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63,分71页显示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摘珠
珠岸
珠玕
珠报
珠好
珠排
珠韬
珠筵
珠映
简珠
汉珠
两珠
临珠
朝珠
报恩珠
《韵府拾遗 虞韵》:摘珠
柳贯诗:湖边竹屋清夜徂,防有没人来摘珠。
《骈字类编》:珠岸
李商隐为李贻孙上李德裕启见金楹下。皮光业吴越武肃王庙碑文:徐睇而莫测金泉,旁窥而罔知珠岸。
《骈字类编》:珠玕
列子:渤海之东有大壑焉,名曰归墟,其中有五山焉,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其上台观皆金玉珠玕之树,皆丛生。
《骈字类编》:珠报(珠报)
搜神记:隋侯行见大蛇伤。救而治之。后蛇衔珠以报之。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百里。故历世称焉。愈又有元鹤为弋人所射。穷而归哙参参收养疗治疮 而放之。后鹤夜到门外,参执烛视之,鹤雌雄双至,各衔明珠以报参焉。武三秦记:昆明池,昔有人钓鱼,纶绝而去,遂通梦于汉 帝求去钓,帝明日戏于池,见大鱼衔索,帝曰:岂梦所见邪?取而放之。间三日,池边得明珠一双。帝曰:岂非鱼之报邪?
《骈字类编》:珠好
五代史:吐蕃妇人戴瑟瑟珠,珠之最好者,一珠易一良马。
《骈字类编》:珠排
唐 白居易 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 冰扣声声冷,珠排字字圆。
《骈字类编》:珠韬(珠韬)
骆宾王启:跪发珠韬,伏膺玉札。
殷文圭和友人送衡尚书赴池阳副车诗,见金海下。
《骈字类编》:珠筵
唐 宋之问 幸岳寺应制 暂幸珠筵地,俱怜石濑清。
《漢語大詞典》:珠映
目神名。太平御览卷八八一引《龙鱼河图》:“目神名 珠映 。”骈雅·释天:“目神 珠映 ,鼻神 勇卢 ,齿神 丹朱 。”
《漢語大詞典》:简珠(簡珠)
大珠。 汉 应玚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明 汪道昆 《洛水悲》:“[旦]妾身愿奉明璫以酬令德。[生]得此简珠,敢不怀德。”
分類:大珠
《骈字类编》:汉珠(汉珠)
唐 李乂 送沙门弘景道俊玄奘还荆州应制 汉珠留道味,江璧返真源。
《分类字锦》:两珠(两珠)
白居易 八月十五夜同诸客玩月诗 嵩山表里千重雪,洛水高低两颗珠。
分类:中秋
《分类字锦》:临珠(临珠)
何据古镜赋:秦楼对月,魏乘临珠。
分类:卦名
《國語辭典》:朝珠  拼音:cháo zhū
清代官吏文职五品以上、武职四品以上、翰林及五品以上命妇,穿戴公服时所佩挂的串珠。状如念珠,但形制较复杂。共计一百零八颗,其中包括四颗大珠,左右上下各一枚,前三后一,背后的大珠底下垂有一组玉饰,称为「背云」。朝珠的两边附有三串更小的珠子,称为「纪念」。根据官品大小和地位高低,朝珠所用的珠子和绦色都有区别。《文明小史》第一回:「他来是便衣短打,我们这边一个个都是补挂朝珠。」
《漢語大詞典》:报恩珠(報恩珠)
(1).艺文类聚卷八四引 辛 氏《三秦记》:“ 昆明池 昔有人钓鱼,纶絶而去,遂通梦於 汉武帝 ,求去钩。 帝 明日戏於池,见大鱼衔索, 帝 曰:‘岂梦所见耶?’取而放之。间三日,池边得明珠一双, 帝 曰:‘岂非鱼之报耶!’”后用为报恩之典,称“报恩珠”。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诗:“ 汉皇 虚沼上,容有报恩珠。”
(2).即隋珠。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三折:“您吻儿鼓,爪儿露,这是蛇啣径寸的报恩珠,俺怎对付?”参见“ 报珠 ”。
分類:报恩为报
《漢語大詞典》:报珠(報珠)
相传 隋侯 见大蛇伤断,为敷药救治,后蛇衔明月珠相报。见《淮南子·览冥训》 高诱 注。后用为报恩之典。 唐 杜甫 《寄韦有夏郎中》诗:“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