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王符缝掖
 
缝掖贵

相关人物
王符


《后汉书》卷四十九〈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王符〉~630~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馀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后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顷,又白王符在门。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而还,与同坐,极欢。时人为之语曰:「徒见二千石,不如一缝掖。」言书生道义之为贵也。符竟不仕,终于家。

简释

缝掖贵:指礼待儒生贤士。唐高适《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


例句

邹阳长裾,王符逢(缝)掖。 李瀚 蒙求

乃知缝掖贵,今日对诸侯。 高适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

从来贵缝掖,应是念穷途。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典故 
潜夫论

相关人物
王符


《后汉书》卷四十九《王符传》
王符字节信,安定临泾人也。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窦章、张衡、崔瑗等友善。安定俗鄙庶孽,而符无外家,为乡人所贱。自和、安之后,世务游宦,当涂者更相荐引,而符独耿介不同于俗,以此遂不得升进。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馀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

例句

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

一片白葛巾,潜夫自能结。 刘言史 葛巾歌

为问潜夫空著论,如何侍从赋甘泉。 司空曙 过卢秦卿旧居

却掌山中子男印,自看犹是旧潜夫。 戴叔伦 敬酬陆山人二首之二

不似本宗疏二教,许过云壑访潜夫。 李涉 酬举生许遇山居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杜甫 偶题

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一

行看软轮起,未可号潜夫。 权德舆 过隐者湖上所居

腰章非达士,闭阁是潜夫。 羊士谔 资阳郡中咏怀

丛兰齐稚子,蟠木老潜夫。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

典故
相关人物
王充
 
王符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韩愈十一·后汉三贤赞三首〉~5642~
王充者何?会稽上虞。本自元城,爰来徙居。师事班彪,家贫无书。阅书于肆,市肆是游。一见诵忆,遂通众流。闭门潜思,《论衡校释》以修。为州治中,自免归欤。同郡友人,谢姓夷吾。上书荐之,待诏公车。以病不行,年七十馀。乃作《养性》,一十六篇。肃宗之时,终于永元。王符节信,安定临泾。好学有志,为乡人所轻。愤世著论,《潜夫》是名。《述赦》之篇,以赦为贼;良民之甚,其旨甚明。皇甫度辽,闻至乃惊。衣不及带,屣履出迎。岂若雁门,问雁呼卿。不仕终家,吁嗟先生。仲长统公理,山阳高平。谓高干有雄志而无雄才,其后果败,以此有声。ㄈ傥敢言,语默无常,人以为狂生。州郡会召,称疾不就,著论见情。初举尚书郎,后参丞相军事,卒不至于荣。论说古今,发愤著书,《昌言》是名。友人缪袭,称其文章,足继《西京》。四十一终,何其短耶,呜呼先生!
《小学绀珠》卷六〈名臣类下〉
三贤(五代):桑维翰、李涛、王朴。王元之〈怀贤诗〉。……三贤:谢绛、范仲淹、孙甫。宋循州,皆号循吏,翰林学士贾黯邓人也,创三贤堂于百花洲。……曾肇、刘攽、孔文仲。东坡〈和三舍人诗〉:「三贤起江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85—162 【介绍】: 东汉安定临泾人,字节信。少好学,有志操,与马融、张衡等友善。耿介不同于俗,终生不仕。著《潜夫论》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得失,议论治国富民之道。
符璘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沂州临沂人,字元亮。符令奇子。初为田悦将,后降马燧,拜特进,封义阳郡王。李怀光反,从燧征讨有功,入朝为辅国大将军。居环卫十三年。卒年六十五。

