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729,分316页显示  上一页  249  250  251  252  253  255  256  257  258 下一页
其它辞典(续上)
陈于陛(元忠 元垒、玉垒 文宪 )
陈瑛(廷玉 梅原 )
刘瑊(玉俦 )
崔光玉
李玉(惟良 )
刘士瑗(允玉 )
袁䅮(大宾 玉田 )
马玉麟(德徵 )
樊玉衡(以齐、钦之 友轩、天山 )
石昆玉(汝重 )
孙温如(玉叔 )
汤显祖(义少、义仍 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若干、清运道人、玉茗堂 )
孙珫(子文、玉耳 )
华善述(仲达 玉川、被褐先生 )
李淑媛(玉峰主人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5—1596 【介绍】: 明四川南充人,字元忠,号元垒,陈以勤子。隆庆二年进士。授编修。为日讲官历詹事、吏部侍郎,与诸臣请立太子,虽未得允,而三王并封中止。万历二十一年秋,擢礼部尚书,领詹事府事。寻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二十三年,言官同时落籍者二十余人,于陛上疏力救。改文渊阁。在直庐常以帝拒谏为忧。卒谥文宪。少从父习国家故实,为史官,益究经世学,尝参与预修世、穆两朝实录,并以副总裁编辑国史。有《万卷楼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元忠,南充人。隆庆戊辰进士,历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赠少保谥丈宪有万卷楼藁
维基
陈于陛(1545年—1596年),字元忠,号玉垒,四川顺庆府南充县人。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年十七举嘉靖辛酉科(1561年)四川乡试第四名举人,隆庆二年(1568年)戊辰科会试第三名,廷试二甲第七名进士,选庶吉士,四年三月授编修,充《世宗肃皇帝实录》纂修官,因父亲致仕,扶侍同回四川。隆庆六年赴京师,以《穆宗实录》成,升修撰。旋以太夫人去世归乡守制。万历五年(1577年)以《世宗实录》成,升俸一级。服阕,十月复除原职,十二月充经筵日讲官。八年四月请求回乡省亲。万历十一年十一月仍补日讲兼起居注,十二年二月升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修撰,四月充会典纂修官,十三年八月与右谕德张一桂主持顺天府乡试,十二月升翰林院侍讲学士,十四年父亲陈以勤去世,丁忧回乡。十七年八月复召为日讲官,十一月升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掌院事,十九年正月升礼部右侍郎,仍掌詹事府印信,二十年正月与盛讷充礼部会试考试官,七月改任吏部右侍郎,经筵日讲如故,十月转左侍郎,教习庶吉士。期间曾上奏册立太子、请万历皇帝能够早朝勤政,但是都没有收到回报。到了万历二十一年(1593)八月,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日讲、教习如故。他跟从父亲时,便勤读国家故实;担任史官时,更是习知典故,于经世之学尤有造诣。上疏请招集人才,开设史局,纂修明朝国史,并兼任副总督官。万历二十三年夏接替王锡爵,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疏请亲大臣,起用被罢忠贤(录遗贤)、奖励外吏、核实边饷、储养将才,慎择边吏,又请神宗亟图更始、兴修百业,但是神宗只是称赞却并没有采用他的意见。(优诏答之,而不能用)。后来又再三力救因兵部考选军政而被削职的言官。神宗俱不采纳。不久,改陈于陛为文渊阁大学士,而以甘肃破贼功,加太子少保。是时内阁辅臣计四人:赵志皋、张位、沈一贯、陈于陛,为同年进士,遇事虽无掣肘,但因神宗一再拒谏,上下隔绝,政事久废。陈于陛为此忧形于色,终日叹息不已。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十二月十三日卒于官,年五十二。赠太子少保,谥文宪。《明史》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陈瑛(1545年4月30日—1594年),字廷玉,别号梅原,福建莆田县人。父陈日孜,明代书法家。嘉靖二十四年(1545)三月二十一日生。隆庆四年(1570)福建乡试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进士,授崇仁县知县,擢授南户部主事,改工部虞衡司,督造清河漕艘,以旧版佐筑河。又裒新版之羡筑高家堰,诸大臣才之。以塞郑口功,迁员外郎,旋诏以都水郎中董中河事,因开梁山新河,经羊山至古洪,十有二里。又开境山故河,以助梁流,省水衡金钱无算。升俸一级。满九载,复以宝应月河成,万历十三七月擢山东左参政,十五年六月,晋广东按察使。河复决睢邳间,十六年五月,召还为山东按察使,徐淮兵河道,与司空潘季驯筑新旧大堤及尺横围月堤,塞决口三,砌滚水坝四,大坝二十有二,升右布政使,以外艰归,万历二十二年(1594)正月起复任山东参政兼佥事,徐州兵备,寻卒,入祀莆田乡贤祠。河壖之民至今祀之。
刘瑊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瑊(?—1586年),字玉俦,江西峡江县人,直隶苏州卫籍。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甲子科应天府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参与修撰《大明会典》,万历八年(1580年),升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五年后,任北京国子监司业。万历十四年(1586年),升任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同年卒于京。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一五
崔光玉,南海人。明神宗万历四年(一五七六)举人。官通判。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四一五
李玉,字惟良。东莞人。明神宗万历四年(一五七六)举人,官楚府审理。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
刘士瑗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士瑗,字允玉,安福县人,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民籍。江西乡试第十二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二百三十八名,登三甲第三十一名进士。
袁䅮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凤阳府怀远人,字大宾,号玉田。以贡为东昌府通判,治河有功。万历五年升泰安知州。开荒积谷,招抚流移,有廉声。修泰山十八盘,编采泰山碑铭诗文为《泰山搜玉》。

