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馆陶人。始名万,后名炎,一说后名颢。居王屋山,号王屋山人。肃宗上元元年登进士第。爱文好古,浪迹不仕。尝自寻访李白,数千里不遇。乘兴游台越,经永嘉,观射公石门。后于广陵与白相见。白作诗赠之,并尽出其文,命万为集,是为《李翰林集》。后仕为兼御史中丞。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不详。原名万,又名炎,后改名颢,聊城(今属山东)人。曾隐于王屋山,自号王屋山人。久慕李白名,因于玄宗天宝十二载(753)至梁园、东鲁、吴越等地寻访之。翌年春,相会于广陵,同舟入秦淮,游金陵。李白尽出诗文,请颢编集。与李颀友善,颀有《送魏万入京》,时在颢登第以前。肃宗上元元年(760),进士及第(《登科记考》卷九系魏颢登第于天宝十三载,误)。二年,编成《李翰林集》,且为作序。生平散见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封氏闻见记》卷八、《唐诗纪事》卷二二。《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3首。
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三
颢。开元中进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嘉善人,字孝峙,初名畹。布衣。读书过目成诵。作诗多奇句,邑诸生顾艾介绍于魏大中,大中读其诗,大为钦佩,特起揖之。为人亦慷慨有气节。有《草贤堂词》。
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屋,字孝峙,初名畹,字兰九,嘉善人,有《学可斋诗笺》。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孝峙,初名畹,字兰九,嘉善人,有《学可斋诗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07—1587 【介绍】: 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月麓,一字玄超,号王屋山人。博览群书,以太学生游南都,与何元朗、黄淳甫等赋诗染翰,才情蕴藉。嘉靖中官浙江按察司知事、布政司经历,不能为小吏俯仰,投劾而归。有《诗苑繁英》、《司马书法》、《楚骚绮语》、《唐诗类苑》、《彤管新编》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月鹿,一字玄超,松江华亭人。由太学生官浙江布政司经历。有剪䌽、翔鸿、听莺、避暑、题桥、猗兰、击辕、佩剑、林栖、隐仙、秀林新草诸集。

人物简介

明刻黄鹤楼校集注
朱期至,字子得,明代蕲水人,进士。余不详。
维基
朱期至(1547年—1587年),字子得,号王屋,湖广黄州府蕲水县人,弓兵籍。湖广乡试第二十六名。万历二年(1574年)甲戌科进士第二甲第四十七名。历官河南怀庆府知府。
黄元功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黄元功(?—1641年),字伯谦,号王屋,晚号默斋,直隶顺德府邢台县人。性刚正,弱冠应童子试,而邑郡院三试皆首取。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顺天乡试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考选庶常,须有所需有语之者,笑而弗应。筮仕定远令,仅月余,因地方事与巡方使者忤,引疾归。起改归德府教授,士多游宴侈靡,疏于经学,立睢阳社,聚士子讲业,耳提面命,甲乙其文,一郡大雅。督学使者尚严切,启径窦条不便六事,上之,使者惮焉。移国学助教,例当迁部曹,宁滞而让同官先迁。后转户曹,按次榷临清税,有杨某督储宁武,宁武会兵变,杨滇人也,父母老,欲辞官,公请于大司马,代杨差宁武,杨差临清,人高其谊。粮储积弊,解官放粮召买,廉得其实,革正之,士饱于伍,马腾于厩。著要言八条,后入矜式。督抚耿公疏荐可为备兵使,铨部待求而后覆曰:岂可求也。又引疾归。家居一年不补,同年平田公语之曰:主上知君久矣,每问黄员外未见何也。君当起以副上知。始矍然补原职,转郎中,越年余,升汝宁府知府。时汝宁荒旱,盗贼充斥,以抚字寓,保障解散,当斩馘,整战具,练兵丁,修城壕,设烽堠,流寇两犯城下,御破遁去。市渠驱身隶崇藩,往往害诈百姓,控告不敢,知而捕杖之,违崇藩意,疏劾,遂镌一级,补两淮运副,后升岷王府长史,耻曳裾王门,不任而卒。
