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无体(無體)
(1).谓行礼中没有一定的动作仪式。《礼记·孔子闲居》:“ 孔子 曰:‘无声之乐,无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 孔颖达 疏:“非有升降揖让之礼,故为无体之礼也。”
(2).没有形体。道家形容道的玄妙抽象,佛教亦以表示教义的玄微。《淮南子·精神训》:“其动无形,其静无体。” 高诱 注:“无形无体,道之容也。” 汉 严遵 道德指归论·道生:“道之为物……指之无体,象之无容。” 唐 张说 《陈州龙兴寺碑》:“观夫广大无相者,虚空也,四轮依之而住;精微无体者,佛性也,万法因之以生。”
(3).没有一定的体式或格式。《旧唐书·音乐志三》:“六变有成,三登无体。”
《國語辭典》:通玄  拼音:tōng xuán
精通玄妙的道理。汉。张衡〈东巡诰〉:「皇皇者凤,通玄知时。」三国魏。曹植 包羲:「瑟以像时,神德通玄。」
分類:通晓玄妙
《漢語大詞典》:真机(真機)
(1).玄妙之理;秘要。 唐 杨巨源 《送淡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诗:“野烟秋火苍茫远,禪境真机去住閒。” 宋 陈师道 《和贾耘老春晚》诗:“一卧海城春又晚,不妨閒处得真机。”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古人论诗,举其大要,未尝喋喋以泄真机,但恐人小其道尔。”
(2).真正的动机、目的。 明 唐顺之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
《國語辭典》:超诣(超詣)  拼音:chāo yì
造诣深远卓越。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诸葛厷,年少不肯学问。始与王夷甫谈,便已超诣。」
《漢語大詞典》:玄度
(1).月亮。 汉 刘向 《列仙传·关令尹赞》:“ 尹喜 抱关,含德为务,挹漱日华,仰玩玄度。”
(2).玄妙的法理,指佛法。 三国 魏 曹植 《释愁文》:“愿纳至言,仰崇玄度,众愁忽然,不辞离去。” 赵幼文 注:“玄度,妙法之意。” 明 徐嵩 《同周青士留宿真相寺》诗:“相识凭玄度,禪灯一榻幽。”
(3).高尚的襟怀。 清 曹寅 《寄题东园》诗之一:“迴风集羣英,流览畅玄度。”
(4). 东晋 清谈名士 许询 的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刘尹 云:‘清风朗月,輒思 玄度 。’” 刘孝标 注引《晋中兴士人书》:“ 许询 能清言,于时士人皆钦慕仰爱之。”
(5).指所仰慕的清流名士。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此外俗尘都不染,唯餘 玄度 得相寻。” 明 唐顺之 《寓城西寺中杂言》诗之三:“俗子惭 玄度 ,名僧即 道林 。” 清 金人瑞 《周顺芦先生生日》诗:“曾於精舍逢 玄度 ,闻道今年降 老彭 。”
《漢語大詞典》:入圣(入聖)
谓达到高超玄妙的境界。 唐 齐己 《读〈阴符经〉》诗:“清虚可保昇云易,嗜慾终知入圣难。” 宋 王安石 《寄王逢原》诗:“晤言相与入圣处,一取万古光芒回。” 明 谢肇浙 《五杂俎·人部三》:“古人之画,细入毫髮,飞走之态,罔不穷极,故能通灵入圣,役使鬼神。”
《漢語大詞典》:幽玄
(1).幽深玄妙。周书·武帝纪上:“至道弘深,混成无际,体色空有,理极幽玄。” 鲁迅 《准风月谈·夜颂》:“夜是造化所织的幽玄的天衣,普覆一切人,使他们温暖、安心。”
