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东汉人。王磐子。磐死洛阳狱,肃复出入北宫及王侯邸第。及郭后卒,有谓肃等受诛之家,恐与诸王为乱。光武帝遂收捕诸王宾客,更相牵引,死者以千数。
刘肃 朝代:东汉

人物简介

维基
刘肃(?—125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孙,东海恭王刘彊孙,东海靖王刘政子。谥号东海顷王,永元十五年(103年)至延光四年(125年)在位,共23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5—256 【介绍】: 三国魏东海郯人,字子雍。王朗子。司马昭妻父。魏文帝时任散骑黄门侍郎,累迁侍中、太常、中领军,加散骑常侍。明帝时上疏请备蓄积而息疲民,省徭役而勤稼穑。善贾逵、马融之学,而不好郑玄。综合诸家之说,遍注群经,不分今古文。所注《》、《》、《三礼》、《左传》、《论语》,均有清人辑本。又伪造《孔子家语》及解。
全三国文·卷二十三
肃字子雍,朗长子,黄初中为散骑黄门侍郎;太和中拜散骑常侍;青龙末领秘书监,兼崇文观祭酒;正始初出为广平太守,征拜议郎,寻为侍中,迁太常;后为光禄勋,迁中领军,加散骑常侍。甘露元年卒,谥景侯。有《》、《》、《论语》、三礼、左氏解,及撰定父朗所作《易传》,皆列于学官。又有《圣證论》十二卷,《家语解》二十一卷,《政论》十卷,集五卷。
王观 朝代:曹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260 【介绍】: 三国魏东郡廪丘人,字伟台。曹操召为丞相文学掾。魏文帝时,为南阳、涿郡太守,有治绩。明帝时,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刚直守法。官至司空,封阳乡侯。卒谥肃。
全三国文·卷三十六
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曹公召为丞相文学掾,历高唐、阳泉、酂、任四县令。文帝受禅,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涿都太守。明帝时为治书侍御史,太尉司马懿请为从事中郎,迁尚书。齐王时出为河南尹,徙少府,又徙太仆,行中领军,封关内侯,复为尚书,加驸马都尉。高贵乡公时封中乡亭侯,加光禄大夫,转右仆射,陈留王即位,进封阳乡侯,迁司空。卒,谥曰肃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64—501 【介绍】: 北魏琅邪临沂人,字恭懿。王导后人。仕南齐为秘书丞。孝文帝太和十七年,父兄为齐武帝所杀,乃奔魏。在魏甚得孝文帝器重,授大将军长史。以破齐将裴叔业功,进号镇南将军。孝文帝死,受遗命为尚书令,依江南制度定九品官制。宣武帝时,累封昌国县侯,官至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扬州刺史。卒谥宣简。
全后魏文·卷四十六
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齐左仆射、雍州刺史奂子。永明中,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以父及兄弟皆坐罪诛,来奔。孝文以为辅国将军、大将军长史,进号平南将军。除豫州刺史、扬州大中正,进号镇南将军,封汝阳县子。坐刘藻等败降、号平南将军。宣武即位,以遗诏进尚书令,拜车骑将军,封昌国县侯。出为扬州刺史,镇寿春。景明二年卒,赠侍中、司空公,谥曰宣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宗室,字肃之。陈文帝子。文帝天嘉六年封晋安王,为吴郡太守。时年十余。能留心政事。历仕尚书左仆射、中卫将军、右光禄大夫。陈亡,入长安。隋炀帝大业初为成州刺史,太常少卿。
王肃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六九四九
王肃,开禧初为武举发解人。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五之二九。

