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太虚(太虛)  拼音:tài xū
1.天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太虚辽廓而无阂,运自然之妙有。」也作「太清」、「泰清」。
2.空虚寂寞的境界。
3.近代一位僧人的法号(西元1889~1947)。俗姓吕,法名唯心,以字行世。浙江崇德人,十六岁出家,依宁波天童寺寄禅和尚受具足戒;后从杨文会学楞严经;跟苏曼殊学英文,民国元年在南京创立中国佛教协进会以推动佛教改革运动。鉴于当时佛教不振,僧众素质低落,先后创办武昌佛学院、闽南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培育僧材,对中国近代僧教育贡献很大,为中国佛教改革派的领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真现实论》等。有《太虚大师全书》行世。
《漢語大詞典》:穷幽(窮幽)
(1).谓探寻幽深、僻静之处。 汉 王充 论衡·遭虎:“好入山林,穷幽测深,涉虎窟寝,虎搏噬之。” 唐 陆龟蒙 《上真观》诗:“穷幽不知倦,復息芝园舍。” 宋 朱熹 《倒水坑作》诗:“穷幽鲜外慕,殖志在丘园。”
(2).谓深入探求玄奥之理。易·繫辞上“以言乎远则不御” 晋 韩康伯 注:“穷幽极深,无所止也。” 章炳麟 《频伽精舍校刊〈大藏经〉序》:“夫 牟尼 出世,人天之师,次有 马鸣 、 龙猛 、 无箸 三大士,穷幽体玄,发扬胜义,荡荡乎固无得而称焉。”
《漢語大詞典》:幽潜(幽潛)
(1).隐伏;隐居。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鲸鱏兮幽潜,从虾兮游陼。” 宋 欧阳修 《有美堂记》:“此幽潜之士、穷愁放逐之臣之所乐也。” 清 戴名世 《慧庆寺玉兰记》:“今 虎丘 之玉兰意象渐衰,而在 慧庆 者如故,亦以见虚名之不足恃而幽潜者之可久也。”
(2).隐微玄奥的道理。 元 吾丘衍 《与邻寓人隔屋对月夜话》诗:“凭君纵玄论,未怪发幽潜。” 清 吴敏树 《与梅伯言先生书》:“而深明文理者,因而著之,发挥幽潜,震动耳目。”
(3).深水。 唐 韩愈 《苦寒》诗:“虎豹僵穴中,蛟螭死幽潜。”
《漢語大詞典》:显默(顯默)
(1).显达与默默无闻。谓出仕与隐居。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八:“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宋 曾巩 《隆中》诗:“志士固有待,显默非苟然。”
(2).显明与玄奥。《文选·傅亮〈为宋公修张良庙教〉》:“若乃交神圯上,道契 商 洛 。显默之际,窅然难究。” 张铣 注:“筹策明默,窅然深远,难以究探也。”
《漢語大詞典》:幽文
(1).隐微玄奥的文辞。《旧唐书·隐逸传·王远知》:“非夫得祕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笈者,其孰能与此乎!”
(2).墓碑铭文。 宋 曾巩 《知处州青田县朱君夫人戴氏墓志铭》:“卜壤之良,乃兆新堂,刻此幽文,美实长存。”
《漢語大詞典》:远奥(遠奥)
深远玄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
分類:深远玄奥
《漢語大詞典》:冥智
玄奥的智慧。 唐 鲍溶 《怀幽期》诗:“窗机冥智难思量,无尽性月如空王。”
分類:玄奥智慧
《漢語大詞典》:通元识微(通元識微)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明 张居正 《礼乐记》:“昔者, 孔子 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 文王 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於器数之间,仰遡圣人之藴者,则有司存焉。”
《国语辞典》:穷纤入微(穷纤入微)  拼音:qióng xiān rù wéi
深入探求高妙玄奥的学问。晋。刘徽〈九章算术注序〉:「虽曰九数,其能穷纤入微,探测无方。」也作「穷幽极微」。
《漢語大詞典》:剖玄析微
剖辨玄奥,分析细微。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谈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復,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