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宝珠(寶珠)  拼音:bǎo zhū
贵重的珍珠。《红楼梦》第五九回:「女孩儿未出嫁时是颗无价的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
《國語辭典》:贯珠(貫珠)  拼音:guàn zhū
成串的珠子。比喻声音美妙动听。《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國語辭典》:贯通(貫通)  拼音:guàn tōng
1.穿越、沟通。如:「这条干道贯通整个城市,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繁荣。」《清史稿。卷二六八。列传。田六善》:「若贼东出则东应,贼西出则西应,疲我师徒,分我威力,固原围解,贼气贯通,此断断不可者也。」
2.全面透彻地领会、深切知晓。《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漢語大詞典》:双珠(雙珠)
一对珍珠。比喻以风姿或才华见称的兄弟二人。 汉 孔融 《与韦休甫书》之二:“前日 元将 来,渊才亮茂,雅度弘毅,伟世之器也。昨日 仲将 又来,懿性真实,文敏篤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 唐 张说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之一:“贵门传万石,餘庆在双珠。” 金 雷渊 《刘御史云卿挽词》诗之一:“传家赖有双珠在,不尔如何慰士林。” 清 王晫 今世说·赏誉:“ 吴门 之有 永叔 兄弟,犹 建安 之有二 丁 , 平原 之有二 陆 ,时人号称双珠。”
《漢語大詞典》:珠璧
(1).珍珠与璧玉。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沙砾无量,而珠璧甚尠;鹰隼屯飞,而鸞凤罕出。” 钱锺书 《管锥编·太平广记·钱可通神》:“贿赂必以其道……否则叱尔嗟来,乞人不屑,珠璧而暗投焉,反致案剑相眄耳。”
(2).喻指皎洁的光辉,光亮。 唐 李善 《上〈文选注〉表》:“伏惟陛下经纬成德,文思垂风。则大居尊,耀三辰之珠璧;希声应物,宣六代之云英。” 宋 陆游 《云门溪上独步》诗:“泉响珮环鸣暗壑,月明珠璧散疏林。”
(3).比喻珍贵之物。 宋 苏轼 《近以月石砚屏献范子功》诗:“故将屏砚送两 范 ,要使珠璧栖窗櫺。” 明 胡侍 《真珠船·文选》:“ 汉 魏 六朝,文风最盛,士率能言,其採择所遗,亦多珠璧, 唐 以来,鲜能企及。”
《漢語大詞典》:联珠(聯珠)
(1).连串的珍珠。喻诗词联缀之美。 唐 吕温 《联句诗序》:“属物合篇,联珠迭唱。” 唐宣宗 《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2).喻美好事物相连接。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未几,五魁报至,则四生已各冠其经,如联珠然。”
(3).文体名。即连珠。相传兴于 东汉 。 清 方以智 通雅·释诂:“‘连珠’或作‘联珠’。”
《漢語大詞典》:珠贝(珠貝)
(1).产珠之贝,泛指珍珠宝贝。管子·侈靡:“若江湖之大也,求珠贝者不舍也。” 南朝 梁 江淹 《贻袁常侍》诗:“珠贝性明润,兰玉好芳坚。” 宋 苏轼 《与封守朱朝请书》:“某方治此书,得之颇有所开益。拜赐之重,若获珠贝。” 清 唐孙华 《冬日书怀》诗之二:“餘皇张旌旟,冶女炫珠贝。”
(2).指白地红纹的贝壳,可以入药。珠,通“ 朱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介部二·贝子:“素质红章,谓之珠贝。”珠,一本作“ 朱 ”。
