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容贤(容賢)
容纳贤人。《孔子家语·贤君》:“有士曰 庆足 者, 卫国 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 王肃 注:“言其所以退者,欲以容贤於朝。”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文集〉序》:“拔奇取异,兴微继絶,望侧阶而容贤,候景风而式典。”
《漢語大詞典》:记闻(記聞)
(1).记述所闻。史记·封禅书:“厥旷远者千有餘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闕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孔子家语·六本》:“记闻而言,无务多説。” 王肃 注:“但记所闻而言,言不出説中,故不可以务多説。” 清 陈仪 《康熙六十年颁历拟礼部请上尊号疏》:“於时书契未开,灵蹟丕显,千世而后,犹可记闻。”
(2).记事与见闻。 元 袁桷 《邓淳翁〈春秋集传〉序》:“夫因义例以明圣人之意,惧义与例不得而尽,广其记闻,不烛於理,则事益无以自附。”亦指记诵与见闻。 清 沈德潜 《蒋先生传》:“其於学有心得,不专恃记闻浩博也。”
《漢語大詞典》:愚冥
(1).愚蠢蒙昧。《孔子家语·大婚》:“﹝ 鲁哀公 ﹞曰:‘寡人且愚冥,幸烦子之於心。’” 王肃 注:“言惷愚冥暗也。” 唐 韩愈 《论佛骨表》:“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天乎,天乎!何愚冥至此!”
(2).指愚昧的人。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释道·废佛氏:“礼部尚书 夏言 以殿中有佛像及佛骨、佛头、佛牙等,乃建议请勅有司俱瘞之中野,以杜愚冥之惑。”
《國語辭典》:啍啍  拼音:tūn tūn
1.迟重缓慢的样子。《诗经。王风。大车》:「大车啍啍,毳衣如璊。」
2.多言。《孔子家语。卷一。五仪解》:「无取啍啍,捷捷贪也,钳钳乱也,啍啍诞也。」
《漢語大詞典》:六关(六關)
(1).六个关卡。左传·文公二年:“ 仲尼 曰: 臧文仲 ,其不仁者三,不知者三。下 展禽 ,废六关,妾织蒲,三不仁也。” 杜预 注:“ 塞关 、 阳关 之属凡六关,所以禁絶末游,而废之。”一说关卡名。《孔子家语·颜回》:“ 孔子 曰:‘下 展禽 ,置 六关 ,妾织蒲,三不仁。’” 王肃 注:“ 六关 ,关名。 鲁 本无此关, 文仲 置之以税行者,故为不仁。《传》曰‘废六关’,非也。”
(2).指作诗应把握的六个主要之点。 元 范梈 木天禁语·六关:“篇法、句法、字法、气象、家数、音节。右一篇诗成,必须精研,合此六关方为佳。”
《漢語大詞典》:贲帛(賁帛)
指帝王尊贤礼士所赐与的束帛。语本易·贲“賁于丘园,束帛戔戔。” 王肃 注:“失位无应,隐处邱园,盖蒙闇之人,道德弥明,必有束帛之聘也。” 唐 元稹 《谢恩赐告身衣服并借马状》:“忽降天书,乍乘云驥,颁衣焕目,賁帛盈庭。”《旧唐书·文苑传序》:“爰及我朝,挺生贤俊, 文皇帝 解戎衣而开学校,饰賁帛而礼儒生。”
《漢語大詞典》:修本
犹溯源。《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燔燎羶薌,所以报魄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王肃 注:“民能不忘其所由生,然后能相爱也。上下谓尊卑,用情谓亲也。” 唐 司空图 《与惠生书》:“今遇先生,俾僕得以尽论,顾修本讨源,然后次第及於济时之机也。”
分類:溯源王肃
《國語辭典》:捷捷  拼音:jié jié
形容行动敏捷。《诗经。大雅。烝民》:「征夫捷捷,每怀靡及。」
《漢語大詞典》:相疾
谓急于互相激励劝勉。《孔子家语·颜回》:“ 颜回 问於 孔子 曰:‘小人之言有同乎君子者,不可不察也!’ 孔子 曰:‘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故君子为义之上相疾也,退而相爱;小人於为乱之上相爱也,退而相恶。’” 王肃 注:“相疾,急欲相劝,令为仁义。”
《漢語大詞典》:隐道(隱道)
(1).隐遁的缘由。 汉 扬雄 《法言·渊骞》:“或曰:‘隐道多端。’曰:固也!圣言圣行,不逢其时,圣人隐也。贤言贤行,不逢其时,贤者隐也。谈言谈行,而不逢其时,谈者隐也。”
(2).不求仕进以保持名节的处世态度。《孔子家语·三恕》:“隐道宜行然亦不忍。今欲身不穷,道亦不隐,为之有道乎?” 王肃 注:“世乱则隐道为行,然亦不忍为隐事。”
《國語辭典》:席次  拼音:xí cì
1.座位的次序。如:「入场后请按照指定的席次入座。」《孔子家语。卷八。问玉》:「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
2.政治团体在议会中所占的座位,藉以表示当选的人数。如:「这次选举,执政党较上次丧失了不少席次。」也作「席位」。
《漢語大詞典》:小共
亦作“ 小拱 ”。小法。《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庞。” 毛 传:“共,法。”《孔子家语·弟子引》:“ 孔子 和之以文,説之以诗曰:‘受小拱大拱,而为下国骏庞。’” 王肃 注:“拱,法也。”
谓少与相聚。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非意所钦重者,而来戏调蚩笑友人之闕者,但莫应,从小共转至于不共;亦勿大求矜,趋以不言答之。”
《漢語大詞典》:乱家(亂家)
(1).扰乱家邑;败坏家族。墨子·兼爱上:“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汉 焦赣 《易林·随之讼》:“长舌乱家,大斧破车。”
(2).指儒家之外的各学派。荀子·解蔽:“昔宾孟之蔽者,乱家是也。” 王先谦 集解引 俞樾 曰:“乱家,包下文诸子而言。”
(3).伦常败坏的家庭。《孔子家语·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乱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恶疾子者,丧父长子者。” 王肃 注:“乱家子,谓其乱伦。”
《漢語大詞典》:驯德(馴德)
(1).犹俊德。圣德,大德。史记·五帝本纪:“能明驯德,以亲九族。”按,书·尧典作“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2).顺从德化。《孔子家语·好生》:“四海承风,畅於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 王肃 注:“驯,顺。”
(3).美德。 宋 王安石 《枢密使张昇封赠三代制》之三:“嬪于令人,躬有驯德。”
《漢語大詞典》:大域
大略;梗概。《孔子家语·入官》:“故君子南面临官大域之中而公治之。” 王肃 注:“大域,犹辜较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人心不欢则慼,不慼则欢,此情志之大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