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74,分9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蕊珠(又作:蕊珠宫)
三珠树
湿薪如桂米如珠
十里珠帘
珠沉金古
下了珠帘,玲珑看月
隋珠抵鹊
跳珠溅玉
投珠报玉
亡珠
鱼目混珠
一串歌珠
一斛明珠换绿珠
去握珠(又作:掌上明珠 ...)
照殿珠
典故 

《黄庭内景经》
「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清·蒋国祚注:「蕊珠者,天上宫名。」

例句

宣呼昼入蕊珠宫,玉女窗扉薄雾笼。 吴融 便殿候对

扫石焚香礼碧空,露华偏湿蕊珠宫。 戎昱 寄许炼师

持赠昔闻将白雪,蕊珠宫上玉花春。 杨巨源 唐昌观玉蕊花

蕊珠凝瑞彩,悬圃净华茵。 羊士谔 巴南郡斋雨中偶看长历是日小雪有怀昔年朝谒因成八韵

筐箧静开难似此,蕊珠春色海中山。 钱起 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

典故

《山海经·海经》卷一〈海外南经·三株树〉~92~
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一曰其为树若彗。郝懿行云:「《初学记》二十七卷引此经作「珠」,《淮南坠形训》及《博物志》同。』珂案:「作『珠』是也;陶潜读《山海经》诗云:『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字正作『珠』。」
典故
湿薪如桂米如珠
 
薪桂炊苍玉


《战国策》卷十六〈楚策三·苏秦之楚三日〉~538~
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谈卒,辞而行。楚王曰:「寡人闻先生,若闻古人。今先生乃不远千里而临寡人,曾不肯留,愿闻其说。」对曰:「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王曰:「先生就舍,寡人闻命矣。」
《昭明文选》卷二十九〈诗己·杂诗上·杂诗十首〉~383~
黑蜧跃重渊,商羊舞野庭。飞廉应南箕,丰隆迎号屏。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霖沥过二旬,散漫亚九龄。阶下伏泉涌,堂上水衣生。洪潦浩方割,人怀昏垫情。沈液漱陈根,绿叶腐秋茎。里无曲突烟,路无行轮声。尺烬重寻桂,红粒贵瑶琼。君子守固穷,在约不爽贞。虽荣田方赠,惭为沟壑名。取志于陵子,比足黔娄生。
典故
十里珠帘


《西京杂记》卷二~076~2~
汉诸陵寝皆以竹为帘,皆为水纹及龙凤之像,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
《拾遗记》
石虎于太极殿前起楼,高四十丈。结珠为帘。垂五色玉佩。凤至铿锵,和鸣清雅。
《能改斋漫录》卷六〈事实·芳尘〉~8~
石虎起四十丈楼。结珠为帘。垂五色玉佩。杂宝异香为屑。风作则扬之。名芳尘。尘甚。以酒洒之。名黏雨。案陆云喜霁赋曰。戢流波于桂水兮。起芳尘于沈泥。云生于虎之前。则芳尘之说。不始于石虎也。司空曙送高胜谒曹王诗云。想君登旧树。重喜埽芳尘。
典故
珠沉金古
 
石崇楼下

相关人物
石崇
 
绿珠


《晋书》卷三十三〈石苞列传·(子)石乔·(子)石崇〉~008~
及贾谧诛,崇以党与免官。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縠,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囧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曰:「吾不过流徙交、广耳。」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奴辈利吾家财。」收者答曰:「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崇不能答。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崇时年五十二。
典故
下了珠帘,玲珑看月
 
水晶帘不下


《全唐诗》卷一百六十四〈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典故
隋珠抵鹊


《庄子集释》卷九下〈杂篇·让王〉~97~
故曰,道之真以治身,其绪馀以为国家,其土苴以治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凡圣人之动作也,必察其所以之与其所以为。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则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轻也。夫生者,岂特随侯之重哉!
《搜神记》卷二十~52~
隋县溠水侧,有断蛇邱。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疑其灵异,使人以药封之,蛇乃能走,因号其处断蛇邱。岁馀,蛇衔明珠以报之。珠盈径寸,纯白,而夜有光,明如月之照,可以烛室。故谓之「隋侯珠,」亦曰「灵蛇珠,」又曰「明月珠。」邱南有隋季良大夫池。
典故
跳珠溅玉


《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五〈白居易二十·三游洞序〉‵6896~
但水石相薄,磷磷凿凿,跳珠溅玉,惊动耳目。
典故
投珠报玉


《昭明文选》卷十九〈赋癸·情·洛神赋〉~895~
唐·李善注引《记》曰:「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赉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
典故
相关人物
伍员(字子胥)
 
