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乘之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以譬妙法一乘珠也。出法华经五百授记品。(参见:「珠」)
力士额珠喻
【佛学大辞典】
(传说)(参见:额上珠)
大珠和尚
【佛学大辞典】
(人名)唐沙门慧海俗姓朱。建州人。依越大云寺道智和尚受业。至江西参马祖得悟。马祖谓众,越有大珠,圆明光透,自在无遮障处。众中有知师姓朱者,迭相推识结契。时号大珠和尚也。
心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众生之心性,为本来清净之佛性,故譬之为明珠。心珠歌曰:「此心珠如水月。」梁简文帝文曰:「心珠可莹。」
【佛学常见辞汇】
(喻)众生的心性洁净如珠。
心珠歌
【佛学大辞典】
(书名)韶山和尚作。见传灯录三十。
火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塔上之宝珠也。
四念珠
【佛学大辞典】
(名数)念珠有四种。分上品,最胜,中品,下品之四数,如一千八十,百八,五十四,二十七是也。(参见:数珠)
【三藏法数】
(出金刚顶瑜伽念珠经)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安顶髻或挂身,或安颈上及安臂,由安顶髻净无间,由带颈上净四重,手持臂上除众罪,能令行人悉清净。(净无间者,无间地狱之业得清净也。净四重者,杀生、偷盗、淫欲、妄语之业得清净也。)
〔一、一千八十珠为上品〕,此珠为上品者,以其数多,若持此珠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极为上品。准校量数珠功德经云:此珠若以木槵为者,或掐一过,得福千倍;莲子为者,得福万倍;水晶为者,得福千亿倍;菩提子为者,得福无量也。
〔二、一百八珠为最胜〕,此珠为最胜者,以其数次于上品。若持以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为最胜也。若以木槵、莲子、水晶、菩提子为者,其持掐所得之福,亦如前也。
〔三、五十四珠为中品〕,此珠为中品者,以其数又次于前。若持以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为中品也。若以木槵、莲子、水晶、菩提子为者,其持掐所得之福亦如前也。
〔四、二十七珠为下品〕,此珠为下品者,以其数又次于前。若持以念佛名号,则功德利益为下品也。若以木槵、莲子、水晶、菩提子为者,其持掐所得之福,亦如前也。然此皆以珠数多寡而分四品之别,若能专心持念,则功德平等而无异也。
甘珠尔
【佛学大辞典】
(杂名)Kanjur,西藏语。为「佛训诫之翻译」之义,西藏佛教本典二藏之一也。具备经律论之三藏,通有一百八十卷。每卷有一千页之多,于一时搬运之,须用犁牛十头。有版数种,而北京版及蒙古板,最为著名。
半装束数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全分水精之数珠曰本装束。半分水精曰半装束。
百八数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木槵子经言贯木槵子一百八颗为数珠,以之念三宝,则退治百八之结业,而得无上之胜果,是数珠之起因也,然则百八之数,对于百八之结业即百八之烦恼也,又表示百八尊之功德也,又表示百八三昧之功德也,又表示本有修生之五十四位也。(参见:数珠)。木槵子经曰:「佛告之言:若欲灭烦恼障报障者,当贯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随。若行若坐若卧,但当至心无分散意,称佛陀达磨僧伽名,乃过一木槵子。(中略)若复能满一百万遍者,当得断除百八结业。」
【佛学大辞典】
(杂名)数珠之种类有九种。其中特以百八之一种,为之根本。瑜伽念诵经曰:「珠表菩萨之胜果,于中间绝为断漏绳线,贯串表观音,母珠表无量寿,慎莫蓦过越法罪。」
衣珠
【佛学大辞典】
(譬喻)法华七喻之一。佛性譬之衣中之宝珠也。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曰:「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系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于他国。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为足。于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乐五欲自恣,于某年日月,以无价宝珠,系汝衣里。今故现在,而汝不知。勤苦忧恼,以求自活,甚为痴也!汝今可以此宝贸易所须,常可如意无所乏短。」楞严经四曰:「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文句记三下曰:「众生身中,有昔种缘,名为衣珠。」
如意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Cinta%man!i,从宝珠出种种所求如意,故名如意。出自龙王或摩竭鱼之脑中。或为佛舍利所变成。智度论十曰:「如意珠,生自佛舍利,若法没尽时,诸舍利皆变为如意珠,譬如过千岁冰化为颇梨珠。」同三十五曰:「如菩萨先为国王太子,见阎浮提人贫穷,欲求如意珠,至龙王宫。(中略)龙即与珠,是如意珠能雨一由旬。」同五十九曰:「有人言:此宝珠从龙王脑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烧,有如是等功德。有人言:是帝释所执金刚,用与阿修罗战时碎落阎浮提。有人言:诸过去久远佛舍利,法既灭尽,舍利变成此珠,以益众生。有人言:众生福德因缘故,自然有此珠。譬如罪因缘故,地狱中自然有治罪之器。此宝名如意,无有定色,清彻轻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现。是宝常能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所欲尽能与之。」杂宝藏经六曰:「佛言:此珠摩竭大鱼脑中出,鱼身长二十八万里,此珠名曰金刚坚也。」观佛三昧经一曰:「金翅鸟肉心为如意珠。」往生论注下曰:「诸佛入涅槃时,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首饰。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阎浮提作大饶益。」
【佛学常见辞汇】
一种有求必如意的宝珠,出自龙王或摩竭鱼的脑中,或是佛的舍利所变成。
如意宝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参见:如意珠)
如意珠
【佛学大辞典】
(物名)Cinta%man!i,从宝珠出种种所求如意,故名如意。出自龙王或摩竭鱼之脑中。或为佛舍利所变成。智度论十曰:「如意珠,生自佛舍利,若法没尽时,诸舍利皆变为如意珠,譬如过千岁冰化为颇梨珠。」同三十五曰:「如菩萨先为国王太子,见阎浮提人贫穷,欲求如意珠,至龙王宫。(中略)龙即与珠,是如意珠能雨一由旬。」同五十九曰:「有人言:此宝珠从龙王脑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入火不能烧,有如是等功德。有人言:是帝释所执金刚,用与阿修罗战时碎落阎浮提。有人言:诸过去久远佛舍利,法既灭尽,舍利变成此珠,以益众生。有人言:众生福德因缘故,自然有此珠。譬如罪因缘故,地狱中自然有治罪之器。此宝名如意,无有定色,清彻轻妙,四天下物皆悉照现。是宝常能出一切宝物,衣服饮食随意所欲尽能与之。」杂宝藏经六曰:「佛言:此珠摩竭大鱼脑中出,鱼身长二十八万里,此珠名曰金刚坚也。」观佛三昧经一曰:「金翅鸟肉心为如意珠。」往生论注下曰:「诸佛入涅槃时,以方便力留碎身舍利,以福众生,众生福尽,此舍利变为摩尼如意宝珠。此珠多在大海中,大龙王以为首饰。若转轮圣王出世,以慈悲方便能得此珠,于阎浮提作大饶益。」
【佛学常见辞汇】
一种有求必如意的宝珠,出自龙王或摩竭鱼的脑中,或是佛的舍利所变成。
如意珠王
【佛学大辞典】
(物名)于如意珠中为最胜者,故云王。观无量寿经曰:「其宝柔软,从如意珠王生。」
如意珠身
【佛学大辞典】
(术语)成就南方宝生佛之三摩地身,为如意宝珠,而满一切众生之希愿也。大疏八曰:「今于此中广种无限善根故,即从今生以后尽未来际常作如意宝珠身虚空藏身,能满自他一切希愿。」