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玉璧
汉书沟洫志上既封禅巡祭山川其明年乾封少雨上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河于是上以用事万里沙则还自临决河湛白马玉璧令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皆负薪寘决河 后汉书刘盆子传赤眉忽遇大军惊震不知所为樊崇乃将盆子及丞相徐宣以下三十馀人肉袒降上所得传国玺绶更始七尺宝剑及玉璧各一剑又钟离意传注意为鲁相修夫子车身入庙拭机席 履男子张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伯怀其一为魏志夫馀传夫馀库有玉璧圭瓒数代之物传世以 宝耆老言先代之所赐也宋书符瑞志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五月戊寅江乘县民朱伯地中得玉璧径五寸八分以献 西京杂记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扈为之以杂宝为匣厕之玉璧翠羽皆直百金 急就篇璧碧珠玑玫瑰瓮注璧玉璧也肉倍好谓之璧肉谓外边之质好谓孔言质大而孔小居一倍也 广古今五行记晋安帝时冀州释法义以义熙十三年于嵩庙石坛下得玉璧三十二枚 杜氏通典东晋咸宁二年纳皇后纳徵用玉璧一枚之记纂渊海宝庆府放鹤坡梁崔穆于此罗得二鹤放 得玉璧 物理论士非玉璧谈者为价萧王逸九思指正义兮为曲疵玉璧兮为石玉江淹为 上铜钟芝草众瑞表元石鸿钟远炳晋室 璧彝器近耀皇宗玉梁简文帝七励金枝照曜璧玉玲珑月邓耽郊祀赋 璧既萃于万斯年 侯喜涟漪濯明 赋轻飙暂拂水镜动于秦台纤埃不飞玉璧吐于荆璞
分类:玉璧
《分类字锦》:玉璧翠羽
见上注
分类:文具
《漢語大詞典》:琼璧(瓊璧)
玉璧。 晋 张协 《七命》:“云屏烂汗,琼璧青葱。” 唐 黄滔 《水殿赋》:“装羽毛而摇裔,叠琼璧而荧煌。” 元 陈樵 《蔗庵赋》:“羣仙之居兮,琼璧连楹。”
分類:玉璧
《漢語大詞典》:璧瑗
泛指玉璧。《淮南子·说林训》:“璧瑗成器,礛诸之功;鏌邪断割,砥礪之力。”
分類:玉璧
《國語辭典》:衔璧(銜璧)  拼音:xián bì
古代兵败降敌,自缚双手,口中衔璧,作为降礼。《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大夫衰绖,士舆榇。」清。陆世廉《西台记》第一出:「贼臣误国,遂有衔璧之事。」
《漢語大詞典》:碎璧
(1).破碎的玉璧。形容映入竹帘的月光。 南朝 陈 张正见 《薄帷鉴明月》诗:“分帘疑碎璧,隔幔似垂钩。”
(2).破身。谓失去女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三:“且其月下花前,采兰赠芍,閲人非一,碎璧多年,故儿辈敢通欵曲。”
《漢語大詞典》:环璧(環璧)
玉环和玉璧。环为圈形,璧的边阔大于孔径。古代用作朝聘、祭祀、丧葬的礼器。亦用作装饰品。墨子·天志中:“若国家治,财用足,则内有以洁为酒醴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为环璧珠玉,以聘挠四邻。” 汉 刘胜 《文木赋》:“青緺紫綬,环璧珪璋。”
《漢語大詞典》:破璧
(1).击碎玉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 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 赵 。”
(2).喻女子已非处子。与“完璧”相对。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易内奇案》:“ 钱 母喜偿夙愿,遣人询之 庞 , 庞 固求之而弗得者,况女已破璧,讼亦无益,遂从之。”
《漢語大詞典》:还璧(還璧)
(1).归还玉璧。 战国 时, 秦昭王 以强凌弱,声称以十五城换 赵国 新得到的 和氏 璧。 蔺相如 奉璧入 秦 , 秦王 得璧之后,无意践诺。 蔺相如 智赚 秦昭王 ,使 和氏 璧归还 赵国 。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崔说神道碑》:“ 楚后 让盟, 秦君 还璧。”
(2).敬辞。称归还原物或辞谢馈赠之物。《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 王三老 道:‘既然庚帖返去,原聘也必然还璧。’” 明 李贽 《答李惟清书》:“若留阿堵於囊中,或有旅次之虞,怀资之恐,重为兄忧,未可知矣。幸察余之真诚,使得还璧。” 清 李渔 《闻过楼》第三回:“小人只説自家命好,撞着了太岁,所以留在身边,不曾送来还璧。”
《漢語大詞典》:璧羔
玉璧与羔羊。《文选·张衡〈东京赋〉》:“司仪辨等,尊卑以班,璧羔皮帛之贄既奠。” 李善 注:“周礼曰:子执穀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鴈。”
分類:玉璧羔羊
《国语辞典》:系璧  拼音:xì bì
古人系在腰带间,当作佩饰的小玉璧。如:「螭纹系璧」。
《國語辭典》:遗珠弃璧(遺珠棄璧)  拼音:yí zhū qì bì
遗弃的珍珠和玉。比喻残馀的珍贵事物。宋。陆游 曾裘父诗集序:「然裘父得意可传之作,盖不止此,遗珠弃璧,识者兴叹。」
《漢語大詞典》:负薪投璧(負薪投璧)
指 汉武帝 率群臣背柴草、沉玉璧以塞 黄河 瓠子 决口事。见史记·河渠书。 明 吴宽 《赋黄楼送李贞阳》:“水流滔滔向东去,紓徐演漾殊从容。负薪投璧竟何用, 汉 家浪筑 宣房宫 。”
《漢語大詞典》:贵阴贱璧(貴陰賤璧)
《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谓贵重光阴甚于玉璧。后因以“贵阴贱璧”喻时间的宝贵。《晋书·皇甫谧传》:“夫贵阴贱璧,圣所约也;颠倒衣裳,明所箴也。”
《漢語大詞典》:璧琰
玉璧与琰圭。逸周书·王会:“四方玄繚璧琰十二。” 孔晁 注:“琰,珪也。”参见“ 琰圭 ”。
分類:玉璧
《國語辭典》:琰圭  拼音:yǎn guī
古代一种上尖下方的玉器。长九寸,为纠举诸侯行为的象徵、准则。《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琰圭九寸,判规以除慝,以易行。」汉。郑玄。注:「诸侯有为不义,使者征之执以为瑞节,也除慝诛恶逆,也易行去烦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