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9—1439 【介绍】: 明宗室。明太祖第五子周定王朱橚长子。号诚斋,又号全阳子、老狂生、锦窠老人。洪熙元年袭爵。博学善书,留心翰墨,集古名迹十卷,手自临摹勒石,名《东书堂法帖》。尤工词曲,著《诚斋乐府》,杂剧今存三十一种,音律谐美,流传内府,有金元风范。《关云长义勇辞金》、《豹子和尚》、《团圆梦》等均为佳作。另著有《诚斋录》、《诚斋新录》、《诚斋牡丹百咏》等。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上)
王周定王长子,太祖孙。洪熙元年袭封,景泰三年薨。有诚斋录、新录诸集。(朱谋㙔藩献记:宪王好文辞,兼工书画。 《书史会要》:宪王集古名迹十卷,手自摹临,勒石传世,名曰东书堂法帖。 沈德符顾曲杂言:周宪王所作杂剧最夥,名诚斋乐府。虽警拔稍逊古人,而调入弦索,稳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 《列朝诗集》:宪王遭世隆平,奉藩多暇,制诚斋乐府传奇,音律谐美,流传内府,至今中原弦索多用之。李梦阳汴中元宵绝句云:「中山孺子倚新妆,赵女燕姬总擅场。齐唱宪王新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王诗如春日云:「深巷日斜巢燕急,小楼风静落花闲。」春夜云:「彩槛露浓垂柳湿,珠帘风静落花香。」秋夜云:「梧桐露滴鸳鸯瓦,杨柳风寒翡翠堂。」牡丹亭书景云:「莺啼小院穿青柳,燕蹴飞花过粉墙。」日暮云:「林鸠唤友常知雨,海燕将雏不避人。」云林清趣云:「采药一僧云外去,巢松双鹤雨中还。」送人云:「南浦断虹收雨去,西风新雁带霜来。」漫兴云:「南国音书归雁尽,西园风雨落花愁。」和王长史云:「采得药苗还竹径,著残棋子坐花阴。」红心驿云:「枕上梦回莺语滑,窗前凤定柳阴凉。」横堤晚望云:「神如秋水十分净,心似中原万里平。」皆风华和婉,沨沨乎盛世之音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9—1420 【介绍】: 明浙江钱塘人,字希范,号毅斋。少年时才思颖发,洪武二十九年成进士,年仅十八。永乐初入翰林为检讨,与修《大典》。帝颁佛曲于塞外,逡巡不应诏为文,受排挤,不复进用。与当时王称、王恭、王褒称词林四王,均有才名。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希范,仁和人。洪武丁丑进士,授行人。永乐初,擢吏科给事中,入翰林。历侍讲,左迁礼部主事,有《毅斋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五
洪字希范,仁和人。洪武丁丑进士,授行人。永乐初,擢吏科给事中,改翰林检讨,历修撰、侍讲,左迁礼部主事。有《毅斋集》八卷。 (《四库总目》:洪预修国史,会大臣欲载其家瑞异入《日历》中,洪持不可,至闻于成祖前,坐谪礼部主事。曾棨挽洪涛。所谓「玉堂分职见孤忠」,即指是事。《毅斋集》,文皆朴雅,骈体亦工,诗尤具有唐格。 田按:修《永乐大典》时,诸儒群集,有凡例未当者,王孟扬曰:「譬之欲构层楼华屋。乃计工于箍桶都料,得不有误耶?」孟扬矜己淩人如此,顾折节于希范,不敢与雁行。希范与汝玉、孟扬、达善同以诗鸣,号为「翰林四王」。其左迁礼部主事也,或谓与胡文穆议五星不合,遂为所挤,与《四库提要》所纪,稍有不合。)
维基
王洪,字希范,号毅斋,南直隶钱塘人。明朝进士、政治人物。洪武三十年(1397年)丁丑科春榜二甲第二名进士,授吏科给事中,后授翰林院检讨。永乐年间,参与编写《永乐大典》。有《毅斋集》。清朝钱谦益收录其诗十八首于《列朝诗集》乙集第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79—1462 【介绍】: 明江西泰和人,字行俭,号抑庵。永乐二年进士。选入翰林,读中秘书,寻入内阁,除修撰。历仕仁、宣二朝,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在翰林二十余年,稽古代言编纂记注之事多出其手,与王英齐名,时有西王东王之说。英宗时拜吏部尚书,谏北征,不从。土木之变后,劝郕王(景帝)即位。自以不如于谦,每事推下之。帝易太子时,署名有难色,强而后可,终以为憾事。夺门变后,乞休。有《抑庵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时俭,泰和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历修撰侍读,进学士。累官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进少傅兼太子太师,赠太保。谥文端,有《抑庵集》。