人物简介

维基
王肃(1436年—?),字崇恭,江西临江府新喻县人,民籍。进士出身。江西乡试第二十六名。成化八年(1472年)壬辰科会试第一百三十二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六十一名。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74—1544 【介绍】: 明河南仪封人,字子衡,号平厓,又号浚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兵科给事中。以丁忧去。正德初,服满至京,以忤刘瑾,谪亳州判官。后召为御史。嘉靖初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迁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减进贡快船数,革除大胜等关守臣借稽察谋利等。入为左都御史,言南京守备权太重,不宜由徐氏世袭,遂解魏国公徐鹏举兵柄。加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以左都御史理都察院事。以督团营与郭勋共事,不能有所振饬。勋被劾,廷相竟斥为民。博学好议论,以经术称。反对朱熹“理先于气”之说,以为“天地未生,只有元气”。对王守仁“致良知”之说,亦有所批评。工诗文,与李梦阳、何景明等称“前七子”。有《王氏家藏集》、《内台集》、《慎言》、《雅述》等。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衡,仪封人。弘治壬戌进士,选庶吉士,改吏科给事中,历官都察院右都御史,进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院事,加太子太保。谥肃敏。有家藏、内台二集。
明诗纪事·丁签·卷三
廷相字子衡,仪封人。弘治壬戌进士,选庶吉士,改兵科给事中。以言事谪判亳州,改高淳知县,召为御史,巡按陕西。被诬下狱,谪赣榆丞,迁宁国同知。历四川佥事、山东提学副使、右布政使,迁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入为兵部侍郎,迁南兵部尚书,召拜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提督团营,仍掌院事。加太子少保,进太子太保,坐事斥为民,卒。隆庆初复官,赠少保,谥肃敏。有《家藏集》五十六卷、《内台集》七卷。 (《艺苑卮言》:王子衡诗如外国人投唐,武将坐禅,威仪解悟中不免露抗浪本色。 《国史唯疑》:王廷相南昌行云:「白州若子中台长,何用文章谀新莽。」白洲,李士实也。士实既叛被执,见伍文定不跪,伍怒挞之二十,创死,年逾七十矣。昔人嘲夏贵诗「何不六十九」乎? 《明诗选》:陈卧子曰:「子衡五古有沈郁之思,壮丽之色。」李舒章曰:「当何、李时,长于五言古者,有子衡、君采。子衡峻丽,得其雄分;君采隽洁,得其英分。」 《静志居诗话》:浚川诗格,诸体稍粗,惟五言绝句颇有摩诘风致,下亦不失为裴十秀才、崔五员外。 《田按:子衡刻意学诗,粗漫之篇诚如昔人所讥,遇有合作,如游五都市中,动获奇宝。)
维基
王廷相(1474年—1544年),字子衡,别号平厓,又号浚川,谥肃敏,河南仪封县人(今兰考县),思想家、文学家,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前七子之一。王廷相自幼丰姿发秀,聪慧奇敏,13岁补邑庠生。弘治八年(1495年)廿二岁举于乡,弘治十五年(1502年),29岁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弘治十七年(1504年)任兵科给事中,蒙古鞑靼部进犯大同等地,王廷相上《拟经略边关事宜疏》。弘治十八年(1505年)丁父忧三年,因曾忤中官刘瑾,正德三年(1508年)以亳州判官起复,隔年升高淳县知县,不久改监察御史,巡按陕西,任内惩治权阉廖镗,正德八年(1513年),提督北畿学政,权阉三王二刘者及廖镗诬其贪墨,吏部尚书杨一清等大臣抗疏论救,正德九年谪赣榆县县丞。正德十一年(1516年)升任宁国县知县,隔年升松江府同知,旋改四川按察司提学佥事,正德十六年(1521年)升任山东提学副使,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升任湖广按察使。嘉靖三年任山东布政司右布政,旋丁母忧,嘉靖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嘉靖七年兵部左侍郎、嘉靖九年升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嘉靖十二年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嘉靖十五年加太子少保,嘉靖十八年(1539年)加升太子太保。嘉靖二十一年(1541年)因受郭勋一案牵连,革职为民,被罢免官职回归故里。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病逝。埋葬于仪封城东二里许(即今仪封乡老君营村南),直到穆宗隆庆初年才得以平反昭雪。谥肃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顺天府文安人,字克敬,号肃庵。嘉靖二年进士。授灵璧知县,以能,调知嘉定。擢御史,巡按陕西、河南。劾奏辅国将军朱祐椋招亡命杀人等事,夺爵禁锢。旋任苏州知府,祐椋潜入都城诬陷,世宗喜其“建醮祈皇嗣”语,除仪名。后以荐起知抚州。苏州士民乞还,诏许返任。在苏清丈田亩,核定赋役,治绩号称第一。后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守边有功。旋以故贬秩。久之,除肃州兵备副使,复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未行,诏驰援通州,御俺答,以笞仇鸾部卒,斥为民。有《吴中田赋录》。
维基
王仪(1481年—1558年),字克敬,号肃庵,直隶顺天府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人,嘉靖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德二年(1507年)顺天府乡试第九十八名举人,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会试第一百十八名,三甲二十三名进士,授直隶灵璧县知县,调任嘉定县知县。嘉靖七年(1528年),升贵州道监察御史、巡按陕西。期间悉数夺回秦府豪占民产并归还百姓,之后弹劾陕西布政使胡忠。久之,巡按河南,其与巡抚吴山上奏弹劾赵府辅国将军朱祐招亡命杀人,朱祐被夺爵禁锢。升任苏州府知府。朱祐上奏诬陷攻击都御史毛伯温因私诋毁,并称“为臣曾建议设醮祈皇嗣,被知府王天民嘲笑”,世宗相信此言,免王仪、毛伯温职位,并下王天民入狱。朱祐不久竟然恢复爵位,王仪被除名,毛伯温、吴山、王天民均得罪。王仪离开苏州府时,百姓走在阙下乞留,世宗不许。不久因举荐,升任抚州府知府。苏州府百姓数次请求王仪还任,经巡抚侯位上报,终于获批。王仪在苏州进行土地调整、改变赋税设置,不久因治理排名知府第一,嘉靖十九年(1540年)进山东副使,治饬苏、松、常、镇兵备。当时巡抚欧阳铎进行均田赋税,王仪于是辅佐并推广其方法。后因操江王学夔讨贼失败,王仪连坐被停俸戴罪。不久,升为山西右参政,寇军抵达清源城时,王仪大开城门,敌军怀疑而逃去。此后王仪筑城郭,积糗粮。嘉靖二十一年(1540年),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率总兵官郤永等击退蒙古入侵龙门,晋升右副都御史。因寇乱入万全右卫,而被夺俸二级,二十四年三月考察拾遗,降一级听调。二十七年六月降授陕西肃州兵备副使,协巡抚杨博送哈密遗种于境外。稍迁陕西右参政,二十九年六月复拜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未行时,俺答汗入犯京师,诏王仪驰援镇守通州。仇鸾部卒掠夺民财,王仪逮捕笞打,枷于市门外。仇鸾诉于世宗,王仪被逮讯斥为民,家居九年去世,享年七十八。隆庆初年,子王缄讼冤,复官赐恤。著有《吴中田赋录》。
高澄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高澄(1494年—1552年),字肃卿,别号东玉,顺天固安县(今河北省固安县)人。官至河南巡抚。顺天府乡试第十六名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中式己丑科进士。授行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充副使出使琉球,册封琉球尚清王,著《操舟记》。晋升尚宝司丞,历任光禄寺少卿,太仆寺少卿、光禄寺卿。嘉靖三十年(1551年)晋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卒于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