张丑


《韩非子》卷七《说林上》
子胥出走,边候得之,子胥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
张丑为质于燕,燕王欲杀之,走且出境,境吏得丑。丑曰:「燕王所为将杀我者,人有言我有宝珠也,王欲得之。今我已亡之矣,而燕王不我信。今子且致我,我且言子之夺我珠而吞之,燕王必当杀子,刳子腹及子之肠矣。夫欲得之君,不可说以利。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境吏恐而赦之。

例句

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骆宾王 夕次旧吴

典故
夜光同鱼目
  
鱼目俪玙璠
   
鱼目笑明月


《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到大司马记室笺〉~839~
明公道冠二仪,勋超遂古,将使伊周奉辔,桓文扶毂,神功无纪,作物何称?府朝初建,俊贤翘首;惟此鱼目,唐突玙璠。顾己循涯,寔知尘忝,千载一逢,再造难答;虽则殒越,且知非报。不胜荷戴屏营之情,谨诣厅奉白笺谢闻,昉死罪死罪。唐·李善注引《雒书》曰:「秦失金镜,鱼目入珠。」又引《韩诗外传》曰:「白骨类象,鱼目似珠。」

例句

才甘鱼目并,艺怯马蹄间。 段成式 和周繇见嘲

谬将蹇步寻高躅,鱼目骊珠岂继明。 王铤 登越王楼见乔公诗偶题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白居易 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新作十首惠然报示首数虽等工拙不伦重以一章用伸答谢

烦君赞咏心知愧,鱼目骊珠同一封。 白居易 为微之唱和来去常以竹筒贮诗陈协律美而成篇因以此答

龙鳞今不逆,鱼目也应殊。 耿湋 省试骊珠诗

典故
一串歌珠


《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五〈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三首〉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三首〉其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案:严尚书与于驸马诗云。莫惜歌喉一串珠。】。海味腥咸损声气,听看犹得断肠无。」
典故
一斛明珠换绿珠

相关人物
绿珠


《苌楚斋随笔·续笔》卷九〈杨贵妃等生广西〉~424~
杨贵妃、梁绿珠,千古所称为美人者,悉产于广西。明宪宗纪妃,为孝宗之生母,亦产于广西,广西洵产美人之所矣。声木谨稽考各书,汇记于此。杨贵妃为广西容州云凌里杨山人,小名玉环。父早亡,母叶氏,怀孕十三月生妃,有异姿。都督部署杨康求为女。时杨元琰为长史,又从康求之,携至京。选入寿王宫,时年仅十四。玄宗召入内,赐号太真。卒致安史之乱,几亡天下,盖天生尤物,以乱人家国者。梁绿珠为广西博白县绿罗村人,生而端严。石崇为采访使,交趾回,道经博曰县,以珍珠三斛买之。终虽坠楼以报石崇,亦无救于石崇之破家丧身。纪妃虽未云有珠色,然选入宫禁,谅亦佳丽。孝宗即位后,求其母家不得,盖皆所谓芝草无根,醴泉无源者矣。
典故
去握珠
   

《乐府诗集》卷三十晋·傅玄《短歌行》
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昔君与我,如影如形。何意一去。心如流星。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三十三〈江淹·伤爱子赋〉
惟秋色之颢颢,心结縎兮悲起。曾悯怜之惨悽,痛掌珠之爱子。