明诗纪事·乙签·卷八
直字行俭,泰和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历修撰。仁宗即位,迁侍读,进侍读学士、右春坊右庶子。宣德初,进少詹事。正统初,进礼部侍郎,寻进尚书,改吏部。景泰帝即位,加太子太保,进少傅,以易储进太子太师。英宗复辟,乞休。天顺中卒,赠太保,谥文端。有《抑庵集》四十卷。 (《四库总目》:直诗文典雅纯正,有宋、元遗风。自永乐初为庶吉士,即承命入阁,典司制诰,后在翰林二十馀年,朝廷著作多出其手。当时与王英齐名,有西王东王之目。而直尤为老寿,岿然负一代重望。明自中叶以后,文士始好以矫激取名,直当宣德、正统间,去开国之初未远,淳朴之习犹未全漓。文章不务胜人,惟求当理,故所作貌似平易,而温厚和平,实非后来所及。虽不能追古作者,亦可谓尚有典型者矣。 《水东日记》:王抑庵先生典选,遇不如意事,好诵古人诗以自宽。一日有新得给事中即欲干挠选法者,曰:「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御史有言吏部进退官不当,则曰:「若教鲍者当筵舞,更觉郎当舞袖长。」要多切中云。 田按:东王诗冲融雅饬,可肩随西杨。史称东王自内阁出治部事,盖西杨挤之。《水东日记》云《杨文贞公传》,王抑庵尚书作。公尝三致书商搉书削,再致润笔,且求其亲书,俾子孙宝藏。田谓此西杨恐其有憾,故于生前预求作佳传,以掩其迹,其谲于取名如此。)
维基
王直(1379年—1462年),字行俭,别号抑庵,文学家,江西泰和县人。永乐初进士,在翰林院二十馀年,官至吏部尚书。王直之父王伯贞,洪武年间举明经科,官至琼州府知府。王直幼年家贫力学,永乐二年(1404年)中式二甲第四名进士,改庶吉士,与曾棨、王英等二十八人同读书文渊阁,明成祖认为其文笔卓出,召入内阁,授翰林院修撰。其历事明仁宗、明宣宗,累迁少詹事兼侍读学士。英宗正统三年,完成《明宣宗实录》,晋升为礼部侍郎,仍然兼任学士。正统五年,负责礼部事务,尚书胡濙悉以部政付之。正统八年,代替郭琎为吏部尚书。正统十一年,户部侍郎奈亨谄附王振,诬陷王直,王直与吏部侍郎曹义、赵新均下狱,三法司会审后,奈亨论斩,王直等赎徒。明英宗宽恕王直、曹义,罚奈亨、赵新俸。
朱模 朝代:

人物简介

简介
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一子,母为赵贵妃。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四月十四日,被封为沈王。永乐六年(1408年)九月初四日,封地由沈阳迁至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潞州,封号不变仍称沈王;同年十一月初五日,就藩潞州。宣德六年(1431年)五月初二日薨逝,年五十二岁,谥曰简。由长子武乡王朱佶焞嗣王位。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九一
王德宾,号葵斋。东莞人。明成祖永乐九年(一四一一)举人,官靖江府教授。事见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闽县人。永乐四年,用荐待诏翰林,授典籍,有《白云樵唱》、《凤台清啸》、《草泽狂歌》诸槁。
明诗纪事·甲签·卷十