《漢語大詞典》:珠缀(珠綴)
(1).连缀珍珠为饰的什物。 南朝 梁简文帝 《东飞伯劳歌》之二:“网户珠缀曲琼鉤,芳茵翠被香气流。” 唐 李华 《咏史》之十一:“泥沾珠缀履,雨湿翠毛簪。”
(2).比喻歌声圆润悠扬。 宋 晏殊 《点绛唇》词:“画堂筵啟,一曲呈珠缀。”
《漢語大詞典》:鲛珠(鮫珠)
(1).神话传说中鲛人泪珠所化的珍珠。 清 刘大櫆 《山中与诸昆及王设参谢师其夜酌》诗:“日落沉鮫珠,月昇荐 和 璧。”
(2).比喻泪珠。 宋 刘辰翁 《宝鼎现·丁酉元夕》词:“灯前拥髻,暗滴鮫珠坠。”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摧落》:“空怀 楚 玉,浪泣鮫珠,前程渐迫,后事难摹。” 清 陈维嵩 《石州慢·题家别驾亦人孝感册并感旧游》词:“詎知别后,使君风木衔悽,书来双袖鮫珠惹。”
(3).比喻雨珠、水珠。 明 唐顺之 《送程翰林松溪谪居朝阳》诗之三:“ 朝阳 何所似?云水日氤氲。白昼鮫珠落,青天蜃阁分。” 清 曹寅 《钱塘晓潮》诗:“须臾庙中白马出,鮫珠四洒腥瑟瑟。”
《漢語大詞典》:百琲
极言珍珠之多。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床上,使所爱者践之,无迹者赐以真珠百琲。” 清 朱琦 《感事》诗:“珊瑚斗七尺,明珠炫百琲。”按,玉篇·玉部:“琲,珠五百枚也。”
分類:珍珠
《國語辭典》:蠙珠  拼音:pín zhū
蚌生的珠,珍珠。《书经。禹贡》:「泗滨浮磬,淮夷蠙珠暨鱼。」《宋书。卷六七。列传。谢灵运》:「聆泗川之浮磬,玩夷水之蠙珠。」
分類:蚌珠珍珠
《國語辭典》:蚌珠  拼音:bàng zhū
蚌壳内所产生的圆形凝结物,乳白色或淡色,有光泽,质地细致,称为「蚌珠」。《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出铜、铁、铅、锡、金、银、光珠、虎魄、水精、琉璃、轲虫、蚌珠。」唐。元稹〈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蚌珠悬皎皛,桂魄倒瀴溟。」
分類:蚌珠珍珠
《漢語大詞典》:珠犀
珍珠与犀角。谓珍贵之物。 宋 王安石 《予求守江阴未得酬昌叔忆江阴见及之作》诗:“海外珠犀常入市,人间鱼蟹不论钱。” 宋 陆游 《畏虎》诗:“彼谗实有心,平地生沟溪。哀哉马新息,薏苡成珠犀。” 明 袁华 《渡吴淞江》诗:“鱼蟹 松陵 市,珠犀 沪瀆 舟。”
《漢語大詞典》:珠璎(珠瓔)
(1).珍珠璎珞,多用为项饰。 唐 刘禹锡 《送僧元暠南游》诗:“从此多逢大居士,何人不愿解珠瓔。” 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词:“排闥者谁歟,冶容袨服,寳髻珠瓔。”
(2).比喻晶莹连缀之物。 宋 陈与义 《蜡梅》诗之三:“殷勤夜来雪,少住作珠瓔。”
《漢語大詞典》:珠帐(珠帳)
(1).珍珠连缀成的帷帐。
(2).比喻结实累累的葡萄。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三:“沙门 曇霄 因游诸岳至此谷,得蒲萄食之,又见枯蔓堪为杖……持还本寺植之,遂活,长高数仞,荫地幅员十丈,仰观若帷盖焉。其房实磊落,紫莹如坠,时人号为草龙珠帐焉。” 唐 唐彦谦 《葡萄》诗:“珠帐夜不收,月明堕清影。” 宋 王十朋 《书院杂咏·葡萄》:“珠帐临簷掛,龙鬚满架抽;也知堪酿酒,不要博 凉州 。”
《國語辭典》:珠宝(珠寶)  拼音:zhū bǎo
泛称珍珠玉石一类的宝物。《三国演义》第九回:「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