例句

夜珠先去握,芳桂乍辞阴。 李德裕 送张中丞入台从事

云里不闻双雁过,掌中贪见一珠新。 杜甫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之一

掌上星初满,盘中月正孤。 耿湋 省试骊珠诗

典故
照殿珠


《岁时习俗资料汇编·新增月日纪古》卷之七上〈七月卷上·初七日〉~247~
唐开元中,有李氏为尼,号曰「真如」。天宝七年七月七夕,忽见五色云坠地,一囊有五物,乃宝玉也。至肃宗元年,真如为神人召往化城见天帝,授以八宝俾献于朝,真如乃并拜前五物皆献之。
《岁时广记》二卷之二十八〈七夕·授宝玉〉~97~
《唐宝记》:开元中,有李氏者,弃俗为尼,号曰「真如」。天宝元年七月七日,有五色云气,自东方来,集户外云中引手不见其形,以囊授真如曰:「汝宜宝之,慎勿言也。」……肃宗视宝,召代宗曰:「汝自楚王为皇太子,今宝获于楚州,天祚汝也,宜保爱之。」代宗拜受,即日改元为「宝应」,号真如曰宝和。自后兵革渐偃,年谷丰登,皆宝之瑞也。
《漢語大詞典》:蕊珠
即 蕊珠宫 。 唐 钱起 《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筐篋静开难似此, 蕊珠 春色海中山。” 宋 周邦彦 《汴都赋》:“ 蕊珠 、 广寒 、 黄帝 之宫,荣光休气,朣朧往来。”参见“ 蕊珠宫 ”。
《國語辭典》:蕊珠宫(蕊珠宮)  拼音:ruǐ zhū gōng
相传为神仙所居之地。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尽都是金扉银栋,不弱似九天碧落蕊珠宫。」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这的是天上蕊珠宫,怎做那阳台春梦?」
《國語辭典》:蕊珠宫(蕊珠宮)  拼音:ruǐ zhū gōng
相传为神仙所居之地。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尽都是金扉银栋,不弱似九天碧落蕊珠宫。」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这的是天上蕊珠宫,怎做那阳台春梦?」
《國語辭典》:三珠树(三珠樹)  拼音:sān zhū shù
1.神话传说中的珍木。树形如柏,叶皆为珠。见《山海经。海外南经》。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七:「粲粲三珠树,寄生赤水阴。」
2.唐代王劾、王勃、王勔三兄弟皆有才名,杜易合称其为「三珠树」。见《新唐书。卷二○一。文艺传上。王勃传》。后用为对别人兄弟的美称。宋。楼钥 王提刑正功挽词:「伯仲三珠树,优为一世才。」
《漢語大詞典》:亡珠
韩非子·说林上:“ 子胥 出走,边候得之, 子胥 曰:‘上索我者,以我有美珠也。今我已亡之矣,我且曰子取吞之。’候因释之。”后用为随机应变的典实。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悬剑空留信,亡珠尚识机。”
《漢語大詞典》:鱼目(魚目)
(1).鱼的眼珠子。尚书大传卷一下:“东海:鱼须、鱼目。”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自连珠以下,拟者间出。 杜篤 、 贾逵 之曹, 刘珍 、 潘勖 之辈,欲穿明珠,多贯鱼目。” 唐 李白 《鞠歌行》:“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 卞和 耻。” 胡先骕 《诗别萧叔絅燕京》:“碔砆鱼目徵上选,遗珠弃璧空晶莹。”参见“ 鱼目混珠 ”。
(2).泪眼。 唐 李贺 《题归梦》诗:“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董懋策 注:“鱼目,泪目也。” 王琦 汇解:“鱼目有珠,故以喻含泪珠之目。”
(3).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清 金农 《短睡十韵》:“长袖善舞更擅曲,行云行雨迷 阳臺 ……斯须拱揖遽别去,依旧独眠鱼目开。”
(4).骏马名。汉书·西域传赞:“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於黄门。”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四骏马名也。”
(5).俗以汤未煮沸者为盲汤,初沸称蟹眼,渐大称“鱼目”,也称鱼眼。 唐 陆羽 茶经·煮:“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
《國語辭典》:鱼目混珠(魚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句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比喻以假乱真。《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分類:以假乱真
《漢語大詞典》:鱼目混珍(魚目混珍)
见“ 鱼目混珠 ”。
《國語辭典》:鱼目混珠(魚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句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比喻以假乱真。《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分類:以假乱真
《國語辭典》:鱼目混珠(魚目混珠)  拼音:yú mù hùn zhū
以鱼眼睛混充珍珠。语本《文选。任昉。到大司马记室笺》:「惟此鱼目」句下李善注引《韩诗外传》:「白骨类象,鱼目似珠。」比喻以假乱真。《花月痕》第一七回:「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钟酒。」
分類:以假乱真
《國語辭典》:掌上明珠  拼音: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捧在手掌上的一颗珍贵明珠。比喻极受宠爱珍视的人。多指爱女。宋。辛弃疾 永遇乐。紫陌长安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程乙本红楼梦》第二回:「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也称为「掌珠」、「掌上之珠」、「掌上珠」。
《國語辭典》:掌上珠  拼音:zhǎng shàng zhū
捧在手掌上的珠子。比喻备受呵护珍视的人,通常指女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父妻两个,欢喜无限,取名夜珠。因是夜里生的,取掌上珠之意,又是夜明珠宝贝一般。」也称为「掌上明珠」。
《國語辭典》:掌上明珠  拼音: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捧在手掌上的一颗珍贵明珠。比喻极受宠爱珍视的人。多指爱女。宋。辛弃疾 永遇乐。紫陌长安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程乙本红楼梦》第二回:「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也称为「掌珠」、「掌上之珠」、「掌上珠」。
《漢語大詞典》:掌中珠
见“ 掌上明珠 ”。
《國語辭典》:掌上明珠  拼音: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捧在手掌上的一颗珍贵明珠。比喻极受宠爱珍视的人。多指爱女。宋。辛弃疾 永遇乐。紫陌长安词:「落魄东归,风流赢得,掌上明珠去。」《程乙本红楼梦》第二回:「只嫡妻贾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夫妻爱之如掌上明珠。」也称为「掌珠」、「掌上之珠」、「掌上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