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闽县人。永乐初以儒士荐修《大典》,授翰林典籍。有《白云樵唱》、《凤台清啸》、《草泽狂歌》。(《四库总目》:恭吐言清拔,不染尘俗,得大历十子之遗意。 《闽书》:王安中寓居长乐,采樵行歌,自号皆山樵者。文庙时修《永乐大典》,郑定、高廷礼交荐之,强起至京,年六十馀矣。同郡王称戏谓曰:「君无以会稽章绶故来耶?」恭答曰:「山中斧柯,幸自无恙。」《大典》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就归,益徜徉丘壑,足迹殆遍。有诗数十卷。庐陵解缙称其布衣萧然,不慕荣宠,强起决去,若朝阳孤凤。 《国雅》:王安中思多凄怨,托喻颇深。如《塞下》云:「嘶马边尘黑,鸣笳陇日昏。」《昭君》云:「身随胡地远,心是汉宫愁。」 《寒村》云:「古路无行客,闲门有白云。」《鹧鸪》云:「长沙有迁客,莫向雨中啼。」《老马》云:「只今弃掷寒郊路,犹自悲鸣向主人。」读此例数篇,俱堪泪下。 徐渤《闽画记》:赵景哲工水墨山水,师法二米。王恭题其画云:「濡毫不见米南宫,墨客犹传宝晋风。应有离忄罥何处著?尽随残雨上青枫。」可以知其风旨矣。 田按:安中诗亦是唐调,设色选声,妙极镕匠,与王虚舟可抗行,二人品次,在子羽之下,漫士之上。安中以六十出山,旋投牒归,其《咏白头翁》云:「竹下棠梨花渐稀,白头相对语依依。五陵年少多金弹,莫恋残春忘却飞。」可谓善于自喻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诸暨人。永乐十年进士,官翰林编修,以疾致仕。正统间起为按察佥事,提督学政。为人践履笃实,文学优美,所至士心悦服。
维基
王钰(1383年—?),字孟坚,号葵轩。浙江诸暨人,探花。永乐九年(1411年),乡试中举。永乐十年(1412年),壬辰科会试第三名,殿试又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之后升任修撰。宣德元年,出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之后参与修撰《明实录》,因病归乡。宣德十年,经礼部尚书胡濙举荐,出任宣德十一年的会试同考官。正统元年,又经杨士奇举荐,出任江西按察佥事,提督学政。两年后引退致仕。

人物简介

全粤诗·卷一二四
王知谦,一名晓,字鲁夫,号菊堂。明初东莞人。为东莞鳌台王氏七世祖。事见《鳌台王氏族谱》。
王偕 朝代:元末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诸城人,字叔与,自号荻溪翁。官昆山学教授。元亡不仕,居荻溪西。善绘事。有《荻溪集》。

人物简介

简介
字道渊,号混然子,元末明初道士,江西南昌修水县人。以修内丹为主。有《太上升元消灾护命妙经》、《黄帝阴符经夹颂解注》、《崔公入药镜注解》、《崔公入药镜注解》、《三天易髓》、《太上老君说常清净妙经》、《还真集》和《道玄篇》。
王骥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王骥(14世纪—15世纪),字德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人。王骥是永乐九年(1411年)辛丑科举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成进士,获授刑部主事,改任工部,升贵州按察司副使。他为官清廉,自号介庵冰檗,四十馀年如一日;在任时曾向家人出示「床头仅有公孙被,囊内浑无子母钱」之句,在任内去世,有《介庵集》流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3—1457 【介绍】: 明保定府束鹿人,字千之,初名强。永乐十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持廉奉法。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历大理寺卿,迁右都御史,镇守陕西,进左都御史。景泰改元,召学院事。官至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为人有城府,廷臣无敢干以私,然中实柔媚。议奉迎英宗还京时,厉声言上皇未必能还;后又率先赞成景帝以己子为太子。及英宗复辟,言官诬劾文与于谦谋立外藩,按问无迹,仍同斩于市。
维基
