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宝钿(寶鈿)  拼音:bǎo diàn
用宝石制成的首饰。唐。张柬之〈东飞伯劳歌〉:「谁家绝世绮帐前,艳粉红脂映宝钿。」
《國語辭典》:珠宝(珠寶)  拼音:zhū bǎo
泛称珍珠玉石一类的宝物。《三国演义》第九回:「收籍坞中所蓄黄金数十万,白金数百万,绮罗、珠宝、器皿、粮食,不计其数。」
《漢語大詞典》:钗朵(釵朶)
钗头镶饰的珠宝。 北周 庾信 《春赋》:“釵朶多而讶重,髻鬟高而畏风。”
分類:钗头珠宝
《國語辭典》:闹装(鬧裝)  拼音:nào zhuāng
以宝石杂缀而成的带状佩饰。《水浒传》第六二回:「身穿鸦翅青团领,腰系羊脂玉闹装。」也作「闹妆」。
《漢語大詞典》:闹装花(鬧裝花)
古代一种头饰。剪丝绸或乌金纸为花或草虫之形。 清 翟灏 通俗编·服饰:“閙装花:《余氏辨林》:‘京师儿女多翦綵为花或草虫之类,曰閙嚷嚷,即古所谓閙装也……’ 元 强珇 《西湖竹枝词》:‘湖上女儿学琵琶,满头多插閙装花。’”参见“ 闹蛾 ”、“ 闹鹅 ”。
《漢語大詞典》:橐中装(橐中裝)
囊中所装裹之物。指珠宝财物。汉书·陆贾传:“赐 贾 橐中装,直千金。” 颜师古 注:“ 张晏 曰:‘珠玉之寳也。’……言其寳物质轻而价重,可入囊橐以齎行,故曰橐中装也。”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况值风教陵替之时,朝贵既惟金钱是务,唯氓庶亦应之於下,谋选举者或以方术运动,终不如橐中装足以燿人。”亦省作“ 橐装 ”。旧五代史·周书·裴羽传:“正使 陆崇 卒于道, 羽 载其丧还,归其橐装,时人义之。” 清 唐孙华 《骆驼》诗:“曾向流沙识水津,槖装未厌压千钧。”
《漢語大詞典》:帽顶(帽頂)
(1).帽的顶端。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老》:“ 张老 常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綫,以红綫缝之。”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回回石头:“ 大德 间,本土巨商中卖红剌石一块於官,重一两三钱,估直中统钞一十四万定,用嵌帽顶上。自后累朝皇帝,相承寳重。”
(2).帽子顶上所缀的结子或珠宝。元史·仁宗纪一:“为皇太子时, 淮东 宣慰使 撒都 献玉观音、七寳帽顶、寳带、寳鞍,却之,戒諭如初。” 清 代以帽子顶上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珠分别官员的品级。参见“ 顶戴 ”。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國語辭典》:宝肆(寶肆)  拼音:bǎo sì
1.珠宝店。唐。李商隐〈为崔从事寄尚书彭城公启〉:「宝肆回肠,只期和氏。」唐。李朝威《柳毅传》:「毅因适广陵宝肆,鬻其所得。」
2.尊称别人的店铺。
分類:珠宝
《漢語大詞典》:玑贝(璣貝)
珍珠宝贝。比喻佳作。 宋 欧阳修 《送孙秀才》诗:“明珠渡水覆舟失,赠我璣贝犹满把。”自注:“生擕文数十篇见访,渡江而失。”
《漢語大詞典》:宝屧(寶屧)
用珠宝装饰的鞋子。南史·梁临川王宏传:“所幸 江无畏 ,服玩侔於 齐东昏 潘妃 ,宝屧直千万。” 唐 温庭筠 《锦鞋赋》:“若乃金莲 东昏 之 潘妃 ,宝屧 临川 之 江姬 ,匍匐非 寿陵 之步,妖蛊实 苧萝 之 施 。”
《漢語大詞典》:翠花钿(翠花鈿)
镶嵌着珠宝翡翠的金花首饰。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鈿。”元史·礼乐志五:“次八队,妇女二十人,冠凤翘冠,翠花鈿,服宽袖衣,加云肩、霞綬、玉佩,各执寳盖,舞唱前曲。”
《漢語大詞典》:珰珥(璫珥)
玉制的耳饰。泛指珠宝。《宋书·良吏传·陆徽》:“歷宰金山,家无宝鏤之饰;连组珠海,室靡璫珥之珍。”
《國語辭典》:帽花  拼音:mào huā
帽前的装饰品,多以珠宝类做成。
《漢語大詞典》:斗钿(鬥鈿)
亦作“鬭鈿”。 用金银珠宝镶嵌制成的首饰。 南唐 张泌 《思越人》词:“鬭鈿花筐金匣恰,舞衣罗薄纤腰。”
《國語辭典》:窑工(窯工)  拼音:yáo gōng
烧制砖、瓦、陶、瓷器的工人。也称为「窑匠」。
《漢語大詞典》:宝母(寶母)
传说能引聚明珠宝贝的宝石。 唐 魏生 尝得一美石,后参与胡客的宝会,坐于座末,最后出示此石,诸胡扶生于座首而拜,求买之。生索价百万,诸胡怒其少,加至千万乃已。胡云:“此是某本国之宝,因乱遂失之,已经三十餘年。我王求募之,云:‘获者拜国相。’此归皆获厚赏,岂止於数百万哉!”问其所用,云:“但每月望,王自出海岸,设坛致祭之,以此置坛上,一夕明珠宝贝等皆自聚。故名宝母也。”事见太平广记卷四○三引 唐 皇甫□ 《原化记·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