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新来乍到(新來乍到)  拼音:xīn lái zhà dào
刚到一个地方。《金瓶梅》第四○回:「好大胆丫头!新来乍到,就恁少条失教的,大剌剌对著主子坐著。」《红楼梦》第九九回:「老爷最圣明的,我们新来乍到,又不与别位老爷很来往,谁肯送信?」
分類:环境生疏
《国语辞典》:南橘北枳  拼音:nán jú běi zhǐ
比喻事物会因环境条件不同而产生变异。参见「淮南橘,淮北枳」条。如:「他基于南橘北枳的考虑,决定搬离龙蛇杂处的旧居,换个新环境。」
《国语辞典》:民族习性(民族习性)  拼音:mín zú xí xìng
同一民族文化的人因自然环境、历史形塑、社会条件、生活经验等的累积,对分类架构、评价、鉴赏、世界观所形成的知觉、理解与行动的秉性趋向。
《国语辞典》:名山胜境(名山胜境)  拼音:míng shān shèng jìng
有名的山及优美的环境。如:「名山胜境总是令人向往。」
《国语辞典》:磨而不磷  拼音:mó ér bù lìn
磷,薄。「磨而不磷」指物体极为坚硬,磨都磨不薄。比喻为人处事不受外在环境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意志。《论语。阳货》:「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唐。李德裕〈袁盎以周勃为功臣论〉:「然磨而不磷,涅而不缁,未尝不心存社稷。」
《国语辞典》:贫而乐道(贫而乐道)  拼音:pín ér lè dào
处在贫穷的环境中,一样开心地致力于追求真理。《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晋书。卷七二。列传。葛洪》:「稚川优洽,贫而乐道。载范斯文,永传洪藻。」
《国语辞典》:贫寒出身(贫寒出身)  拼音:pín hán chū shēn
生长环境贫苦穷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你爹爹贫寒出身,又叨朝廷民社之责,须不能勾比他!」
《国语辞典》:龙困浅滩(龙困浅滩)  拼音:lóng kùn qiǎn tān
比喻有才华的人处在困厄的环境,才能无法施展。如:「他过去在商场上叱吒风云,如今只在一家小公司当职员,真是龙困浅滩啊!」
《国语辞典》:林荫大道(林荫大道)  拼音:lín yìn dà dào
为美化环境及绿化都市,在街道或通路的两旁栽植花木,林木苍翠成荫。也称为「林园大道」。
《国语辞典》:林园大道(林园大道)  拼音:lín yuán dà dào
为美化环境及绿化都市,在宽大的街道两旁或车道间,种植花木,有如苍翠的花园。也称为「林荫大道」。
《国语辞典》:孟母择邻(孟母择邻)  拼音:mèng mǔ zé lín
孟子的母亲为激励孟子勤奋好学,曾为选择环境而搬家三次,终于把孟子培养成一代大儒。后遂以此形容家长为教育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花的苦心。也作「孟母三迁」、「孟母三徙」。
《国语辞典》:孟母三迁(孟母三迁)  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形容家长为教育子女,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所花的苦心。参见「孟母择邻」条。
《国语辞典》:满目荆榛(满目荆榛)  拼音:mǎn mù jīng zhēn
荆,灌木。榛,丛树。满目荆榛比喻环境凄凉荒芜。《旧五代史。卷六三。唐书。张全义传》:「初,蔡贼孙儒、诸葛爽争据洛阳,迭相攻伐,七八年间,都城灰烬,满目荆榛。」
《国语辞典》:时势所迫(时势所迫)  拼音:shí shì suǒ pò
因环境条件不允许,被逼做不愿意做的事。如:「当年为时势所迫,只好弃文从商。」
《国语辞典》:室内植物(室内植物)  拼音:shì nèi zhí wù
能在室内存活、生长的观赏植物。可美化环境、分隔空间及改善室内空气的效果。如:「在办公室里栽植一些室内植物,可提高工作情绪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