(2).谓玄虚的释道哲理。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况乎神仙之远理,道德之幽玄,仗其短浅之耳目,以断微妙之有无,岂不悲哉?” 唐 骆宾王 《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诗:“自言少小慕幽玄,只言容易得神仙。”云笈七籤卷八八:“实为聋瞽之徒,岂觉幽玄之理,步步就死,兀兀不知人间。”
(3).幽昧,昏暗。 唐 黄滔 《课虚责有赋》:“夫如是则洞啟幽玄,曾无险隘。”
(4).犹幽冥。阴间。后汉书·皇后纪下·灵思何皇后:“逆臣迫兮命不延,逝将去汝兮适幽玄。”
《國語辭典》:希微  拼音:xī wéi
1.隐约不明。《晋书。卷九四。隐逸传。陶潜传》:「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希微。」宋。苏轼〈欧阳少师令赋所蓄石屏〉诗:「何人遗公石屏风,上有水墨希微踪。」
2.稀疏细微。唐。贾登 奉和圣制喜雨赋:「其始至也,历乱希微,雾杂烟霏。」
《漢語大詞典》:入玄
谓达到玄妙的境界。二刻拍案惊奇卷二:“緑窗相对无餘事,演谱推敲思入玄。”
分類:玄妙境界
《漢語大詞典》:元妙
(1).玄妙,奥妙。 明 高攀龙 《讲义·仁者其言也訒章》:“凡论语言仁,都是朴实头如此。可见为仁,只在言行上,别无元妙。”
(2).道教语。谓深奥微妙之道。镜花缘第九三回:“我看贤妹仙风道骨,大约上了 小蓬莱 ,已得了元妙。”
《國語辭典》:机神(機神)  拼音:jī shén
1.机巧神妙。《抱朴子。外篇。任命》:「识机神者,瞻无兆而弗惑。」北周。庾信 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艛船战阵之录,强弩驰射之书,莫不动会机神,发符雷电。」
2.机灵、灵敏。《抱朴子。外篇。汉过》:「令色警慧,有貌无心者,谓之机神朗彻。」《周书。卷三五。崔猷传》:「机神颖悟,文学优敏。」
3.织染业的神明。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上。机神庙》:「相传河南子某者,迁居钱塘,始教民织染,至今父子并祀,奉为机神。」
《漢語大詞典》:虚玄
(1).虚幻玄妙。 唐 孔颖达 《〈周易正义〉序》:“其 江 南义疏十有餘家,皆辞尚虚玄,义多浮诞。” 明 宋濂 《章氏三子制字说》:“学贵能辨,辨则不戾。视德为虚玄而不验之於实德者,其所谓德,非吾之所谓德。” 胡适 《几个反理学的思想家》:“宗教皆创自 亚剌伯 民族, 印度 亦受其影响,故一为神秘,一为虚玄,简直是半人半鬼的民族。”
(2).指道家思想。晋书·儒林传序:“有 晋 始自中朝,迄於 江 左,莫不崇饰华竞,祖述虚玄。”南史·何敬容传:“是年, 简文 频於 玄圃 自讲《老》《庄》二书…… 敬容 谓 孜 曰:‘昔 晋氏 丧乱,颇由祖尚虚玄, 胡 贼遂覆 中夏 。’”
(3).形容寂静。 晋 张协 《七命》:“临重岫而揽轡,顾石室而迴轮,遂适冲漠之所居。其居也,峥嶸幽蔼,萧瑟虚玄。”
《漢語大詞典》:元虚
即玄虚。本指道家玄妙虚无的道理,后借指用以欺骗迷惑别人的手段,犹言花招。《天雨花》第二六回:“大抵这光,即是那廝弄的元虚。”
《漢語大詞典》:合神
(1).谓符合玄妙、神奇的事理。《关尹子·九药》:“唯随时同俗,先机后事,捐忿塞慾,简物恕人,权其轻重而为之,自然合神不测契道无方。”
(2).与神契合。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帝内传:“阿母今以琼笈妙韞,发紫臺之文,赐汝八会之书……子自非受命合神,弗见此文矣。”
《漢語大詞典》:冥观(冥觀)
玄妙的体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於自然。” 李善 注:“冥,昧也。言不显视也。” 唐 韩愈 《荐士》诗:“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幽好。”
分類:玄妙体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