:‘肆,陈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肆议芳讯,大教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