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夫人裙带(夫人裙帶)  拼音:fū rén qún dài
宋蔡卞之妻,为王安石的女儿,人们讥其以妻族关系而得官。见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三。
《國語辭典》:断烂朝报(斷爛朝報)  拼音:duàn làn cháo bào
断烂,残缺陈腐。朝报,朝廷的公报,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章奏之类。王安石戏称《春秋经》只有简略要闻而缺乏事情的原委本末,如同断烂朝报。见《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后指陈腐杂乱,缺少价值的记载。元。王恽〈编年纪事序〉:「若笔之无所用,则上下数千载事绩,特断烂朝报耳。」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三。历史。东华录》:「阅东华录,此书绝无触碍,而所记大事,往往不具首尾,错杂漏缺,全无体裁,真断烂朝报也。」
《漢語大詞典》:护法善神(護法善神)
宋 吕惠卿 的别称。 宋 王安石 行新法,及罢相, 吕惠卿 代之,守其成法,故称。宋史·王安石传:“ 吕惠卿 服闋, 安石 朝夕汲引之,至是,白为参知政事,又乞召 韩絳 代己。二人守其成模,不少失,时号 絳 为‘传法沙门’, 惠卿 为‘护法善神’。”参见“ 护法神 ”。
《漢語大詞典》:护法神(護法神)
护卫佛法的天神。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诸化菩萨及护法神镇守其门。”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塞上六歌:“二曰 作嘛知 , 文殊 之护法神。”
《漢語大詞典》:答司马谏议书
散文篇名。北宋王安石作。司马谏议:即“司马光”,当时任右谏议大夫,曾写信指责作者的变法举措。篇中对司马光加给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谏”四个罪名逐一作了反驳,并批评士大夫阶层的因循守旧,表明坚持变法的决心。言辞犀利,针锋相对,是古代的驳论名篇。
《国语辞典》:春色恼人(春色恼人)  拼音:chūn sè nǎo rén
春日美好的景色,反惹人烦恼。宋。王安石〈夜直〉诗:「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干。」
《漢語大詞典》:泊船瓜洲
诗篇名。北宋王安石作。全文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国语辞典》:失而复得(失而复得)  拼音:shī ér fù dé
失去后再获得。宋。王安石〈原过〉:「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
《国语辞典》:盛衰兴废(盛衰兴废)  拼音:shèng shuāi xīng fèi
比喻世事兴盛衰微的变迁。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宋。西湖老人〈繁胜录叙录〉:「桑海之馀,获睹秘籍,益不能无盛衰兴废之感矣。」
《漢語大詞典》:三不足畏
宋 王安石 为变法而指出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简称“三不足畏”。见宋史·王安石传。 清 钱谦益 《〈春秋匡解〉序》:“自 王氏 之新学与新法并行,首絀春秋,以伸其三不足畏之説。”参见“ 三畏 ”。
《漢語大詞典》:三畏
儒家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漢語大詞典》:三鹿为奔(三鹿爲犇)
宋 刘攽 戏谑 王安石 之语。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三十:“ 王荆公 喜説字,至以成俗。 刘贡父 戏之曰:‘三鹿为麄,鹿不如牛;三牛为犇,牛不如鹿。’谓宜三牛为麄,三鹿为犇,若难于遽改,欲令各权发遣。 荆公 方解纵绳墨,不次用人,往往自小官暴据要地,以资浅皆号权发遣,故并謔之。”按,麄同麤,即“粗”字;犇即“奔”字,各与 荆公 説字之义相戾;故戏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