人物简介

维基
马玉麟,字德徵,长洲县人,直隶苏州府昆山县民籍。应天府乡试第九十三名,万历五年(1577年)丁丑科会试第九十九名,登三甲第一百八十七名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湖广黄冈人,字以齐,一字钦之,号友轩。万历十一年进士。由广信府推官征为御史,京察,谪无为判官,稍迁全椒知县。以言建储及争三王并封事忤旨,戍雷州。光宗时,起南京刑部主事,以太常少卿致仕。有《智品》。
维基
樊玉衡(1549年—1624年),字以齐,一字钦之,号友轩、天山,湖广黄州府黄冈县人。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湖广乡试第三名。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由广信府推官徵授江西道监察御史。京察,谪为无为州判官。随后迁全椒县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受妖书案牵连,险被处死。经过大学士赵志皋等力救,永戍雷州。光宗即位,起为南京刑部主事,以年老退辞。不久命以太常寺少卿致仕。卒于家。

人物简介

维基
石昆玉,字汝重,湖广黄梅县人,军籍。万历七年应天府乡试第二名。万历八年(1580年)三甲进士。历官户部主事、郎中,出为饶州府、苏州府、绍兴府知府,清誉冠海内。升山东副使、迁福建参政、大同巡抚,因病乞休。为官有清誉。石昆玉曾遭应天巡抚李涞陷害,苏州推官袁可立昭雪其冤。
孙温如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温如,字玉叔,山东济南府滨州人。山东乡试第四名,万历八年(1580年)庚辰科会试第二百二十六名,登二甲第十八名进士。万历八年(1580年)任直隶霸州(今河北省霸州市)知州,调山西吉州(今吉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50—1616 【介绍】: 明抚州府临川人,初字义少,改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茧翁。早有文名,不应首辅张居正延揽,而四次落第。万历十一年进士。官南京太常博士,迁礼部主事。以疏劾大学士申时行,谪徐闻典史。后迁遂昌知县,不附权贵,被削职。归居玉茗堂,专心戏曲,卓然为大家。与早期东林党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及著名文人袁宏道、沈茂学、屠隆、徐渭、梅鼎祚等相友善。有《紫钗记》(《紫箫记》改本)、《还魂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另有诗文集《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集》。
词学图录
汤显祖(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干,又号海若、清运道人。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抚州汤家山。剧作家、文学家。21岁中举,34岁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有《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有诗集《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棘邮草》二卷。
槜李诗系·卷四十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间官祠部。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义仍,临川人。万历癸未进士,除南太常博士迁南礼部主事谪徐闻典史迁知遂昌县有玉茗堂集
维基
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晚号茧翁,别署清远道人,室名玉茗堂。江西临川县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戏曲家、教育家。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南京刑部主事、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主事,谪广东徐闻县典史、浙江遂昌县知县。其戏曲非常知名,乃与莎士比亚同期及影响力相若的伟大剧作家。除了戏曲之外,又擅长八章文,与王鏊、唐顺之、瞿景淳、归有光等并称明朝举业八大家。汤显祖出生于书香门第,祖父汤懋昭好老庄、喜谈神仙,父亲汤尚贤为人严正,从小便饱读诗书,性格刚正不阿。隆庆四年(1570年)江西乡试第八名举人,万历五年(1577年)汤显祖进京赶考,因不肯接受首辅张居正的拉拢,结果两次落第。万历八年(1580年)汤显祖第四次往北京参加春试。张居正三子张懋修去看望汤显祖,汤显祖也曾回访而不遇。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他33岁时,即张居正死后次年,才考中万历十一年(1583年)癸未科进士。汤显祖中了进士后,仍不肯趋附新任首辅申时行,故仅能在南京任虚职。在职期间,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党人交往甚密。万历十九年(1591年)他又写了《论辅臣科臣疏》,揭发时政积弊,抨击朝廷,弹劾大臣,因而触怒了明神宗。之后被谪迁广东徐闻典史。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汤显祖在地方为官清廉,体恤民情,深得民心,但最终还是因不满朝政腐败,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弃官回乡,在临川建了一座闲居,号玉茗堂,从此致力于戏剧和文学创作活动,终其一生。
孙珫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珫(1551年—1604年),字子文,又字玉耳,初号淇阳,再号湛明,山东兖州府东平州平阴县人。七月二十四日生,行五,治《书经》,万历元年(1573年)由国子生中式癸酉科山东乡试第七十一名举人,万历八年(1580年)登庚辰科会试第十二名,第三甲第一百八十八名进士。授钱塘县知县,十一年、十四年两次入计,以卓异闻,召入拜四川道监察御史,巡视中城、光禄寺,十七年请告归里。十九年起补江西道御史,同年冬巡按陕西,复以病请告。二十二年再次起补江西道,巡按顺天,八月出为山西左参议,分守河东,以病乞休归。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卒,年五十四。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华善述,字仲达,号玉川,晚号被褐先生,明无锡人,华善继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十年前后在世。与兄善继俱有才名。善述著有《被揭先生稿》、《萧萧斋诗稿》。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仲达善继弟有被褐集

人物简介

闺秀词钞
自号玉峰主人,朝鲜人,承旨学士赵瑗副室,遭倭乱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