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味精  拼音:wèi jīng
一种用豆、麦等物制成的调味品。也称为「味素」。
《國語辭典》:拔节(拔節)  拼音:bá jié
水稻、小麦等作物在发育过程中,有一阶段主茎各节会长得很快,农家称为「拔节」。
《漢語大詞典》:玉粱
玉米、高粱。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一:“ 洛阳 人家……正月十五日,造火蛾儿,食玉粱糕。”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札记·同治壬戌三月十二日》:“俭岁玉粱,正足一生咀嚼耳。”
分類:玉米高粱
《國語辭典》:丝糕(絲糕)  拼音:sī gāo
一种糕点。用小米面、玉米面和水等搅拌发酵蒸制而成。
《国语辞典》:螟害  拼音:míng hài
螟虫蛀食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所造成的损害。
《国语辞典》:白磁  拼音:bái cí
1.形容物体洁白的样子。如:「她有一口白磁般的牙齿。」
2.一种白玉米。
《国语辞典》:谷类(谷类)  拼音:gǔ lèi
泛指各类粮食作物。如稻、麦、玉米等。
《漢語大詞典》:挂须(挂鬚)
谓玉米成熟。 沙汀 《烦恼》:“玉麦刚才挂须不久,他们就拣着熟了的搬,准备明天带上街请乡长尝新。”
分類:玉米成熟
《漢語大詞典》:青纱帐(青紗帳)
(1).青纱制成的帐幕或床帐。 后蜀 阎选 《虞美人》词:“水纹簟映青纱帐,雾罩秋波上。一枝娇卧醉芙蓉,良宵不得与君同。”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三巧儿 ﹞説罢检出一顶青纱帐来,教婆子自家掛了。” 康有为 《自都归乡黄季度别驾以诗慰问奉次原韵》:“讲堂漫有青纱帐,春信偏知黄叶村。”
(2).指夏秋间长得高而密的大面积高粱、玉米等庄稼。 老舍 《神拳》第四幕:“到城外,咱们人熟地熟,又有青纱帐,凭咱们的劲头儿,再斗点智,准能打胜仗!” 峻青 《在英雄的村庄里》:“夏天,青纱帐起来了, 李家埠 从防守转入了进攻。” 郭小川 《青纱帐--甘蔗林》诗:“北方的青纱帐啊,你至今还这样令人神往。”
《漢語大詞典》:爆花
(1).油灯、蜡烛等点燃后,芯儿结成花状物。亦泛指爆成花状。
(2).亦称“ 爆米花 ”。大米、玉米等经加热,膨胀爆裂而成的食品。
《国语辞典》:青纱障(青纱障)  拼音:qīng shā zhàng
夏秋间,东北一带的高粱、玉米等农作物。因长得高而密,像青纱织成的罗帐,盗贼常以其作为屏障,藏匿其中。也称为「青纱帐」。
《國語辭典》:孕穗  拼音:yùn suì
谷类作物在叶鞘内形成而尚未抽出来的花穗。
《國語辭典》:棒子  拼音:bàng zi
1.粗短的棍子。
2.北方话称玉蜀黍为「棒子」。参见「玉蜀黍」条。《二十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四回:「近一个多月不是吃小米粥,便是棒子馒头。」
3.比喻某种职责。如:「年轻人应及时力求充实,才能接好上一代人所交下来的棒子。」
《國語辭典》:棒槌  拼音:bàng chuí
1.捶打用的木棒。《金瓶梅》第三八回:「妇人见他的话不防头,一点红从耳畔起,须臾紫胀了双腮,便取棒槌在手,赶著打出来。」
2.愚笨。如:「长这么大了还不识几个大字,真棒槌!」
3.外行人。如:「若说到音乐,那他可是个棒槌。」
《漢語大詞典》:大庄稼(大莊稼)
方言。大秋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