王文(1393年—1457年),字千之,号简斋,原名王强,直隶束鹿县人(今河北辛集)。永乐辛丑进士。景泰间官至东阁大学士兼谨身殿大学士。英宗复辟后与于谦同被问斩。王文之父王绪,原籍霍丘(今安徽省霍丘县),入赘束鹿彭家庄(今属河北辛集市辛集镇),在村中开办私塾,并行医济人。王强为家中第三子。永乐十九年(1421年),王强中进士,授监察御史。宣德十年(1435年)十二月,真定卫军张普祥利用白莲教“以妖书惑众”,自称“七佛祖师”,派遣党徒在河南、山东、山西、北直隶等处度人,约定“先取彰德城,以次攻夺诸城”,形成反朝廷骚动,事败后被诛。其间,王强受命审理“张普祥案”,结案后,宣德皇帝钦赐王强更名为“王文”。英宗即位后,王文历任陕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兼宁夏巡抚、大理寺卿、右都御史、左都御史。“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瓦剌俘虏。英宗之弟郕王即位,是为代宗。王文被征召入京掌管都察院事务。景泰三年(1452年),加太子太保。不久,经高谷推荐及宦官王诚帮助,代宗诏王文入阁,任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执掌文渊阁。二品大臣入内阁,自王文始。历加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大学士。传闻瓦剌要释放英宗回京,群臣商议奉迎还朝礼仪。王文时任都御史,厉声道:“公等谓上皇果还耶?也先不索土地、金帛而遽送驾来耶?”众人一向畏惧王文,都因惊愕而不再商议。景泰帝有病,群臣欲复立沂王为太子。王文认为上意不可知,仅上疏请求早立太子。朝廷内外纷纷传闻王文和宦官王诚计划迎立襄王之世子为储。景泰八年(1457年),都御史徐有贞、武清侯石亨、宦官曹吉祥等,趁代宗卧疾南郊,发兵拥立英宗复辟。英宗复辟后,石亨和曹吉祥等唆使言官弹劾王文伙同于谦等人谋立外籓。王文据理有力地辩驳道:“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言辞激昂壮烈。于是逮捕了车驾主事沈敬进行讯问,确实没有动用牌、符的证据。但仍判于谦和王文阴谋未遂,因此把王文和于谦同斩于西市。王文的儿子都被充军到边疆。王文之死,人们皆知其冤,但因其人品颇受争议,因而不若于谦被世人所鸣冤。成化五年(1469年)王文之子王宗彝(原名王伦),伏阙替父陈冤,宪宗皇帝予以平反,特进太保,谥毅悯。
王暹 朝代:明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5—1464 【介绍】: 明浙江山阴人,字景旸,号慎庵。永乐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刑部主事,累官右都御史,巡抚河南、湖广。所至辄疏兵荒之余民生艰苦状,乞罢年例及减租税,为言官所劾,致仕。
维基
王暹,浙江山阴县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进士出身。永乐十六年,登戊戌科进士,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授监察御史,官至右副都御史。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八
逵,字公逵,号云溪,嘉兴人。永乐甲午举人。宣德初,官襄阳卫经历,有《南溪吟卷》、《管窥集》、《云溪遗稿》。
明诗纪事·乙签·卷十
逵字公逵,嘉兴人。永乐甲午举人,官襄阳卫经历。有《南溪吟卷》、《管窥集》、《云溪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397—1452 【介绍】: 明浙江仙居人,名唐,以字行,改字文通,号节斋。永乐十六年进士。宣宗时召试见赏,预修实录。正统十三年迁礼部侍郎,景泰初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
维基
王一宁(?—1452年),明朝官员。永乐十六年(1418年)中进士,景泰二年(1451年)十二月庚寅,礼部左侍郎王一宁、祭酒萧镃兼翰林学士,直文渊阁,预机务。景泰三年(1452年)四月晋太子少师。景泰帝赐陈循、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五十两,让他们支持立皇子朱见济为太子。夏五月甲午,废皇太子朱见深(明英宗子)为沂王,立皇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废皇后汪氏,立太子母杭氏为皇后。封上皇子朱见清荣王,朱见淳许王。大赦天下。秋七月壬寅,王一宁卒,谥号文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