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首绖(首絰)
古丧服,以麻制成,环形,戴于头上。仪礼·丧服“苴絰” 汉 郑玄 注:“麻在首在腰皆曰絰……首絰象緇布冠之缺顶,要絰象大带。”
《漢語大詞典》:长鬟(長鬟)
高而环形的发髻。 唐 刘禹锡 《采菱行》:“长鬟弱袂动参差,釵影釧文浮荡漾。”
分類:环形发髻
《漢語大詞典》:刺环(刺環)
宋 代黥刑之一。在耳后刺环形。宋史·刑法志三:“凡犯盗,刺环於耳后:徒、流,方;杖,圆;三犯杖,移於面,径不过五分。”续资治通鉴·宋理宗淳祐八年:“因极言检覈、决狱、疏决、推勘、拘锁、刺环、奏裁、详覆、重勘、追证十弊,从之。”
分類:黥刑环形
《漢語大詞典》:金镯(金鐲,金鋜)
(1).即镯。古代军中乐器。“四金”之一。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鸣节鼓之金鐲,屯戎车於 石城 。”宋史·乐志二:“以金錞和之,以金鐲节之。”
(2).黄金制成的手镯或脚镯。《老残游记》第五回:“ 吴氏 就从手上抹下一副金鐲子,递给 陈头 。”
金鋜:金制的镯子。套在脚腕上的环形饰物。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釧、金鋜、金帔坠者也。”
《漢語大詞典》:凤环(鳳環)
古代妇女发髻上环形饰物。 元 郑允端 《四体美人·侧身》诗:“半面红装似可人,凤环斜插宝釵新。”
《國語辭典》:圈子  拼音:quān zi
1.外圆而中空的东西或形状。《儒林外史》第四五回:「拿指头蘸著封缸酒,在桌上画个圈子。」
2.范围。《水浒传》第六回:「两个都跳出圈子外来。」《老残游记》第一三回:「既已如此,感激的很。你又何苦把我套在圈子里做甚么呢?」
《國語辭典》:圈子  拼音:quàn zi
四周有东西围挡起来的地方。如:「坟圈子」。
《国语辞典》:铁镣(铁镣)  拼音:tiě liáo
铁制的环形刑具。扣在犯人的脚上,以防犯人脱逃。
《漢語大詞典》:环形
圆环形状的
形状像环。例如:植物的环形子房室。
分類:圆环环形
《漢語大詞典》:鸾环(鸞環)
用翠鸟之羽做成的环形饰物。 唐 杜牧 《扬州》诗之二:“金络擎鵰去,鸞环拾翠来。” 冯集梧 注:“《异物志》:翠鸟形如鸞,翡赤而翠青,其羽可以为饰。 曹植 《洛神赋》:‘或拾翠羽。’ 江总 诗:‘数钱拾翠争佳丽。’”
《漢語大詞典》:峨鬟
亦作“峩鬟”。 高高的环形发髻。 唐 谷神子 《博异志·沉恭礼》:“堂东果有一女子,峩鬟垂鬢,肌肤悦泽,微笑转盼。”
分類:环形发髻
《漢語大詞典》:金鋜
金制的镯子。套在脚腕上的环形饰物。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嫁娶:“且论聘礼,富贵之家当备三金送之,则金釧、金鋜、金帔坠者也。”
《國語辭典》:手镯(手鐲)  拼音:shǒu zhuó
镯子,戴在腕上的环形饰物。《儒林外史》第二六回:「金手镯有两三付,赤金冠子两顶。」
《國語辭典》:项圈(項圈)  拼音:xiàng quān
戴在颈上的装饰品。《儒林外史》第五回:「奶妈抱著妾出的小儿子,年方三岁,带著银项圈。」《红楼梦》第三回:「仍旧戴著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
《國語辭典》:橡皮筋  拼音:xiàng pí jīn
以橡胶制成的圆环形或线形物品,具有弹性,可用来捆绑东西。如:「这包糖果要用橡皮筋绑紧,才不会软化或招来蚂蚁、蟑螂。」
《國語辭典》:圆场(圓場)  拼音:yuán chǎng
1.为打破僵局而居中协调或提出办法。如:「还好他及时出来打圆场,免除了一场纷争。」
2.戏曲表演时剧中人在舞台上按规定的圆形路线绕行,称为「圆场」。一般表示地点的转换,而根据路线的长短和方向,又可分为大圆场、小圆场、正圆场、反圆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