人物简介

全唐诗续补遗
诉,字符直,临潭人。父晟,德宗时平朱泚,收复京师,以功累官至司徒,封西平王,卒谥忠武。诉有筹略,善骑射。元和中以讨吴元济,为唐邓节度使。居半岁,雪夜入蔡州,擒元济,淮西平。历山南东道节度使,封凉国公。以破李师道,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官至太子少保,卒谥武。晟十五子,愿、宪、诉最有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98—975 【介绍】: 宋初陈州宛丘人,字冠侯。年十三,能骑射。后唐天成三年,以吉州刺史讨王都于定州,大破契丹于嘉山。后晋时从李守贞讨平青州杨光远,移镇许州,封祁国公。开运中击溃围攻阳城之辽军,改武宁军节度、同平章事。历后汉至后周,累官天雄军节度,封魏王。入宋,加守太师。太祖天宝二年,移凤翔节度。后被劾罢。有谋善战,赏赐悉分给士卒,故人乐为之用。辽人甚畏之,称为“符王”。
《国语辞典》:王符  拼音:wáng fú
人名。字节信,生卒年不详,东汉临泾(今甘肃省镇原县南)人。好学,有志操,隐居著《潜夫论》,评论政治风俗,语多警切。
《国语辞典》:潜夫论(潜夫论)  拼音:qián fū lùn
书名。东汉王符撰,十卷,三十五篇,合叙录为三十六篇。内容为评论当时政治得失,反对谶纬迷信。因其隐居著书,不欲章显其名,故名其书为《潜夫论》。
《漢語大詞典》:疾世
憎恶世俗。 汉 王充 论衡·非韩:“性行清廉,不贪富贵,非时疾世,义不苟仕。”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蒋夔赴代州学官》:“ 代 北诸生渐狂简,牀头杂説为爬梳。归来问鴈吾何敢,疾世 王符 解著书。”按, 东汉 王符 一生隐居著书,讥评时政得失,故云。
《国语辞典》:礼义生于富足(礼义生于富足)  拼音:lǐ yì shēng yú fù zú
衣食富足则重礼义。汉。王符《潜夫论。爱日》:「孔子称庶则富之,既富则教之。是故,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宋。卫泾〈潭州劝农文〉:「奸宄起于贫穷,礼义生于富足。故愿父老转相告语,率其子弟勤身从事。」
《国语辞典》:偷世窃名(偷世窃名)  拼音:tōu shì qiè míng
形容欺骗世人,盗取名誉。汉。王符《潜夫论。务本》:「今多务交游以结党助,偷世窃名以取济渡。」也作「盗名欺世」。
《国语辞典》:一弛一张(一弛一张)  拼音:yī shǐ yī zhāng
比喻宽严并济,劳逸互补。参见「一张一弛」条。汉。王符《潜夫论。衰制》:「此一弛一张,以今行古,以轻重尊卑之术也。」唐。冯用之〈权论〉:「一弛一张,天道乃长,一惩一劝,天道乃远。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国语辞典》:忧国哀民(忧国哀民)  拼音:yōu guó āi mín
忧虑国事,哀怜百姓。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会坐朝堂,则无忧国哀民恳恻之诚,苟转相顾望,莫肯违止。」也作「忧国恤民」。
《國語辭典》:吠形吠声(吠形吠聲)  拼音:fèi xíng fèi shēng
一只狗看见人吠叫,其他的狗也跟著叫。比喻世人不辨真伪,盲目附和传说。也作「吠影吠声」。
《漢語大詞典》:潜夫(潛夫)
隐者。 清 方文 《从子子唯园中作》诗:“勿使衡门延俗客,每将疑义问潜夫。” 清 金农 《题卖饼家壁》诗:“葱肆浆房半故儒,康衢卖饼亦潜夫。”
分類:隐者
《漢語大詞典》:三贤(三賢)
(1).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参见“ 三贤十圣 ”。
(2).三个贤人。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 方魁 与同榜 方登 、 方吉 ,皆 唐 诗人缺唇处士 方干 之后,与 严子陵 、 范文正公 为钓臺三贤。” 明 瞿佑 归田诗话·乐天晚年:“ 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 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 、 苏东坡 祠之。” 沈砺 《展张苍水墓》诗:“ 于 墓 岳 祠分鼎足, 西湖 一勺峙三贤。”
《漢語大詞典》:三贤十圣(三賢十聖)
佛教语。《仁王经》所说大乘修证阶次中居于十信位与妙觉位之间者。三贤指虽得相似之解而未脱凡夫之性的住、行、向三位。十圣指已发大智而舍凡夫之性的十地菩萨。《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忍中行,唯佛一人能尽原。”《仁王经·菩萨教化品》:“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