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风珂(風珂)
指马勒上随风摆动的玉制装饰品。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嘶风的骄马弄风珂,雄雄军势恶。”
《骈字类编》:蜃珂
西京杂记武帝时盛饰鞍马竞加雕镂或一马之饰直百金皆以南海白蜃为珂紫金为华以饰其上
《漢語大詞典》:马珂(馬珂)
(1).古服饰。旧唐书·舆服志:“马珂,一品以下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五子。”宋史·仪卫志六:“马珂之制,铜面,雕翎鼻拂,攀胷,上缀铜本叶、红丝拂。” 宋 曾巩 《上人》诗:“金节横光马珂闹,瑞鶻宫袍腰玉绕。”
(2).拉丁文Mactra的音译,即蛤蜊。参见“ 蛤蜊 ”。
《國語辭典》:蛤蜊  拼音:gé lí
1.双壳纲蛤蜊科蛤蜊属动物的统称。壳卵圆形或三角形,壳面光滑具同心环纹,呈黄褐色。斧足发达,侧扁。生活于浅海泥沙中,肉味甚美。也称为「蛤蚌」、「蛤蛎」。
2.装在屋檐下接雨的器具。
3.依照圆柱的形状而制成的木质对联。也称为「抱柱对」。
《漢語大詞典》:鸣珂曲(鳴珂曲)
亦作“ 鸣珂巷 ”。 唐 代京都 长安 胡同名。为当时妓女聚居之所。后因以为冶游场所的代称。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尝游东市还,自 平康 东门入,将访友於西南。至 鸣珂曲 ,见一宅,门庭不甚广,而室宇严邃。闔一扉,有娃方凭一双鬟青衣立,妖姿要妙,絶代未有。”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一折:“告辞了 鸣珂巷 ,待嫁那 韩辅臣 。” 明 汤式 《集贤宾·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复有跨海征进之行故作此以书其怀》套曲:“ 丽春园 万马萧萧, 鸣珂巷 众口嗷嗷,将一座翫江楼等闲白占了。” 明 汤式 《谒金门·闻嘲》曲:“你 鸣珂巷 艳娃,我 梁园 内社家。”
《骈字类编》:珂韵(珂韵)
耿湋 远珂时接韵。
《分类字锦》:玉勒金珂
玉海喷玉勒而沫素鸣金珂而响清
《分类字锦》:形如珂雪
酉阳杂俎徵象事形如珂雪力绝羁𤨏
分类:
《分类字锦》:大者为珂(大者为珂)
尔雅翼贝大者为珂黄黑色其骨白可以饰马盖此等饰非特取其容兼取其声故说文贯贝声也
分类:蠃贝
《韵府拾遗 月韵》:珂咄
唐书西域传骨咄或曰珂咄罗广长皆千里王治思助建城多良马赤豹有四大盐山山出乌盐
《國語辭典》:珂罗版(珂羅版)  拼音:kē luó bǎn
一种印刷用的照相版。为英文collotype的音义兼译得名。制版时,将负片覆盖在涂有重铬酸钾感光胶的厚玻璃上,进行曝光,再浸入温水中冲洗,即成珂罗版。多用于印刷美术品、手迹和重要文献。也称为「玻璃版」。
《漢語大詞典》:珂卫(珂衞)
佩饰华丽的驴。“衞”,驴的别称。新唐书·杜中立传:“京师恶少优戏道中,具騶唱珂衞,自谓‘卢言京兆’,驱放自如。 中立 部从吏捕繫,立箠死。”
《漢語大詞典》:珂珬
贝壳之属。古代用作贵重饰物。文选·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致远流离与珂珬。” 刘逵 注:“珬,老鵰化西海为珬,已裁割若马勒者,谓之珂,珬者珂之本璞也。” 李周翰 注:“流离、珂珬皆宝名。”魏书·阳固传:“採 钟山 之玉瑛兮,收 珠泽 珂珬。”
《漢語大詞典》:谏珂(諫珂)
传说中的鸟名。 汉 刘向 说苑·辨物:“ 师旷 曰:‘东方有鸟名諫珂。其为鸟也,文身而朱足,憎鸟而爱狐。’” 明 杨慎 《凤赋》:“西有鳻雀,东有諫珂,北有定甲,南有锦驼。”
分類:鸟名
《漢語大詞典》:鸣珂锵玉(鳴珂鏘玉)
玉珂鸣响,佩玉铿锵。比喻显贵。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先兆:“寻尚主,拜駙马都尉,鸣珂鏘玉,出入禁闥,良田甲第,珍宝奇玩,豪华富贵,冠于一时。”
半者珂但尼
【佛学大辞典】
(饮食)Pan^cakha%dani^ya,又曰半者祛阇尼,半者祛但尼。译言五嚼食,五不正食。可齧嚼而食之五物也。寄归传一曰:「呵但尼即齧嚼受名,半者谓五也。(中略)半者呵但尼应译为五嚼食:一根,二茎,三叶,四华,五果。」饰宗记五末曰:「五种祛阇尼(此谓不正食),谓枝,叶,花,果,细末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