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玉圭
亦作“ 玉珪 ”。 古代帝王、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持的玉器。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琼蕊玉华,不若玉圭之洁也。”后汉书·张衡传“伪称洞视玉版” 李贤 注引《遁甲开山图》云:“ 禹 游於东海,得玉珪,碧色,长一尺二寸,圆如日月,以自照,自达幽冥。”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升遐玉圭》:“国朝典故:凡人主升遐,玉带则取之 霍山 ,玉圭则取之 文宣王 ,向后復送还之。”
《漢語大詞典》:宝圭(寶珪)
亦作“ 宝圭 ”。 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典礼时所用的一种玉器。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冬十月癸酉, 王子朝 用 成周 之宝珪于 河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引作“宝圭”。 宋 陈襄 《缫藉赋》:“嘉宝珪之致用,资繅藉以成仪。”
《漢語大詞典》:玉瑱
(1).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器。诗·鄘风·君子偕老:“玉之瑱也,象之揥也。” 毛 传:“瑱,塞耳也。”周礼·夏官·弁师:“诸侯之繅斿九就,瑉玉三采,其餘如王之事,繅斿皆就玉瑱玉笄。” 郑玄 注:“玉瑱,塞耳也。”
(2).引申为耳边。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贞懿皇后:“遗音在於玉瑱,陈迹留於金戺。”
(3).美石制的柱础。文选·班固〈西都赋〉:“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 李善 注:“言彫刻玉礩,以居楹柱也。”
《漢語大詞典》:六器
(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种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郑玄 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鋭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 宋 苏轼 《洗玉池铭》:“ 秦 汉 以还,龟玉道熄,六器仅存,五瑞莫辑。”
(2).指六种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昔 庖羲 作琴, 神农 造瑟, 女媧 制簧, 暴辛 为塤, 倕 之和钟, 叔 之离磬……若然,六器者,犹以二皇圣哲黈益。” 李善 注:“六器,琴瑟簧塤钟磬。”
《國語辭典》:躬圭  拼音:gōng guī
古代的祥玉,乃六瑞之一。为伯爵朝见天子时所执的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
《漢語大詞典》:四器
(1).古代作为聘礼的四种玉器。即圭、璋、璧、琮。仪礼·聘礼:“凡四器者,唯其所宝,以聘可也。” 郑玄 注:“言国独以此为宝也,四器谓圭、璋、璧、琮。”
(2).画方、圆等图形的四种工具。即规、矩、准、绳。
《國語辭典》:吉丁  拼音:jí dīng
拟声词。形容金属、玉器等物碰击的清脆响声。元。张可久〈寨儿令。添晚妆〉曲:「添晚妆,过回廊,吉丁一声环佩响。」《儒林外史》第一二回:「那时晚生把膀子一挣,吉丁的一声,那车就过去了几十步远。」
《漢語大詞典》:吉丁虫(吉丁蟲)
昆虫名。种类很多。成虫大小、形状因种类而异。体色一般甚美,具金属光泽。头较小,触角短,足短。幼虫体长而扁,乳白色,大多蛀食树木,亦有潜食于树叶中的,为林木、果木的重要害虫。本草纲目·虫三·蛗螽﹝附录﹞引 陈藏器 曰:“吉丁虫。甲虫也。背正緑,有翅在甲下。出 岭 南 宾 澄 诸州。人取带之,令人喜好相爱。媚药也。”
《國語辭典》:珰珰(璫璫)  拼音:dāng dāng
拟声词。形容金属撞击的声音。如:「珰珰的钟声响彻云霄。」也作「铛铛」。
《漢語大詞典》:六玉
(1).谓祭天地四方神所用的六种玉器。仪礼·觐礼:“诸侯覲于天子,为宫方三百步,四门;坛十有二寻,深四尺,加方明于其上。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玉:上圭,下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 郑玄 注:“六色象其神,六玉以礼之。”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苍璧黄琮,六玉以昭天地;路鼓阴竹,九变而祠祖考。”参见“ 六器 ”。
(2).六玉饰。宋史·舆服志四:“毳冕:六玉,三采,衣三章,绘虎蜼彝、藻、粉米。”
《漢語大詞典》:六器
(1).祭享天地四方的六种玉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郑玄 注:“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圭鋭象春物初生;半圭曰璋,象夏物半死;琥猛象秋严;半璧曰璜,象冬闭藏,地上无物,唯天半见。” 宋 苏轼 《洗玉池铭》:“ 秦 汉 以还,龟玉道熄,六器仅存,五瑞莫辑。”
(2).指六种乐器。文选·马融〈长笛赋〉:“昔 庖羲 作琴, 神农 造瑟, 女媧 制簧, 暴辛 为塤, 倕 之和钟, 叔 之离磬……若然,六器者,犹以二皇圣哲黈益。” 李善 注:“六器,琴瑟簧塤钟磬。”
《国语辞典》:大佩  拼音:dà pèi
以玉珩、玉璜、玉琚、玉瑀及冲牙等玉器组合成一体的佩饰。也称为「杂佩」。
《國語辭典》:璋瓒(璋瓚)  拼音:zhāng zàn
古时祭祀盛装鬯酒的器具。以璋作柄,用来祼祭。《礼记。祭统》:「大宗执璋瓒、亚祼及迎牲,君执纼。」
《漢語大詞典》:玉玩
可供玩赏的玉器。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儿们送礼,谁不是緙绣,呢羽,绸缎,皮张,还有玉玩,金器,朝珠,洋表的?怎么这位爷送起这个来了?”
分類:玩赏玉器
《漢語大詞典》:中璋
(1).古代天子灌祭山川用的一种玉器。周礼·考工记·玉人:“大璋中璋九寸,边璋七寸,射四寸,厚寸,黄金勺,青金外,朱中,鼻寸,衡四寸,有繅,天子以巡守,宗祝以前马。” 郑玄 注:“三璋之勺形如圭瓚。天子廵守,有事山川,则用灌焉。於大山川则用大璋,加文饰也;於中山川用中璋,杀文饰也;於小山川用边璋,半文饰也。”
(2).古代用以发兵的一种玉制符节。周礼·考工记·玉人:“牙璋中璋七寸,射二寸,厚寸,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贾公彦 疏:“军多用牙璋,军少用中璋。”按,《春官·典瑞》:“牙璋以起军旅,以治兵守。”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牙齿兵象,故以牙璋发兵,若今时以铜符发兵。” 孙诒让 正义:“此不云中璋者,中璋比於牙璋,杀文饰,总而言之,亦得名为牙璋。”
《漢語大詞典》:鸣璜(鳴璜)
半璧形的玉器。古代贵族用作朝聘、祭祀、丧葬等的礼器。也作装饰用。因其互相碰击而鸣响,故称。 汉 徐干 中论·法象:“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为冕服采章以旌之,为珮玉鸣璜以声之,欲其尊也,欲其庄也,焉可懈慢也。”
《漢語大詞典》:瑑饰(瑑飾)
雕在玉器上的纹饰。周礼·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 汉 郑玄 注:“琰圭,琰半以上又半为瑑饰。” 明 杨慎 《玉名诂》:“璪,玉加瑑饰也。”
分類:玉器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