叚国璋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段国璋(?—1661年),号王屋,河南怀庆府济源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出于济源知县史记言门下,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河南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莱州府推官,多所平反。天启中官工科给事中,升户科都给事中,值庄烈帝初立,疏劾吏部尚书周应秋,逆阉虽诛,红案未定,朝议以崔呈秀发锦衣田尔耕讯,国璋争之曰:以田审崔,是何异以崔审崔也。一时以为确论。崇祯元年九月,升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二年四月以阉党被削籍。济邑旧有土城,岁久倾圮,流寇由晋入豫,邑当其冲,国璋时归里,甃之以砖,贼至,登陴固守,邑西北连亘太行,与河内接境,饥民起为盗,窟穴其中,河内令王汉思剿之,苦乏饷,国璋倾赀犒师,卒平众盗,两邑获安。明亡入清,以荐起任大理寺左寺正,顺治四年三月,升通政使司左参议,五年八月升右通政,七年三月升太常寺卿,八年奉旨祭告济渎,锦衣归里,时人以为荣,门人有登显仕者,未尝干以私,乡里有不便者,嘿解之,终亦不与人言。八年八月,以加上皇太后尊号覃恩,加工部左侍郎,时以兵饷不足,议增豫省漕粮十万,亟言于司农,罢之。十年二月,以年老致仕。十八年卒,赐祭葬如例。康熙五年祀乡贤。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王屋,兰阳人。崇祯辛未进士,官滋阳知县有集
维基
王厈(1607年—1640年),字王屋,号玉锚,河南开封府兰阳县人,明末政治人物。天启元年(1621年)辛酉科河南乡试举人,崇祯四年(1631年)辛未科进士。刑部观政,五年(1632年)授山东滋阳县知县,六月视事,上任二十日,因鞭打鲁王府宗室,被鲁王和御史弹劾,革职下狱,遣戍睢州卫。崇祯十三年上疏自辩,不久去世,年三十四。爱好戏曲,曾经亲自扮演旦角,登场唱戏,下台后对客人自称“奴家王厈”。现有《王王屋遗稿》二卷存世。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國語辭典》:阳台(陽臺)  拼音:yáng tái
1.楼房的平台。有栏杆,可在此晒衣物,或登眺、乘凉。
2.语出《文选。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为男女合欢的处所。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人去阳台,云归楚峡。」《聊斋志异。卷四。狐谐》:「既不赐见,我辈留宿,宜勿去,阻其阳台。」也称为「巫山」。
3.山名。在湖北省汉川县南。一说在四川省巫山县境。
《漢語大詞典》:王屋
(1).王者所居之屋。史记·周本纪:“﹝ 武王 ﹞既渡,有火自上復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曰:“王屋,王所居屋。”
(2).山名。在 山西省 阳城 、 垣曲 两县之间。山有三重,其状如屋,故名。书·禹贡:“ 厎柱 、 析城 ,至于 王屋 。” 唐 卢照邻 《郑太子碑铭》:“左右原野,表里山河。 析城 、 王屋 , 汾川 帝歌。” 清 孔广森 《转连珠》之二:“然而 太形 王屋 , 愚公 之山或移。”
(3).相传 黄帝 曾访道于 王屋山 ,故以泛指修道之山。 唐 王维 《送张道士归山》诗:“先生何处去? 王屋 访 茅君 。” 清 宋琬 《祭沉少参岫阳》诗:“言将归 王屋 ,终老营菟裘。”
《國語辭典》:天坛(天壇)  拼音:tiān tán
1.古代帝王祭天的高台。《宋书。卷一六。礼志三》:「光武建武中,不立北郊,故后地之祇,常配食天坛,山川群望皆在营内,凡一千五百一十四神。」
2.地名。位于北平市正阳门外大祀殿之南。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之处。
《国语辞典》:济水(济水)  拼音:jǐ shuǐ
河川名。源出河南省济源县王屋山,南流注入黄河。也称为「沇水」。
《国语辞典》:慷慨仗义(慷慨仗义)  拼音:kāng kǎi zhàng yì
意气昂扬,秉持公理正义。《醒世恒言。卷三七。杜子春三入长安》:「天不生无禄之人,地不长无根之草,难道你这般汉子,世间就没个慷慨仗义的人周济你的?」明。莫如忠〈故浙江按察司知事王屋张公墓志铭〉:「里中有不平事,慷慨仗义直之,不得,则或终夜咄咄忘寐。」
《国语辞典》:愚公之居  拼音:yú gōng zhī jū
(歇后语)开门见山。北山愚公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故开门就见到山。比喻直截了当,毫不隐瞒。如:「你就豪爽一点,愚公之居──开门见山,别吞吞吐吐了。」
《漢語大詞典》:柏谷山
在今 山西省 长治市 北,与 太行山 、 王屋山 相接。因山多柏树,故称。相传为 神农 尝百谷处。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西四·潞安府》:“ 柏谷山 :府东北十三里,山多柏树,一名 百穀山 。俗传 神农 尝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